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思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6-10米钰刘琪

文教资料 2023年5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育人

米钰 刘琪

摘 要:为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的思想内涵,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科学研究工作应将人才培养作为工作根本,充分发挥团队优势,不断挖掘育人路径,不断探索育人成果,将科学研究工作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学术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平台和育人路径;团队教师应不断深化对研究生科研工作的指导与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的价值目标,不断探索科学研究和育人实效的“双提升”与“双促进”,形成科研育人、特色育人的长效模式,打造以“聚力—融合—强化—沟通—实践”为关键点的全方位多层次“导学思政”的育人育才新体系。

关键词:导学思政 育人 科研机构

导学思政是导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过程中完成思政教育工作任务的新型教育模式。与其他教育模式相比,导学思政教育模式将育人与研究、言传与身教充分地整合在一起,在提高学生思政教育质量方面有突出优势。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中导学思政的应用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需要在“三全育人”的思想内涵下,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定位下,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思政育人体系。

一、导学思政模式的应用意义

应用导学思政模式,能够如实反映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情况,同时也是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立德树人任务的实施和思政教育体系的规划。[1]

(一)有利于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三全育人”格局的构建

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就是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加强导学思政模式的应用,发挥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对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内部各类力量与资源进行整合的表现,在构建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三全育人”格局与体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发挥,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提供了有力保障。[2]

(二)有利于导师育人价值的实现

导师是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科学研究活动的关键,也是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对于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的导师来说,其自身价值实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持续提出创新理论,研发原创性科研成果与技术,为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其次是持续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并将人才输送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国家昌盛做出贡献。所以,加强导学思政模式的应用,发挥导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导师能够实现应有的育人价值。

(三)有利于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教育改革的促进

在新时代下,推进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教育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关键。提升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实现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加强导学思政模式的应用,既可以深入挖掘想政治教育力量和资源,又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进行持续创新,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参考,实现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有效促进新时代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的教育改革发展。

二、导学思政模式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师缺乏足够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

导师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高学生学术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导师是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决定着其是否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是否能够通过思想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成长与成才。但是,实际情况却是,部分导师缺乏足够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3]

首先,部分导师对“立德树人”的育人职责缺乏认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导师认为搞好学生的科研学术就是自己的职责,学生的心理辅导、思想引领与职业技能发展是思政教師的工作内容,不是自己的教学范畴。这种育人思想是片面的,影响了导师育人功能的发挥,甚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部分导师没有做好育人与育学的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导师将重点放在智育上,突出培养学生的学术、科研与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对学生的价值养成及身心健康发展则鲜少过问,既没有对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发展需求予以尊重,也未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并没有积极主动地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最后,部分导师的育德能力提升不甚明显。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的思想在不断更新,导师面对的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如果导师不能树立动态发展的育人理念,不能在导学互动环节找到全新契合点,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导学思政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那么在人才培养方面将会越来越吃力。

(二)学生没有较强的主动意识和自我成长能力

在新时代下,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的学生拥有的学科背景更多元、思想意识更复杂、行为表现更多样,在“内卷”“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影响下,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难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学生对自身的成长也表现出了更加急切而强烈的愿望,他们迫切地希望能够与导师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导学关系,从导师处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作为自我成长成才的主体,如果存在某些认知方面的错误,那么导学思政模式的实施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首先,部分学生存在较强的学习动机功利现象,没有端正学习动机,只想做对自己有用的事,重视就业准备,而不能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和研究任务,甚至不能满足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的毕业要求。久而久之,导师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产生怀疑,不能与之进行良好的导学互动。

其次,部分学生没有较强的主动成长意识,没有认识到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无法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还有个别学生错误地认为硕博阶段的学习是对本科学习的延续,仍处于等待老师课堂传授知识的状态,对学术钻研缺乏积极性,难以适应本阶段的学习,无法在导学活动中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

最后,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不成熟、应对能力欠缺等问题,导致其不能与导师主动沟通,容易使得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而同时导师因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三)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的人才培养机制

导学思政模式的实施是一项系统、综合而复杂的工作,不仅要拥有合理的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还要拥有一套系统性和长效性的人才培养机制。但是,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也是现阶段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人才培养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首先,语言类学术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制度以单一导师负责制最为常见。在这一制度下,很多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匹配度偏低,学生的知识拓展和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学生很难更换老师,只能被动地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其次,导师在选择学生的时候,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并没有对学生的性格、能力和匹配度等予以充分考虑,更缺乏对自身指导能力、时间精力以及兴趣等柔性指标的综合考虑。

三、导学思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科研机构充分发挥学科研究优势,把育人理念与育人思想贯穿于课程教学、科研立项、论文发表、学术活动等多个维度,以团队凝聚、研育融合、研教反哺、作用辐射与实践交流等多种方式,在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促进科研成果产出的基础上,实现学术发展与育人成效的双赢局面。

(一)聚力:以团队凝聚筑牢导学思政育人基底

作为学术机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以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为根本,创新工作模式,不断强化队伍建设,科研人员把自身信念建设作为科学研究工作的第一要义,把自身价值观践行作为育人工作的首要条件,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好育人榜样。科研机构应吸纳本学科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者,作为不断补充队伍的新鲜血液,为科研机构开展科研育人工作提供长期的支持与帮助。此外,学术机构应凝练专业化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构建课程思政人才梯队,在语言类优质课程、特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构建专业化课程思政育人团队,深挖掘、细打磨,实现团队成员人人参与、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育人模式。

