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3-06-10徐玉香
徐玉香
摘 要:兴趣是有效的引导因素,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并且根据他们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要努力简化烦琐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朝着老师设立的教学目标前进。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谈了一些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情景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变得兴致盎然,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在于老师怎样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课内容丰富、语言博大精深,兴趣的作用就更大了。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恰当而新颖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使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就能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使教学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介绍一个故事、品鉴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这课时,笔者用水声、风声、虫鸣鸟叫声等各种声音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用一个小动画作为导入,符合小学生爱看动画片的年龄特点;《卖火柴的小女孩》则以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导入,既符合主题,又让学生有了渴望学习童话的欲望;《书本里的蚂蚁》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刘胡兰》以毛主席题词的图片方式导入……因此恰当的导语能够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这有利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激发思维,引起联想,为下一步的课堂学习留下许多空间。
二、用不同的鼓励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的鼓励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往往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发生心灵的撞击,从而起到鼓励的作用。所谓鼓励就是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给予动力并唤起渴望。
(一)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积极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示范性、生动性和鲜明性,有了榜样,不但学有方向、有目标,而且学起来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大、号召力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老师要经常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做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如“这个问题你答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这道题你的思路很好,老师都没想出来呢!”,让这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老师还可以运用榜样鼓励法进行教学。比如对班上朗读优秀的学生,除了用“读得非常好、感情很丰富、不错、很棒” 这样的言语进行表扬和鼓励外,老师还可以让他们在每天早读课时做小老师带读。这样,一方面给了这些同学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全班学生有了争相学习的榜样。然后,定期在班上选出一些劳动积极的榜样、助人为乐的榜样、尊敬师长的榜样……再把他们的事例加以宣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有许多学生是很棒的,通过不断地鼓励其他学生,使学生都成为优秀的榜样。
(二)让学生有荣誉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学生做出的贡献和进步,老师不能视而不见,要公开地表示承认。不要吝啬头衔和名号,可以适当颁发奖状。比如作文优秀的、连续几课听写全对的都可以发个小奖状。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一张奖状在一个无所谓的人的眼中,只不过就是一张纸罢了,或者在一个成年人眼中也许并不重要,可是在一个学生的心目中,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它足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奖状可以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中,学习在鼓励中,这才是发奖状真正的目的。老师要努力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用和蔼的语气去关心、帮助他们。因为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多给他们鼓励,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三、创设各种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而且贪玩,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老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形式多样的学习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开心地学习。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不断搜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得热心、学得开心。创设情景有很多的方式,如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片,制作必要的道具,播放录音、录像来渲染气氛,还有老师或学生生动的语言描述和表演等。老师要学会利用各种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直观形象的情景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乌鸦衔石取水的智慧,对成年人来说不难理解。但是,投石水满溢出这个道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此上课时,笔者就带上杯子、石子、水这些实物进行教学。这样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深奥的道理。
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植物传播種子的办法比较抽象,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难以理解。笔者先带领学生到学校的植物园去参观了豆荚、蒲公英等植物,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具播放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最后,利用计算机边演示边学习:蒲公英妈妈是怎样教孩子撑着伞、借着风来到四面八方的;苍耳是怎样利用动物的皮毛去传播种子的;豆荚在太阳下的照射下裂开了,小种子就蹦蹦跳跳地传播开来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简单又有趣味,学生很乐于接受。
(二)利用表演、游戏情景的方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用游戏的方式教学,也是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的好方法。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笔者课前就准备好了乌龟、青蛙、蝌蚪的道具和服装。在学习完课文之后,笔者让学生戴上头饰、穿上服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角色表演,学生兴趣高涨,尽管表演得并不完美,但是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非常牢固,而且对语文课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语文课堂知识巩固,老師常采用找朋友的游戏方式。笔者常常会用卡片制作成相对应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呢?”如果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如果找错了就说:“不对,不对,赶快去重新找好朋友。”通过做游戏,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真正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利用巧妙设疑的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设立疑问,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把握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老师要找准问题的突破口进行提问,如果老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不想办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毫无兴趣。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便是设疑的关键。巧问:“当时如果不是大雾弥江,而是晴空万里,诸葛亮敢轻兵逼寨吗?诸葛亮是神仙吗?为什么?”。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时,笔者提问:“老屋在帮助了小猫、母鸡、蜘蛛之后是不是就倒下了呢?为什么老屋一百年也不会倒呢?”这样的问题非常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思考。因此,教学中老师必须要有意识地设置疑问,使学生处于蠢蠢欲动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问题的热情。
四、将语文课堂教学与各种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老师可以尝试开展一些与语文课堂教学有关的丰富多彩活动。比如这节语文课讲解的是写景作文,老师与其在课堂上和学生讲枯燥的作文理论知识,倒不如先安排学生参观一下校园的美景。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取景,学会运用时间方位等正确的写作顺序。在学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小狗学叫》之后,老师可以举行一个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续写故事,然后再进行讲故事比赛,看谁讲的故事更精彩。最后再让学生相互打分。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教学,又启发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像《坐井观天》和《寒号鸟》这样的课文,老师则可以采用“班级小剧场”的表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感到非常好玩,而且非常乐于参加。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了课堂知识,老师则很轻松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且这种方式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效果更佳。此外,笔者认为老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比如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演讲等。老师要想方设法地提供给学生一些显示才能的机会和场地,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为学生布置具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置课后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从而对语文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为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大多是抄写或者背诵等形式,很多学生会很厌烦,而且会将其看成一种压力和负担,这样的情况会使得许多学生在不情愿的状态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想利用课后作业,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提升的目的无法充分达成。因此,老师可以想办法一改传统课后作业的形式,对课后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使课后作业的形式不再局限于书面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讲解了《母爱》这篇课文后,学生对“母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笔者这样布置了作业:晚上回家,留心观察妈妈都为自己都做了些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是否体现了母爱?学生又该如何去回报母亲呢?然后第二天语文课上,再让学生口述出来,看谁观察得仔细,叙述得流畅。再如笔者在讲解小学语文教材中《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内容时,为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即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生活中寻找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石头,然后根据石头的形状为石头取名字,第二天上学时,将这些石头带到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为石头取的名字为学生的课后作业打分。如果学生看到其他学生的石头之后,想出了更好的名字,也可以积极与学生和老师进行讨论。学完《树之歌》之后,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家采摘梧桐树叶、枫树叶、松树叶等。第二天,让学生拿出自己采摘的不同树叶,说出课文中不同的儿歌句子;也可以让其中一个学生拿出不同的树叶,让另一个学生尝试说出课文中不同的儿歌句子。这样的作业模式不但能使学生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而且学生也在作业中找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
总之,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去钻研问题,去思考并试着解决问题,许多问题都会不攻自破、迎刃而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主动,老师也要不断挖掘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快乐和自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杨航.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华夏教师,2022(11):48-50.
[2]李镇西. 爱心与教育[M]. 漓江:漓江出版社,2018.
[3]党乐群. 教学艺术与技巧[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