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3-06-09孙凌俊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6期
关键词:鲜食辽宁省葡萄

●马 丽 乔 军 孙凌俊※※

(1.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辽宁 营口 115009;2.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营口 115009)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适合不同成熟期葡萄栽培。2021 年辽宁省葡萄栽培面积4.61 万公顷,产量90.83 万吨,分别占全国葡萄的5.4%和6.8%,分别居全国第五位和第四位。鲜食葡萄贮藏量占全国鲜贮量的70%左右,为全国最大的葡萄鲜贮基地。设施葡萄栽培在国内起步最早[1],促成栽培规模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避雨栽培规模有所提升。酿酒葡萄产量与酿酒量远不及山东、河北、新疆、甘肃、宁夏等地,但特色冰葡萄酒居领先地位,是世界上冰葡萄最大产区。但近年随着避雨栽培的广泛应用,南方葡萄迅速发展,云南、江苏、浙江、上海等省葡萄栽植面积迅速扩大[2-5],辽宁省葡萄产业受到较大冲击,同时发现,葡萄产业各环节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分析了辽宁省葡萄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辽宁省葡萄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地位

葡萄是辽宁省仅次于苹果和梨的第三大树种(图1,图2),在全省水果产业和全国葡萄产业中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辽宁省2021 年果树栽培面积达到47.81 万公顷,水果总产量752.66 万吨。葡萄栽培面积为4.61 万公顷,占全省果树栽培总面积的9.64%;总产量90.83 万吨,占全省水果总产量的12.07%。其中设施葡萄栽培面积达1.48 万公顷,产量达25.6 万吨,设施葡萄生产已成为辽宁果树产业的经济增长点。

图1 2021 年辽宁省果树栽培面积情况(万公顷)

图2 2021 年辽宁省果树产量情况(万吨)

1.2 区域布局

辽宁省葡萄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葡萄的老产区,在全省各地均有栽培。逐渐形成了以环渤海湾、辽中、辽西、辽北的鲜食葡萄产区和辽东冰葡萄生产酿酒葡萄产区。其中环渤海湾产业带葡萄栽培总面积约1.93 万公顷,年产量约37.3万吨,分别占全省的41.87%、41.1%,品种以中晚熟为主。中部葡萄产业带葡萄栽培总面积约1.63 万公顷,年产量约35.94 万吨,分别占全省的35.4%、39.57%,品种以中熟为主。北部产业带葡萄栽培总面积约0.52 万公顷,年产量9.23 万吨,分别占全省的11.28%和10.16%,是优质中早熟葡萄的适宜栽培区。辽西干旱产业带葡萄栽培总面积约0.46 万公顷,年产量9.69 万吨,分别占全省的9.76%和10.67%,品种以中早熟欧亚种为主。东部冰葡萄产业带葡萄栽培面积约0.08 万公顷,年产量1.15 万吨。分别占全省的1.73%、1.27%。以酿造品种“威代尔”为主。

1.3 品种结构

辽宁省葡萄栽培以鲜食为主,加工品种面积较少。鲜食葡萄占90%以上,“巨峰”占鲜食葡萄品种的56.18%,但各地区分配不一,个别地区达80%以上;“红地球”占6.07%;“无核白鸡心”占4.12%;“京亚”“玫瑰香”共占鲜食葡萄品种的6.25%、“阳光玫瑰”近几年发展较快,约占6.29%。其他鲜食品种和酿酒品种占17.14%。酿酒葡萄品种主要有“威代尔”“法国蓝”“梅鹿辄”“双优”“北冰红”等早、中熟品种,其中“威代尔”面积占酿酒葡萄面积的70%以上。

1.4 贮运保鲜及加工情况

辽宁省为我国鲜食鲜贮葡萄大省之一,鲜贮能力约11 万吨。主要集中在锦州北镇市,营口盖州市也有一定鲜贮量。辽宁现有葡萄加工企业和小型酒堡30 余家,产品主要为干红、干白、冰酒、甜酒等。

1.5 苗木生产状况

辽宁省现有育苗地主要分布在葫芦岛市的绥中、兴城和沈阳市的新民、营口市盖州等县区。基地10 hm2以上的育苗企业6 家,2021 年总繁育优质苗木1720 万株,其中“巨峰”和部分酿酒品种采用自根苗,其他均为贝达砧木嫁接苗。除了育苗企业外,农户零散育苗也是辽宁省葡萄苗木生产的形式之一,但这部分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品种纯度难以保障,在苗木市场中只能供应一般农户栽种,所以在市场中占有的份额逐年减少。

