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逆向教学中的评估策略
2023-06-10唐舒娅
摘要: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发现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效果,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在课程设计中我们提倡“目标—评估—活动”的逆向设计模式。区别于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逆向设计要求在教学活动之前将评估工作准备好。因此,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做设计者,还要做评估员。那么,如何进行课程评估呢?笔者以《高考作文拟题》一课为例,从课前任务单、表现性任务、评分量规三个角度阐释可行的评估方式,以期促使学生改进学习策略,提供教师教学效果反馈、改善设计方案和实践策略,使教师既能成为一名设计者,也能成为一名评估员。
关键词:逆向设计;作文;评估
*本文系2021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立项课题“大观念视域下高中语文单元教学逆向设计评估的实证研究”(编号:JK2111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课程实践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同形式的设计模式。其中有一种追求“目标—评估—活动”的课程设计模式,被称作“逆向设计”,又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nderstanding by Design),简称UbD,是美国教育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共同开发推行的一种基于理解的课程设计理念。
在当下新课改、新课程、新教材的教育改革大时代下,如果教师期望勇立改革潮头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师,那么得赶上这趟追求理解的教学班车。这样的逆向教学设计,它的起点是预期的学习目标,即在设计课程时首先思考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又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学生最终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中以评估促进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改进的课程设计模式不仅能够帮老师找到原设计的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综合素养。
作为逆向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使命。用好评估,实现评估的教学和课程价值,不可小觑。因此,我们必须要思考:评估的手段有哪些?如何评估?面对应该着重思考、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想到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所提倡的,设计者要不断地像评估员一样提出以下问题:
·有什么证据能标明学生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
·什么样的评估任务或证据能够抛锚于单元中,从而指导我们的教学?
·为了确定学生的理解程度,我们需要获得什么样的证据?[1]165
由此看出,逆向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寻找到哪些证据能够被看作是评估的参考,也就是针对本节课的预期结果(学习目标),确定相应的评估是什么。所以,作为课程设计者,尤其是逆向教学设计者,在此身份之外,还要学会作一位合格的评估员。关于这个话题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做过研究,如布鲁姆关于教育目标下的反省认知知识目标的评估,特雷西K.希尔关于表现性任务及评分量规的观点,还有崔允漷教授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看法,都阐明了评估在课程和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新课标新课改大单元逆向设计中,评估的手段可以有哪些?经过多次理论探索和课堂实践,笔者确定了三种可实践且具有较好效果的评估手段,在此以笔者执教过的《高考作文拟题的逆向设计》为例。
一、以目标为前提,以课前任务单的形式进行诊断性评估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相关说明,在逆向设计“目标——评估——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确定“目标”为:
(一)预期学习目标
⒈能用有个性且准确得体的作文标题来表达鲜明的观点。
2.能了解作文拟题的原则与方法,形成自己的拟题思维和审美标准。
3.能从不同话题的作文拟题活动中感悟文化取向,弘扬正能量。
(二)迁移性目标
这里的迁移性目标指通过本课的学习后,学生能运用习得的方法,在其他写作情境中运用拟题的技巧,立出好文眼,表达自己的鲜明观点。
针对目标,设计者要像评估员一样提前作好诊断性评估,课前任务单是评估手段的一个较好的选择。根据目标即学会作文拟好标题,那么什么样的标题是好标题?学生有没有基本的认知?如何让学生产生好标题的初认知?这里有两种思考评估的途径:一是当站在评估员角度进行思考时,我们会问:什么是揭示学生认知的充分证据?当站在活动设计者角度进行思考时,我们会问:在这个目标下,什么样的活动才是有效和吸引人的?不论是哪一种思考途径,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评估手段恰当而准确地设计好课程的开端。基于此,根据逆向设计,笔者拟定课前任务为:全班分为八个学习小组,各小组课前搜集近三年高考优秀作文标题,通过表格的形式列出优秀标题,并进行辨析。这样的课前任务旨在完成知识的体验和積累,同时课上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能力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作准备。
二、依托基本问题,以表现性任务为项目的过程性评估
在课程进行中,有效的评估就像是一个剪贴簿,上面有收集的各式不同的图片或标本画,而非仅仅是一张快照。这样的评估具有连续性,在学生不断的探究和反思中进行反馈和改善,可以用几个基本问题的形式来表述,也可以加入表现性任务的方式来考察。基于此,笔者设定这节作文课的基本问题是:
·作文拟题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或手段将拟题的原则和方法阐释出来?
·我该如何将所学的拟题方法用到习题演练或考场真题中去?
·我过去的拟题方法有哪些问题?如何才能养成正确且有效的拟题思维呢?
