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绥日报》中音乐教育史料存现情况研究

2023-06-10姚晨蔚

音乐生活 2023年5期
关键词:儿童团根据地日报

《晋绥日报》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机关报,从1940年作为《抗战日报》开始发行直至1949年停刊历时9年,跨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个重要时期,报纸涵盖内容广泛。晋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结合《晋绥日报》,将相关音乐史料内容分为歌曲与音乐文论进行辑录整理,以各阶段教育程度、相关法规政策、音乐活动方面为切入点,对晋绥根据地音乐教育的存在形式、发展情况及相互影响等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究。

《晋绥日报》于1940年9月创刊,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机关报。报纸内容涵盖社论、国际国内新闻、地方消息等,对宣传中国共产党政策、指导地方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报纸承办及发行始终贯彻全党办报方针,坚持为人民办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中有关音乐内容涉及繁多,包括地方民歌、文艺运动、音乐教育、音乐活动等等。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中提出明确要求,对《晋绥日报》所做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办报应当保持报纸过去的优点,要尖锐、泼辣、鲜明,坚持真理,旗帜鲜明。

晋绥根据地的音乐教育情况主要结合《晋绥日报》当中音乐史料内容进行探索,本文将《晋绥日报》中的音乐史料内容暂划分为歌曲与文论两大方向进行有关音乐教育方面史料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一、歌曲中有关音乐教育内容的呈现

《晋绥日报》中歌曲部分呈现形式多样,根据类型可分为歌词、歌谣、带有曲谱的歌曲、鼓词、童谣、民谣、快板、诗歌等。歌曲题材涵盖广泛,包括拥军参军,如《欢送参军小调(汾阳小调)》《一心要参军(汾阳小调)》;对毛主席的赞美歌颂,如《毛泽东颂》《我们的毛主席》等;《纺女张全英》《救灾运粮小唱》等歌曲的完成及传唱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幸福生活,鼓励人民群众积极生产、积极劳作;有关反帝反封建、痛斥阎锡山的歌曲有《晋西南民谣》《减租谣》等,各类歌曲从题材到形式丰富多样,能清晰反应当时晋绥根据地民众的生活、教育情况及文化思想。

从歌曲名称及内容不难看出作品创作紧贴群众生活,与当地民歌小调进行结合,宗旨在于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些歌曲史料能直接反应红色革命时期所出现,与时代相关的红色音乐作品,并且其中既有专业音乐家所创作的红色歌曲,也有部分由民间小调进行改编的作品。其中部分歌曲明确提到“冬学”内容,“冬学”是抗战时期群众教育形式之一。晋绥根据地开展冬学运动,鼓励支持人民群众学习,这种形式不但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同时也提高了群众对于抗战的认识和热忱,增强群众抗战力量,争取抗战的最终胜利。《晋绥日报》中通过歌曲传唱、歌词传达对“冬学”进行全方位的普及与宣传。在普及教育的背景下,通过音乐的大众性、趣味性、传递迅速等特点,结合地方民歌,更加便于人民群众了解和加深对“冬学”的认知并加入其中。

《晋绥日报》1945年12月19日刊行:“纺女张全英,……纺织成绩好,还要上冬学,白天勤纺线,夜晚来学习,去年冬天三个月,识了字儿五六百,记账开条自己能,写信寄信不求人,村人称赞她,都说好娃娃,今年冬学里,大家都学她;纺织努力来纺织,加紧学习赶上她,妈妈听了这些话,不由乐的笑哈哈。” 这首作品就是通过歌曲形式向根据地人民宣传冬学运动的重要性,以音乐教育群众,学习才能产生更大的收益,能够更好地创造出美好生活,鼓励大家积极参学[1]。

二、音乐文论中音乐教育内容的体现

《晋绥日报》中所载音乐文论内容是音乐家或者艺术家、文学家对根据地中音乐教育、音乐演出,文艺政策等进行评论与分析。刊登的多数文章都结合实际问题,内容既包括对音乐的评价、宣传,也囊括针对歌曲创作、秧歌剧各方面的专业角度分析,体现出极高的艺术修养以及音乐教育思想[2]。

(一)音乐教育

文论中提到当时大环境下,教育是针对一定阶层的群体进行开放,劳动人民没有文化才受压迫,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于各地开办学校,让劳动人民有学可上,有书可念。音乐文论中不时提到的“冬学运动”“念冬书”的情况可以看出冬学运动是教育的桥梁和平台,是思想文化在群众中推广的具体体现形式。《晋绥日报》于“冬学运动”发展期间,将报纸副刊版增设了“黑板报”栏目,该版面主要以面向农村进行文化娱乐宣传为目的,专门将战事情况消息、人民群众工作生活详情以短文、诗歌等形式进行刊登[3]。

《晋绥日报》是教育与组织晋西北广大群众的有力武器,记录了文化运动的进步,包括戏剧运动的发展以及群众剧团的创立与扩大。各学校机关及部队都成立了文艺小组,除此之外还成立了专门训练文艺干部的机关,分别为“抗院文化队、青干校文化队”等,有利于各种文艺活动的顺利展开。1948年为培养新的文化艺术干部成立西北艺术学校,校址设于兴县(一部),并在晋南临汾设二部。学校以毛主席指示的“为工农兵服务”为文艺方向,剧团实行“教、学、做”会议的教育方針,培养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艺术干部。教学科目上除政治、国文、文艺政策、艺术理论和各种技术课目外,并以本地区历年文化艺术工作中各种经验总结为补充教学内容。让民间艺人与有专长的旧艺人参加工作,加强对于民间的、历史的等各种艺术整理与研究工作。

