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六要素”的高中英语作业设计探究

2023-06-09苏帅丹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作业设计高中英语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内容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指向学科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要整合“六要素”。作业是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因此,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也应当注意“六要素”的融合。文章以人教版新教材(2019年版)选择性必修二Unit 3 Food And Culture为例,探究如何在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下,基于单元主题整合“六要素”,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层次的基础性作业与探究实践性作业。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六要素;高中英语;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2-0061-03

引  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稱《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内容六个要素为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这六个要素缺一不可,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1]。在《课程标准》中,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内容要求也是按照这六大要素来描述的。在设计日常英语教学活动时,要落实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就必须考虑如何整合“六要素”。

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整合这六大要素,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作业作为英语学习活动在课堂外的实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业对于教师的教学具有反馈功能,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设计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以外,作业作为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补充手段,能够通过各种英语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同时,在解决一系列作业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拓宽学习的方式和渠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如何通过融合“六要素”的作业设计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改过程中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于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指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本文以人教版新教材(2019年版)选择性必修二Unit 3 Food And Culture为例,探究如何在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下,基于单元主题整合“六要素”,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层次的基础性作业与探究实践性作业。

一、整合“六要素”的作业设计探究

(一)围绕单元主题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教师在制定单元目标时,应围绕单元主题意义,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作业作为单元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紧紧围绕单元主题。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必须先明确单元主题以及单元内多种形式语篇的主题与单元主题的关联。

人教版新教材(2019年版)选择性必修二Unit 3 Food And Culture的单元主题是饮食与文化。其中,

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的阅读语篇围绕饮食和地域文化,旨在让读者了解饮食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启发学生以联系的视角去理解和分析事物,探究饮食现象的本源。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的阅读语篇提到了外国中餐馆中的名菜“左宗棠鸡”,但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而言,这道中餐菜肴却是陌生的。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可以通过网络寻找该道菜的相关报道并加以改编,将其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左宗棠鸡”的历史背景,了解这道菜是如何因为历史原因来到美国,并根据美国人的饮食风格而改进的,进而了解美国人的性格特点。学生在完成该探究拓展作业的过程中,既增加了课外阅读量,又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该文本主题“饮食与地域”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丰富语篇类型

多模态语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和文化素材,也为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平台。经常接触多模态的语篇形式,了解不同语篇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语篇意义,进而能够运用不同语篇进行表达。选择性必修二Unit 3 Food And Culture中,既有最基本的文本阅读语篇,也有对话、图片、音频等多种语篇形式,为学生了解饮食与文化这一主题提供了平台,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以不同的视角去感受饮食与文化这一单元所要传递的主题意义。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也应注意采用多模态语篇形式来丰富学生在课堂外的学习活动。

在Reading and Thinking实践性活动作业设计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饮食与个性”后,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调查活动,设计调查问卷,在班级范围内了解同学们的饮食偏好与个性,从调查结果中分析个性与饮食偏好是否有关系。该部分作业的完成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Reading and Thinking的文本主题“You are what you eat”,对该环节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创新。完成该部分作业,学生需要观看视频并设计调查问卷,这两种不同于文本阅读的语篇形式,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不同形式的语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解运用语言知识

学习语言知识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语音,理解词汇的准确意义,具备语法意识,把握不同语篇结构的特点,最终能够形成语篇意识,在未来能够在真实生活环境中,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形式,都能正确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作业设计中,模拟各种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整合、理解、运用语言知识,使学生有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利用作业的完成来落实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2]。

英语俚语是日常英语口语交流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种表达。Learning About language (Build up your vocabulary),Activity 3 让学生通过语境来推断英语当中关于食物俚语的含义及用法,有助于学生在将来掌握更地道的英语口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文化意识。教师通过网页寻找更多食物俚语并进行句子改编,让学生找出与句子中食物俚语相匹配的英语含义。学生通过完成该项活动任务,根据语境线索判断推测关于食物俚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理解具体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功能、词义的内涵及外延,同时,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食物和文化的关系,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四)传播文化知识

语言学习活动中的文化知识,既包括文化差异,也包括文化自信,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将文化知识内化为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中外文化差异的原因,掌握多元文化知识,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主动弘扬中国饮食文化。

在Theme (Opening Page)环节中,教师通过实践性活动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模仿Opening Page,用图片和文字展示当地的特色小吃,鼓励学生思考当地与食物文化相关的俚语和背景知识,运用介绍Opening Page千桌宴时所积累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迁移创新,并最终形成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能力。

在Learning About language (Build up your vocabulary)中,教师模仿Activity 2 中关于不同国家饮食文化的连线题,通过网络搜集更多的关于不同国家饮食特色的素材,设计更多国家与特色饮食的连线题,进行课堂小组竞赛。在完成该项课堂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增加了对世界各国饮食差异的了解。

(五)发展语言技能

作业也是学生发展语言技能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师应根据学情和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围绕单元主题的语言实践活动作业,逐步培养学生能够理解所看、所听、所读的信息,进而利用这些信息“说”或“写”,通过口头和书面形式表达自身感受,创造新语篇内容。在完成这些语言实践活动作业的过程中,这几种基本语言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作业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人教版新教材(2019年版)选择性必修二Unit 3 Food And Culture的教师用书中,明确点出本单元的语言能力之一是学生能够在学习本单元关于饮食习惯的内容后,恰当使用因果关系等连接词,就此话题写一篇衔接自然、逻辑清晰的文章。因此,教师在学生完成 Activity 4的连线题后,设计的学习活动任务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在文本中找出更多关于因果关系的句子”,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并理解文章线索间的因果关系,掌握了解因果关系的概念,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这一环节能实现培养发展学生的理解性技能。然后,结合该环节学生对于因果逻辑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完成一封建议信,要求学生运用单元内所积累的关于饮食与健康的信息,向朋友写一封关于健康饮食的建议信,并学会使用因果关系的连接词。

(六)发展学习策略

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并主动使用各种学习策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学习策略,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语言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终使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语言技能和思维品质。

教师在设计Reading and Thinking课前预习作业时,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等途径,了解中国的八大菜系,扩充关于“地域与饮食”这一话题的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对学习饮食文化类话题的兴趣。该作业符合新课标中对于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要求。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Reading and Thinking阅读文本的配图,通过两张饮食风格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图片推测语篇内容。

二、评价手段的转变

传统评价手段往往局限于教师批改作业,忽略了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中很多作业没有绝对的答案,更多展现学生对于某一文化知识或者某类型语篇的个人看法与理解,培养的是学生的思辨能力[3]。

因此,作为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业设计时,评价方式是否能够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状况,是否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并掌握英语学科的学习策略至关重要。教师应针对作业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力求作业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能够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不局限于单一的评价手段。

例如,在Learning About language (Build up your vocabulary) 学习之后,教师可增加阶段自测表(见表1),让学生从受评价方变为评价方,强调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思考“我学到了什么”。

结  语

高中英语教师应思考和改善以基础知识和应试练习为主的书面作业模式,以新课标为导向,坚持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坚持“六要素”的整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摸索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思维品質、增强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中英语作业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宋永娟.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单元主题实践作业设计与实践[J].英语教师,2020(10):168-170.

林振丽.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高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实例探究[J].校园英语,2021(32):105-107.

作者简介:苏帅丹(1983.11-),女,福建漳州人,

任教于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作业设计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