APP下载

云间飘出一曲水磨流芳

2023-06-10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1期
关键词:昆曲戏曲艺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昆曲作为迄今仍然存活在舞台上的古老剧种,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更需要当代化的转化与发展。

叙史·传艺:展现一代大师艺术人生

本次展览力求将专业性与观赏性融为一体,以俞振飞生平为主线,突出其京昆互补、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上海戏剧学院杨青青教授亲自操刀策展,加入了多个文艺与科学结合的视觉创意:如戏曲人物画扇面矩阵,让观众一进入展厅,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戏曲意境。

展览共分五大板块,以昆曲、京剧在上海这个近代大都会的消长、融合为背景,以俞振飞生平为主线,力求全面展示俞振飞作为昆曲名家、京剧名角、京昆艺术教育家乃至京昆艺术宗师的多重身份及相应成就。

第一部分“昆曲简介”,简要介绍昆曲的产生、流布及其在上海的发展。第二部分“昆曲正宗”,介绍俞振飞青少年时代的习曲之路及其非凡造诣,突出俞振飞移居上海,传授正宗昆曲清唱,同时受上海风气影响,钻研昆剧、京剧的舞台表演艺术,并由此先后结识程砚秋、梅兰芳两位京剧大师的关键事迹。第三部分“下海从艺”,重点展示俞振飛突破社会阻力,下海成为职业演员后,在京剧、昆曲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包括其代表剧目、演出成绩和重要著述。第四部分“承前启后”,展现新中国时期,俞振飞为昆曲、京剧事业的守正创新,为培养戏曲接班人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五部分“大师流芳”,展示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俞振飞以耄耋之年继续为昆曲、京剧的继承和发展殚精竭虑,身体力行,在海内外获得众多荣誉,影响深远。

这些策展亮点构成了独具特色的 “叙史”与“传艺”相结合的当代传统戏曲艺术展。

俞振飞为“江南曲圣”俞粟庐之子,自幼接受乃父正宗昆曲唱口的熏陶和严格训练。为了让观众了解少年俞振飞是如何步入昆曲之门的,展览中放置了一部新媒体幻影成像《雏凤声清》,描述俞振飞在六岁时的一桩故事:

俞振飞三岁丧母。为使俞振飞入睡,俞粟庐每晚哼唱《邯郸梦·三醉》之【红绣鞋】作为摇篮曲,三年中为他唱了一千多遍。至俞振飞六岁那年,一日俞粟庐在家课徒授曲,教的正是这支【红绣鞋】,学生却总学不会。俞振飞在旁随之哼唱,居然一字不差。俞粟庐吹笛令俞振飞试唱,从未学过唱曲的俞振飞居然唱得一字不差。俞粟庐大为惊奇。

展览中的这个匣子,采取“实景造型”和“幻影”的光学成像结合的技术,也就是将所拍摄的影像投射到主体模型景观中,演示故事。整个演示过程中,观众不需要戴3D眼镜就可达到裸眼3D效果。

为了能让大师能够“活”起来,本次在策展时充分运用当代数字科技手段,如AR增强现实装置,声音、视频档案再现,昆曲艺术灵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正是由于自幼打下扎实的昆曲唱念功底,同时长期浸润于书法、绘画、诗文等传统文化艺术,俞振飞形成了儒雅俊逸、富于“书卷气”的独特艺术风格,世称“俞派”。

本展共计展出3件戏服,2个音频、42个视频,加上约245张图片,共计292件图像资料。

守正创新: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戏曲人物画集中国传统文化精品于一身,充分代表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结晶。本次展出的46幅戏曲人物画作品由17位当代知名艺术家创作,均为上海艺术研究中心藏品。其中有家喻户晓的剧目《十五贯》《白蛇传》《游园·惊梦》,还有经典传颂的《徐策跑城》《贞观盛世》等,画家用独特的笔墨、生动展现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舞台剧目,刻画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戏曲人物形象,以其迷人的风采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和文化象征。

江南昆曲大会的“雅韵千秋—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纪念展”、“戏曲人物画展”、开幕演出《春江花月夜》和一系列昆曲活动和沉浸式工作坊,是一个有态度、有思考、有内涵的公益展览,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传播的经典案例。江南昆曲大会响应国家大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化号召,利用以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为主收藏的戏曲艺术资源,虚实结合,开发新的展示形式,向当代观众们提供了寓教于乐的展示、演出、活动、教育、社交等服务,让年轻观众通过可参与、可体验、可感受的展示形式,读取文化内容、感受“俞派艺术”魅力,领略江南昆曲之风采。

江南昆曲大会之系列活动介绍

展览举办恰逢2023年农历春节,为了打造一个专业性与观赏性为一体、“叙史”与“传艺”相结合、文艺与科技融合的当代化的江南昆曲大会,让观众既可以在其间看到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直观的视觉展品,又可以参与到各种极具互动性的创意中去,主办方还组织策划了多个系列活动,让这个春节别有戏味。