课程设计中的基本问题,似乎很棘手,但是我们在实际的课程设计中可以通过一个叫做“表现性任务”的学习项目来回答这些基本问题。什么是表现性任务?在《设计与运用表现性任务》一书中就明确提出:“表现性任务似乎位于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中。在连续体的一端是完全真实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在学校或社区的真实环境中的得以呈现,任务成为特定学习标准的媒介。”[2]12那么,这样的表现性任务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具体工具或模板呢?威金斯和麦克泰格的GRASPS模型是个好选择。GRASPS是目标(Goal)、角色(Role)、观众(Audience)、情境(Situation)、表现/产品(Performance / Product)和标准(Standards)的简称,这六大元素是对评估的特征的真实描述,按照这六个维度,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设计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可能性的目标,并通过实践去完成它。它最大的特点是要有现实的情境和创新的想法,学生才能去做这个问题,进一步为课程设计者提供学生“真正理解”的证据。这是区别于其他如课堂提问、随堂检测等传统类型的评估方式的。
基于以上基本问题,笔者依托GRASPS设计这节作文拟题课的表现性任务是:
·困难和挑战
面对多样的高考标题,如何科学界定优劣层次;
面对小组的不同成员,如何合理进行任务分配;
面对不同的文字成果,如何形成好题标准、养成拟题思维。
·需要克服的障碍
作文拟题的原则与方法,形成自己的拟题思维和审美标准。
角色(Role)
·你的身份作文好题推介人,拟题标准总结者。
·你被要求组织成员分工完成以下任务。
1.提供“作文好题”等推介书籍、网站博主或专业APP;
2.借助资料寻找近三年高考优秀作文标题,在课堂上交流展示研究的成果。
3.整理课堂上学生现场拟定的作文标题,根据评价量规打分。
4.从优秀作文标题的原因和标准出发,发散思维,探究并形成语言札记或小论文。
观众(Audience)
·你的服务对象是各小组的其他成员
·你需要说服好的作文标题有一定的拟定标准,好的标准背后有其思维和审美。
情境(Situation)
·你所处的情境是总结好的作文标题的拟定标准,学会拟好作文标题。
·挑战包括处理
利用家庭及学校网上资源,要求成员按时间节点完成分配任务;
通过自评、互评等手段,利用打分、投票等方式,巩固并深化研究成果;
把梳理的文字成果和撰写的小论文进行整理和评比工作,进而汇编成册。
产品和表现(Performance/Product)
·你将创建一个作文标题拟定的筛选、评比、汇总活动
为了掌握作文标题拟定标准,学会拟好作文标题。
·你需要开发将过程性活动转化为既定标准的项目
以使同学在活动过程中辨析优劣作文标题,找到好标题标准,在具体语境中能正确灵活运用。
标准(Standards)
·你的表现需要通过课下的准备和课上的活动来呈现。
·你的任务通过课前优秀标题判定和课后语言札记论文评价量表来评估。
GRASPS模型设计表现性任务,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当然在课堂上也可以对之进行锻炼,从而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堂上或课堂外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合作探究、创作作品。表现性任务可以作为一种教学经验,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估促使学生改进学习策略,给教师提供效果反馈,引导教师调整设计方案和实践策略,将教师牵引向一个具有评估能力的合格评估员。
三、参考课堂效度,以量规为标准的总结性评估
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到了课堂尾声,也可以见其活跃的身影。评估依然对课程设计的精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量规是基于指标的评分指南,一般由几个测量等级组成,并对每一个作品所需满足的质量或发展要求进行等级划分和评分层级描述。本节《高考作文拟题》课程的评分量规表设计如下:
通过以上评分量规表,可以直观地评估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学生达到的理想水平如何。这个过程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收获的评估,也是对教学设计效度的评估;是对当下课堂的改善者,也是对未来课程设计改进的引路人。如此,教师不仅是执教者,也是评估员,不仅是设计课程的老师,也成了评估设计的智者。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学生而言,我们应大胆地将评分量规分享给学生,根据如“超出成功标准”“满足成功标准”“接近成功标准”“远未达到成功标准”等不同的质量层级,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理解层次差异,明白“我将要去哪里”“我该如何去”等目标性问题,于是也更加明确自己的进步空间和目标。
逆向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方式,有其不成熟之处,却也有其发展的依据性和优越性。其中的“评估”环节使我们在《高考作文拟题》课例设计中,切实感受到作为评估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当然,这样的评估设计也可以被尝试应用到同类项设计,乃至小说、诗歌等专题中。在教学中进行评估反馈,在评估反馈后再精进教学,这样真正从学生出发的教学智慧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因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以目标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在本质上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智慧追求。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特蕾西K·希尔.设计与运用表现性任务——促进学生学习与评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
[3]苏西·博斯,约翰·拉尔默.项目式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4]崔允漷.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6]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唐舒娅,马鞍山市第二中学教师)
[责编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