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饥饿本身没有诗意

2023-06-10LiLi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3年5期
关键词:餐桌上饥饿生活

LiLi

日本学者村松梢风评价中国菜肴时,这么说:“对他们来说,吃饭是一件又开心又光彩的事,非得要让别人看看。由此我们可以想象,长期以来中国的大多数民众是如何地与饥饿搏斗过来的。”看到这番话,我的心情五味杂陈。你不能不承认,我们吃饭就是如此,如同对待生活信仰一样,有着非凡的热情与虔诚。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比天还要大的事。什么是幸福?在吃饭的时候,将所有东西准备妥当,摆上餐桌,不一定非得是大鱼大肉,青菜豆腐米饭面条也很好,然后看最爱看的电视,这就是令人安心的幸福。在一个个日子里醒来、吃饭、出门、工作或学习,循环往复。一块糕点,一口饭菜,一碗热汤,温柔的芬芳轻盈地踩过舌尖,辛苦奔波的生活就突然跟美好沾上了边儿,整个人就踏实安稳了。那些好好做饭、吃饭的人,是可以从脸上看出来的,他们脸上有着温暖的气息。

中国人如此爱吃,打开朋友圈,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晒过食物。在陕西作家们笔下,秦地男人吃饭总是满口红油,一脸大汗。秦地女子做饭个个倾其全力,大汗淋漓。这生动的描写,这动人的画卷,都是出自一个“吃”字——轰轰烈烈,惊心动魄。放眼全国,也是如此。《舌尖上的中国》拍了一季又一季,还有其他各种类似的纪录片,每推出一部都是爆款。这些极具烟火气的纪录片,有走心的文案和抓胃的画面,能空腹看10分钟的都是人间豪杰。

为什么有这么多成功的现象级美食纪录片?因为这就是国人的心头好呀!就连国产家庭伦理剧中也是隔三五分钟就有吃饭的镜头。中国人好吃,餐餐都不马虎。南方人的餐桌上必定有汤,北方人的餐桌上得是浓油赤酱的小炒,即使是普通人家餐桌上也得摆至少四五个盘子。大家边吃边聊,从国际新闻侃到菜价,从家庭重要决议聊到孩子的奶粉、尿片,中国人的“餐桌会议”从来都是这样热辣新鲜。

中国人最丰盛的一顿饭,是年夜饭。春节,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在旧时,人们农闲时才有空为过年做种种细致的准备。远行的游子在历尽艰辛的返乡之路上,心心念念的常常是一桌团圆的宴席。对于中国人来说,关于春节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一张油腻的大桌子,才擦干净,又摆上一盘盘菜。做饭的人,吃饭的人,都是兴冲冲的,几乎是不正常的兴奋与盎然,像是努着劲儿对生活的一种示威和负气:要齐心勠力把日子过好、过幸福、过体面。这年过得这么热闹、丰足,不像是过给自己的,像是过给生活看的。

想起十几年前的一个流行梗。一名网友在贴吧发表的一个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竟然获得了数十万跟帖。还有不少网民借题发挥,衍生出各类二次创作、恶搞图片。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何以这么火?是因为这句话是如此地具有当下性、即时性和现场感。吃饭是一件多么必要的事情,有人叫你回家吃饭证明还有人管着你、照料着你。它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极具生活化的语言,蕴含着极大的感染力和故事性,勾起了每个人极其普遍的童年记忆。这个句子能在互联網无限复制和繁殖,在于这是一种植根于中国人心理原型的普遍情绪。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原型”(archetype)概念时说:“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感觉到。”

我们吃饱吃好而且吃到要减肥,其实也就是这几十年的光景而已。几千年来物质极度匮乏的历史和饥饿文化造成的那些骨子里的东西,不是几十年能清洗干净的。饥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村上春树曾经在一篇短篇小说里非常文艺地形容过。他把饥饿描绘成一幅画:“乘一叶小舟,漂浮在湖面上。朝下一看,可以窥见水中火山的倒影。”不过,饥饿本身没有诗意,没有尊严,饥饿类似于疼痛。在长久持续的饥饿中,胃液烧灼,胃壁摩擦,会让人感到真真切切的疼痛。节食之所以很难,是因为这是在与人最基本、最原始的欲望对抗。对抗的结果往往是焦虑、沮丧、崩溃和疯狂,是深深的空洞、空虚与无力。

去看看根据刘震云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冯小刚执导的电影《1942》,就能领略到被打回原始状态的饥饿的“赤裸生命”。赤地千里,流民拖儿带女,在严酷的战争中,在漫长而似乎永无尽头的大逃荒中,他们不得不面临一种被弃置的绝望——这绝望来自饥饿的绝对性。这部电影把饥饿变成了一个最重要的主角,它吞噬一切,动摇人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把人变成不可名状的生命。

在观影过程中,我始终有一种惶恐,不敢看那些惨痛的画面,但又不得不正视,因为1942年河南大饥荒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这些普通的中国人的命运和我们息息相关,他们其实是我们共同的先辈,他们的痛苦与我们无法剥离。这部电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史诗,却是搅动我们灵魂的真实的生命体验。

我们的世俗欲望之强盛,也许在于这种作为历史积淀的饥饿感始终挥之不去。饥饿已不仅是属于肚肠的,更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全身心的饥饿。一有风吹草动就囤菜囤粮的行为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饱受灾荒战乱之苦的中国人从祖先那里遗传了饥饿恐惧、生存恐惧,这是我们生活中匮乏的部分,或者说心理上匮乏的部分。你无法说服一个饥饿的人放下手中的饭碗。没有办法,这种恐惧太沉重了,拖着长长的历史的暗影。即使在物质丰足的年代,我们依然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安全感。

我们都要好好吃饭,好好活着。可是,人终究不是只靠吃饭而活着,精神单薄的人注定生活贫乏。你说,在大地上活这一辈子,光是完成了川流不息的一日三餐,我们怎么证明自己曾经活在这个世上?

猜你喜欢

餐桌上饥饿生活
餐桌上的甜蜜进化史
“二战”的胜负难道在餐桌上早已决定?
餐桌上的爱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餐桌上的忧与愁
无厘头生活
回忆饥饿
一张饥饿年代的教师“特供证”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