1.江南昆曲大会首演《春江花月夜》

为了配合江南昆曲大会的“雅韵千秋—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和“戏曲人物画展”两个主题展览,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与昆山当代昆剧院联合于展览开幕当天(1月12日晚)在云间剧场演出《春江花月夜》,这也是新年元月的第一场首演,现场观众被该剧感人的剧情和优美的唱曲所感染,端坐三个小时聆听,为昆剧艺术的诗情画意所吸引。

2.《给你一个喜欢昆曲的理由》活动简介(成人篇)

“百戏之祖”的昆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走近昆曲能够提高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为了配合纪念俞振飞大师诞辰120周年巡展活动,让大家更深的了解一代宗师为昆曲艺术传承和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展览期间赵津羽老师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分享昆曲艺术台前幕后的故事。用大量的互动体验的方式带领大家一起做、念、学、唱。沉浸式感受昆曲艺术的魅力,了解昆曲艺术的精神内涵,并向这位昆曲泰斗致以崇高的敬意。

讲讲—诗情画意聊昆曲;做做—兰韵纤纤手指操;学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美;扮扮—长袖善舞的妙趣。(俞振飞先生小生服饰装扮体验);唱唱—《昆曲六百年》;读读—《我的昆曲+》。

3.《我的昆曲+》活动简介(亲子篇)

同时,赵津羽老师还以昆曲互动体验为主亲子篇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适宜人群广泛寓教于乐。一曲水磨悠悠,一段舞袖翻飞。一个动人故事,一段缠绵悱恻。昆曲的诗、昆曲的舞、昆曲的画带你进入慢生活境界。只有慢下来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懂得欣赏身边的美,从而展现自我美。在传播昆曲的同时传承中华人文美德。

讲讲—用昆歌的方式讲述昆曲前世今生;唱唱—演唱《昆曲六百年》;做做—昆曲身段和水袖;读读—《我的昆曲+》;看看—杜丽娘扮装过程和表演(游园片段)。

4.松江昆曲社迎春曲友带妆演出

松江昆曲社緣起于松江籍曲家金睿华先生在松江区文化馆内的昆曲教唱课,经多年发展初具规模。如今,该社在姚远社长的主持下,积极参加各地曲会,如苏州虎丘曲会、太仓娄东曲会等,增强与各地兄弟曲社和曲友间的学习交流。社员们在认真研习昆曲清唱的同时,坚持向专业昆曲演员与老师学习身段,从各方面领略昆曲艺术之美。

为了让观众都能感受到“俞派艺术”的魅力,展览期间受主办方之邀,松江昆曲社在云间会堂艺术中心小剧场带妆精彩亮相,为观众带来《牡丹亭》中《游园》《惊梦》等经典折子戏或片段,当熟悉的昆曲旋律响起,观众们立刻为这一古老优雅的戏剧所吸引,感受到昆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5.松江区书法家协会书法活动

松江书法历史文脉绵延,大家名家辈出,传承有序,有着“中国书法城”的荣誉,在当代的创新发展中形成了海派书法的“松江现象”。1984年6月松江区书法家协会成立,为上海第一家区级书协组织,书协成员坚持艺术为民的理念,深入基层、学校传授书法技能,连续七年荣获了中国书协和上海书协“先进集体”荣誉。

展览期间恰逢新春佳节,松江区书法家协会在云间会堂艺术中心开展迎春书法活动,以笔为犁,以纸为地,自由书写心中对于戏曲艺术的想象,用书法作品来表现戏曲艺术之美,为传播昆曲、弘扬昆曲这一古老的高雅艺术尽一份力。

6.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现场教学及讲座活动。

展览期间,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倪泓和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的学生们,将学习的课堂搬到展厅中,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近距离观摩戏曲教学现场。此外,观众们还能通过昆曲名家倪泓的曼妙身段与优美唱腔,了解昆曲的前世今生,一同领略昆曲大雅之美。

倪泓,国家一级演员,曾主演《闹学》《春草闯堂》《佳期》《思凡》等。先后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三届昆剧演员班和上海戏剧学院,师承张洵澎、梁谷音。先攻闺门旦,后改花旦。

7.戏曲进校园,培养小小“戏曲讲解员”。

主办方与松江区教育局合作,组织了中山小学、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第二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小学、上海戏剧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上师大附外小、方塔小学、泗泾五小、上外云间小学、三新学校(本部)10个学校的50位中小学生,在“雅韵千秋—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和“戏曲人物画展”展厅现场,听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专业讲解员裘晔鸣介绍展览主要内容,接受讲解员培训,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氛围。2月21日—3月7日,小小讲解员为各自学校的同学们在展厅做导赏,普及戏曲艺术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猜你喜欢

昆曲戏曲艺术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纸的艺术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补园和昆曲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