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策略之我见
2023-06-10詹克华
詹克华
摘 要:在小学语文长期的教学中,古诗教学通常被认为是最难教学的内容,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理解错误。因此,成功的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还要使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充分渗入学生内心,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素养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文化风骨
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对教学和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是因为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感染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受了诗词精神的洗礼,完善了自己的人格,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注重古诗词的教学,并在基本的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鉴赏指导,重视提高诗词的教学效率,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热爱程度,为其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诗词教学面临的影响教学效率提升的问题分析
诗词的背诵要以对其的理解为基础,但在目前的教育中,教师要求学生背诵整首诗,根本不注重学生是否理解诗词含义。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和要求背诵都是为了应付考试。长此以往,小学生容易对古诗学习慢慢失去兴趣,产生抵触。
在教学诗歌内容时,大多数语文教师选择使用传统的板书和讲解教材模式向学生讲述,为了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通常逐字翻译,再联句解释。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得诗词教学非常枯燥且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还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没有意识到古典诗词的价值意义以及学习诗词的重要性。他们倾向于将诗词视为古代史料,觉得没有必要去研究,这就使得古诗的教学变得有些困难。
二、小学古诗词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分析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蕴藏在古诗词里,展现了古人的惊人智慧,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教学古诗,这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老的文化,提高写作和语言表达水平,培养对祖国以及祖国文化的热爱,培养对生活、自然的热爱,提高思维能力和道德素质。同时,在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美”“语言构思美”以及“音律美”,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审美,还可开阔其审美视野,对其审美标准的建立具有积极意义。
三、积极开展诗词教学,促进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传统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将学生视为知识被动接受者,根本不在意学生是否听懂,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就直接运用一种看似有效的讲述式和灌输式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这种模式看似有效,也确实在一段时间里促进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但效果却并不持久,且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也压抑了学生兴趣的滋生和身心的成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在掌握基础诗词知识的同时能够完善自身各方面的技能。
(二)注重提取名句,深挖名句内涵
小学古诗词教学侧重于学生课堂和课后对诗句的大量积累,对诗文名句的理解是学生深入研究古诗词文本的基础,也是诗词研究的重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提取名句,深挖名句内涵,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诗词名句包含的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时,想到了“思乡”的主题,就有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学习《鸟鸣涧》时,想到了主题“山间春夜”,就有名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学习《江畔独步寻花》时,想到了“春天动物”的主题,就有名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些诗人笔下的四季、风物以及情感都有他们自己的风骨,集中展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感或是思念的情怀。王安石站在瓜洲渡口,向南远望那一江之隔的京口,他看到了隐没在几座山峦之后的钟山,那是他魂牵梦绕的家乡,当阵阵春风吹绿江南的田野之时,又勾起了他思乡的心绪,他不禁自问:什么时候我才能在明月的照耀下回到故乡呢?诗人王维隐居山间,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他走出屋子,映入眼帘的是满眼月色的光辉,这一丝丝光辉的闪耀惊醒了睡梦中的山鸟,它们不时地伴着光辉高飞,和着春天的溪涧发出悦耳的叫声,展现了王维高洁的情怀,尽显诗情画意,也再现了王维心中“风花雪月”的理想境界。诗人杜甫到黄四娘家赏花,小路一旁的花开得正茂盛,万千花朵将细细的枝条压弯,使得花儿贴附着小路,一只只时时飞舞的彩蝶留恋花丛的芳香,久久不愿离去,一只只随风飞动的娇莺送来一首首欢快的乐曲,让诗人也流连忘返。在学习时,还可以拓展介绍一些和诗歌中四季、风物以及情感相关的音乐作品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生可以学唱这些歌,在曲调里更好地品味诗词的风骨。
在具体的教学中,如在学习《竹石》时,就提炼名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株竹子紧紧咬定青山的土壤不肯松动,只是想扎根在石缝中,能茁壮生长,足见其风骨。在往后的日子里,一次次的磨难和打击也没有让它松懈,它依旧身姿挺拔,屹立其中,任憑风雨拍打。这里的画中“竹”和诗中“竹”其实都是郑板桥崇高品格的再现,他就是这种与底层民众关系紧密、疾恶如仇、不畏权势的“岩竹”。他的题词和他的画一样,不管是竹子,还是石头,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他笔下的竹是有生命力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将自己的理想与个性注入一株“竹子”中,让竹子成为他的形象代言人,从而使这片竹石流露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意蕴和一种内在的韵味。