2 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结构不合理

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主栽品种仍以“巨峰”“红地球”“无核白鸡心”等为主。最近几年“阳光玫瑰”“着色香”占比增加,但比例依然很小。不合理的品种布局导致果品产期集中,出现产品相对过剩、滞销等现象,给果农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辽宁省葡萄品种结构仍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2.2 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全省已经建立了一些良种繁育基地,但育苗规模仍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葡萄苗木繁育仍存在农户小规模繁育现象,总体上还存在乱繁乱育、品种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各种病害蔓延、市场监管不利等问题。

2.3 生产与市场脱节,优质难优价

市场需要高品质,果农需要高效益,但如何实现优质优价,需要真正实现产、销一体化。果农没有自己的销售团队,绝大部分葡萄都由不固定的中间商销售,生产者提质却很难提价,导致农户不愿接受葡萄新的栽培技术。

2.4 人口老龄化,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减少,这种情况势必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在农忙季节,用工者之间为争取劳动力抬高劳动报酬,也会增加劳动成本,甚至难以雇工。统计数据显示,果园管理成本中有近2/3 是人工支出,人工成本主要包括修梢、疏花疏果、套袋、摘袋、上下架、打药、防寒等,葡萄栽培收入除去生产资料与人工成本以外所剩无几。

2.5 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

当前葡萄生产还是以家庭生产为主,一家一户,规模小,栽培技术参差不齐,且水平相对落后,农户为了追求产量,品质较差,合作社规模小,品牌意识薄弱,市场竞争力较低。

3 对葡萄产业发展建议

3.1 品种优良化,栽培优质化,生产区域化

由于辽宁省现有的主栽品种为“巨峰”,产期相对集中,品种相对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在此市场趋势下,势必引起现有鲜食品种结构的变化,“巨峰”等中熟品种比例相对下降,早晚熟品种增加,无核品种、有玫瑰香味的品种逐渐增多。在优质化栽培方面,适度控产,采取套袋等花果管理技术提高果实品质及食品安全性,同时在降雨量相对大的地区发展设施栽培,在降雨量小的辽西地区发展露地葡萄栽培,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做到生产区域化。

3.2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果品质量,打造辽宁知名葡萄品牌

建立健全果品生产、产品质量相关标准,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生产者、经销商、消费者三者的诚信关系,打造地区品牌,同时尽快制订与国际接轨的葡萄生产、葡萄产品质量和葡萄产品出口质量标准,对进军国际市场意义重大。只有对葡萄产品进行监督检验和依法管理,才能使鲜食葡萄生产真正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只有按国际市场需求组织鲜食葡萄生产,才能使产品为国际市场所认可。同时,积极开展网上交易,拓宽销售渠道。

3.3 开展葡萄产、学、研联合攻关,提升产业技术研发水平

与地方团队联动,围绕葡萄产业技术难点,科技需求,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解决产业技术问题,建立示范样板园,示范推广新技术,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3.4 整顿苗木市场,建立优质苗木繁育体系

辽宁省是全国葡萄苗木重要供应省份,为了规范苗木生产,2012 年辽宁省启动了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项目,申请办证的葡萄育苗企业14个,面积约140 hm2,培育苗1720 万株。这意味着辽宁的葡萄苗木生产逐渐走向正规。苗木生产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保证苗木质量和纯度,为果农购买到质量放心的苗木提供了保障。辽宁省是葡萄栽培老区,无毒化栽培步履艰难,但多数育苗企业及科技推广部门,已经发现病毒苗栽培在生产中的危害,尤其近年来“阳光玫瑰”葡萄的发展,病毒病引起人们对无毒化栽培的重视。通过宣传及建示范园等推广手段,开始推广无毒化栽培。要加强力度整顿苗木市场,建立健全优质苗木繁育体系,为全省果农提供葡萄优良品种和优质苗木。

3.5 加强避雨栽培技术示范和推广

辽宁处在雨热同季的气候带,栽培时会增加冷棚栽培和避雨栽培的面积,主要是防除草剂残留和雨水造成的病害。近几年也有以避雨栽培防病为目的的冷棚栽培。因近几年营口、大连、北镇等地降雨量偏大,雹灾较重,霜霉病频发,减产严重,个别园块绝收,避雨栽培已被越来越多的果农认可。为促进辽宁省葡萄产业健康发展,可加大避雨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熟化栽培技术,并在全省开展示范推广。

猜你喜欢

鲜食辽宁省葡萄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