儿童教育方面,根据地以儿童团形式组织广大儿童,鼓励儿童进行学校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宣传、文艺方面的技能培训。儿童团数量众多,仅部分下属县镇就有数十个,通过参加抗战服务工作,提高儿童地位,改善儿童生活。除参加战斗之外,儿童团也深入到生产运动中,例如加入秋收队,组织生产服务。儿童团在进行反买卖、打骂儿童与阻碍儿童上学放哨的斗争中作用非凡,虽然有的做法略失妥当,但使得儿童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当时根据地的儿童团响应政府的活动号召,发挥组织力量,组织宣传队,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恶势力作斗争做出重要贡献。儿童团中与音乐教育直接相关的史料记录在于扩兵活动等各种活动中,儿童团通过自身所学进行载歌载舞的展演,是文艺演出的主力军。其成员以学校儿童为主力军,文化娱乐活动为重,体制上完善已有的儿童剧团。提倡加强政治教育,健全思想人格,引导儿童积极入学,使小学校成为儿童团的一个据点,同时强调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也一样不可缺少。

(二)音乐活动中音乐教育的体现

音乐活动以秧歌剧、广场剧、快板等形式进行,其中秧歌剧为演出最多、最为主要的演出形式。各部门、学校、文艺组织都曾多次组织音乐活动进行教育与宣传。音乐活动有临汾市各中、小学和吕梁剧社二队,约二千多人在临汾中学大礼堂开音乐晚会,节目包括小学生的唱歌、跳舞;吕梁剧社的合唱齐唱,民间小调和乐曲的联奏以及晋北道情,晋中梆子等。如《实校冬季工作团在净宁演秧歌》提到:“1945年实验学校冬季工作团到达静宁后,正遇上当地开骡马大会,到会群众很多,因没有剧团,请当地道情戏班出演,但演出的多是些鬼神,迷信之类的旧剧,工作团同志因此马上和当地完小、城关小学合租秧歌队,按当地情况,在四天紧张突击下,安排了《宣大政策》《上冬学识字好》《摘棉花》《胜利花鼓》等新剧,当秧歌队出现于会场时,数千群众全部涌来,演完后,群众说:‘演的都是本地的实事,这可比道情强!纷纷要求再演,工作团同志为补不足,除早晚学习时间外,每天均分头到群众中,宣传皆是我新政权的政策法令等,收效良好。”各项音乐活动的枝末信息中都透露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可见当时政府对于教育方面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三)音乐政策文件、会议中的教育体现

文艺方面相关政策文件中明确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文艺作用是为战争生产及教育服务。晋绥根据地作为抗战前线,战斗、生活条件艰苦,大后方收到的任务指示包括大规模的生产与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战争、为了前线,文艺工作展开同样是为战争而进行的生产与教育方式之一。1948年,西北人民解放军各部队文艺工作者,包括战斗剧社、西寨宣传队、战声剧社、战线宣传队及部队宣教工作者代表就当时部队文艺活动,交流经验,欲使部队文艺工作更进一步为战争服务。同时对部队文艺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宣传我军力量和胜利事实,扩大我军胜利影响;二是文艺作品要歌颂英雄的事迹,能够提高战斗意志;三能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改进部队工作;四是要进一步提倡戰士写作和绘画,在剧本创作上,提出深入连队,与战士同甘苦,了解战士、表现战士,提倡以部队戏为主,群众戏为辅的“小形式”。

“普及工作之后是提高工作,过了普及阶段的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的干部需要提高,做普及工作的干部需要提高。”这是《实现文艺运动的新方向》中对人民的要求、对干部的要求,也是当时文艺发展的新方向。指导思想要求对于文艺的第一要务要按照所急需的和能受的条件进行启蒙运动,提高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紧跟着普及工作之后就是提高工作,毛泽东同志认为“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应当在普及基础上进行提高,需要有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两者的宗旨都是从人民角度出发,为人民服务,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进行发展。为人民发展的文艺是要赞扬民族抗争,揭露压迫黑暗,对人民起到教育作用,报纸上刊登的小说、诗、剧本、歌曲等要依托人民、接近人民。文艺运动发展以来,鲁艺、西北文工团、党校等学校团体所创造和改造的秧歌舞,深受地方群众和部队战士们喜爱。

做好音乐教育方面工作,首要工作就是需要对工作岗位熟悉、对党的各种相关政策熟悉。根据工作环境、工作需求,研究各项政策、熟悉各项文件,才能做好工作、做好教育。

三、结语

晋绥根据地作为抗战根据地中的中流砥柱,其地位及重要性不言而喻。《晋绥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机关报,报纸内容涵盖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全面且具有权威性,能够体现抗战时期,晋绥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以及当时音乐教育存在状况。

在针对日报中音乐史料内容的分类整理与研究中,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根据地的音乐存在及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认识到通过音乐进行教育、宣传对当时根据地发展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普及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文献资料也为了解战争时期根据地中音乐教育存在、发展等内容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来源。

本文系2022年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课题“晋绥抗日民主根据地音乐研究”(KYCX22_1516)的研究成果。

注释:

[1]代百生:《中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尴尬现实与突围前景》,《中国音乐》2022年第3期,第170-178页。

[2]储冀璇:《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中国音乐》2022年第3期,第162-169页。

[3]刘纪秋:《德育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和运用》,《音乐生活》2021年第5期,第66-68页。

姚晨蔚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

(责任编辑 李欣阳)

猜你喜欢

儿童团根据地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研学安源儿童团 致敬鲜艳红领巾——“安源儿童团中队”风采录
星星火炬放光芒:儿童团的故事(1)
山东根据地抗日儿童团的组建与发展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灵感日报
中央苏区儿童团的总检阅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