(三)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共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中出现的诗歌思想感情很强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诗词时,应考虑学生的理解需求,以诗词背景为依据。学生在了解古诗文的背景和作者经历之后,会对当时诗人的心情有更深的理解。为了让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古诗的好作品。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拓展一些诗词创作的背景或者典故,让他们明白作者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作出此诗的,让他们从背景的剖析中逐步体会诗词中字字句句的深意,从而了解到古诗词的文字魅力和东方美感,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杜甫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笔者给学生介绍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季。这一年,史朝义在一月自缢,终结了安史之乱。诗人杜甫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欣喜,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诗的开头是一种欣喜若狂的感觉,后一段描写了诗人为回家而做的准备,这是一种迫不及待想要回到家乡的喜悦。全诗充满了激情,到处都透露着“喜”,尽情地表达了作者的无边欢乐和激动。
又如学习《石灰吟》时,也给学生先介绍背景:于谦自幼勤奋好学,有着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传说有一天他在一个石灰窑里闲逛,看着工匠在烧制石灰,只见那一块块青黑色的石头,在火焰的炙烤之下,已经全部化为了白色的灰烬。他回去之后,引发了深刻的思考,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当时的他不过十二岁,诗中句句他都不离对石灰的描绘,但其实是在借石灰写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一种追求。
(四)诗词教学情境的构建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相关研究表明:要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小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为诗词学习和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要构建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应尽量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例如学习《秋思》时,课前让学生自行查找有关思乡的诗词名句,课上玩接龙的游戏,看哪个同学知道得更多、更准确。“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和自身的联系,并且能够在课堂轻松快乐的氛围里认真学习。同时,语文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尊重他们的奇思异想,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他们放下疑虑,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五)在教学时注重意象的提取,在意境中培养审美意趣
利用意象起兴营造诗词意境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常用手法,因此意象是诗词情感的载体,意境是诗词情感的境界化身,也是诗词的灵魂所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只有心中有丰富的联想,才能在心中描绘出一幅诗词画卷,从而帮助学生领略意境美和画境美。
例如在讲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时,应当提取诗词中的意境和意象,如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天涯、落红以及春泥。诗人在离开京城时,心上的离别愁绪像浩浩荡荡的水波延绵至夕阳西下的远处,诗人挥动手中的马鞭向东前行,仿佛自己在奔向天涯。诗人愤然辞官,就像枝头簌簌落下的花瓣,有人说落下的花瓣也有着它的情感,它牺牲奉献,化成了泥土中的养分,滋养着春天的新事物。由此,学生从学习中可以领略古诗文独特的意境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与审美想象力。
(六)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拓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感知不一样的诗词世界。这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古诗因年代久远而产生的距离感,还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和感官的直接冲击。互联网和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融合,打破了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身在何处,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教师的诗词讲解,教育资源的共享拓宽了学生学习诗词的渠道。有了多媒体的支持,教师还能扩展课外教学。把课后的内容与课本材料结合在一起,使文学作品具有了真实、互动的特点,让学生产生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感觉,这就使诗歌教学变得“触手可及”,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将古典音乐融合进诗词教学,营造出特定的诗词氛围,发散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
四、结语
詩海拾贝,与诗同行。纵观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轨迹,可以看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历经了几千年的文明积淀,至今依然光彩夺目。诗歌是我国几千年文明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它承载着古人的思想和美好祈愿。在诗歌里,学生可以看到诗词里的美好意境,既有梅兰竹菊的风骨,又有风花雪月的风雅;也可以看见人世百态,看见诗人的思想情感;还可以看见让人心驰神往的景色,充满神秘之感。诗词的学习就是见字如面,就是捧起这一盏盏明灯,照亮和古人交流的情感之路。一个人是否读过历史,是否学好了诗歌,从他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就可以看出来。诗歌穿行千年的时光,来到了现代人面前,虽然风尘仆仆,却满含诗情画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注重提取名句,深挖名句内涵;了解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共情感;构建诗词教学情境;在教学时注重意象的提取,在意境中培养审美意趣;积极利用多媒体来推进教学。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保证教学始终沿着设定的目标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最终实现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倩.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方式创新[J]. 成长,2019(10):135.
[2]罗先萍. 浅谈小学语文诗词教学[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0(01):59.
[3]康开娟. 浅谈小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培养[J]. 甘肃教育,2020(04):142.
[4]张秀杰. 小学诗词主题教学新探[J]. 语文建设,2019(12):38-40.
[5]周国华. 小学语文,诗风意蕴——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实践探析[J]. 艺术科技,2019(09):211.
[6]吴诗清. 古诗词习作:架一座习作的桥梁——浅谈小学古诗词习作的策略与实施[J]. 语文教学通讯,2019(06):19-22.
[7]纪莉. 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 课外语文(下),2018(04):161.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