(二)融合:将科学研究融入导学思政育人核心

人才培养是各项工作的基础与核心,如何使学生群体在导师的引导下合理规划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使所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研有所意、研有所用,使学生在学术研究的参与过程受教育、受启发,使科学研究工作回归助力社会发展与育人本质,是开展科研工作的有效切入点。团队教师通过不断指导博士生、研究生学生团队积极开展相关的语言、翻译及研究工作,不断将科研育人本质融入教学与科研的各个维度,潜移默化使语言研究工作有育人深度、有育人新意、有育人实际。[4]

一方面,对于当代学生,使其不断深入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是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方向的育人核心。在此基础上,从党史、革命史研究出发,充分发挥语言学科的优势,硕博学生全程参与,相互合作,共同攻坚克难,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党史与中国革命史的理解,识其本质,懂其要义,在整理、研究与凝练的过程中升华科学研究的育人内涵。

另一方面,深化课程改革与课程教育研究,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研究开展与语言课程教学相配合,强化依托思政教育的课堂教学研究,实现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三)强化:以课程思政补充导学思政育人内涵

课堂教学是教师育人工作的“主力军”“主战场”与“主渠道”,如何将日常科研工作与科研成果反哺于工作主战场,使科研、课堂、育人实现有效贯通,使课程育人实效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使语言类课程教育与育人工作同向而行,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也是通过导学思政模式实现育人成果的有效手段。[5]

一方面,教师可以不断凝练研究成果,组织授课框架,转化党史、革命史的研究成果为课堂教学内容,辅以专题党课、研究讲座等方式,开展针对性育人课程教育,使参与学生群体能在深化学科认识与研究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革命与建设思想、了解中国历史与发展、了解中国政治话语体系沿革,使学生从真实可信的事实中受到教育、从论证充分的理论中受到启迪,从而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另一方面,在专业课课程教学方面,可开展基于教学内容的多项研究工作,结合语言学学科研究工作,基于语言测评、文化研究、话语分析等多个方面,深入挖掘语言教育对于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着力探索课程思政与语言教学的有机融合。

(四)沟通:以研讨交流深化导学思政育人支撑

作為科研机构,教师与学生之间如何打破研究院实体基地壁垒,将育人阵地进行有效拓宽,有效实现课程思政、科研思政的实践育人,也是导师群体在探索导学思政实效工作中的重点。

与学生面对面的指导与交流是不断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发挥育人作用最为有效的手段,研究人员以科学研究工作开展为契机,一方面,组织博士、硕士学生团队开展语言学科相关科研工作,在调研等工作的开展中,导师不断强化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对自身挖掘的相关翻译史料与国内外文献的理解研究,不断树立对党和国家历史的深刻理解,充分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与学生探讨、为学生答疑解惑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发挥师者的引领作用,在学业指导中,通过不断深化正确的学术道德理念,把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等制度规范渗透到论文撰写、项目申报等各个指导环节,在助力学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收获育人成效[6];另一方面,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中,选取相关的思政教育语料作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范例,在课堂实例研究中,听学生意见,谈学生感悟,实现导学思政的有效融入。

(五)实践:以志愿服务升华导学思政育人实质

使学生的教育阵地能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使学生能够基于理论、得于实践是导学思政育人工作的根本目标。

借助科研基地的实体优势,教师团队充分挖掘学生的实习实践机会,一方面,借助各类语言类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让全体硕博学生与导师共同参与,学生既做活动的参与者,也做活动的主办者、协调者,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科研学术思维,收获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这对明晰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路径、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同时在各类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也能有所学、有所用、有所得、有所悟。

另一方面,科研机构可不断探索公益性工作站的设立模式,吸纳优秀教师与学生志愿为偏远地区语言教育提供专业咨询与服务,不断强化工作站参与师生对科学研究社会价值的认识,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践育人高度融合,引导学生树立奉献社会的价值取向,涵养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导学思政育人实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

四、结语

作为语言类科研机构,在强化科研产出的同时,不断深化育人实效,探索科学研究与育人、育才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教师应不断摸索导学思政育人的新模式,既抓好做好科研工作,也抓好做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育人、育才工作,切实做到把语言学科研究与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相结合,切实做到把学术影响力传播与育人实效渗透相结合,切实做到把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与思想品德的培养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勇做奋进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 崔艳雨,丁清苗,燕群. 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导学思政”育人模式探索[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3(4):149-151.

[2] 卢启芳,郭恩言,司聪慧,等. “三全育人”格局下材料学科研究生导学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2022(22):83-86.

[3] 王宁. 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向[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22(5):26-32.

[4] 刘志,张佳宁.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建设“导学思政”体系[J]. 思想理论教育,2022(2):96-100.

[5] 周偉,刘佳,郑佩亚. 新时代“导学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J]. 电脑与电信,2022(5):16-18,24.

[6] 钟兆天. 导学思政视域下高校研究生导师的育人创新路径探究[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2(6):33-39.

基金项目:西安外国语大学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基于语言大数据的外语类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XWK21YB06)。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吉林省加快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综合思考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模式研究
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德基机械与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展开技术合作
河南省转制科研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霍尼韦尔新型制冷剂获欧盟科研机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