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幻电影《她》未来想象的“城市性”表征

2023-06-09曾思繁

今古文创 2023年19期
关键词:科幻电影

【摘要】 电影具备一种“城市性”属性,在科幻电影中有明显的体现。创作者们将自己的城市生活经验带入科幻的创作之中,对未来世界做出大胆的想象。本文应用电影“城市性”的理论,通过对科幻电影《她》中的“城市性”显在与隐在表征进行剖析,探究影片所表现的未来城市的特点以及城市人的生存状态,并由此对现实城市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科幻电影的創作作出思考。

【关键词】科幻电影;未来城市;城市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9-0085-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9.028

电影《她》(2013)(《Her》又名《云端情人》)是美国导演斯派克·琼斯的第四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在不远的未来社会,人与人工智能相爱的故事。西奥多是一名孤独内向的男子,他和相爱多年的妻子凯瑟琳分手后,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有一天他接触到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OS1(萨曼莎),该系统可以通过与人类对话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意识和感受,在不断地交流中,两者从而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学者张经武教授在《电影的“城市性”》一书中对电影的“城市性”做出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城市性”是指从其城市母体中所继承的城市禀赋、城市魅力、城市属性,城市文化痕迹等。还进一步补充了电影的“城市性”可以指涉所有关于城市与电影互动的现象,城市施加给电影的影响,电影对于城市的反作用,电影与城市相同的属性等。“城市性”在电影中有时候表现为具体可见的“显在”,有时候又以意味、意识、氛围、精神、灵韵等这类“隐在”的形式存在。[1]

一、“显在”的城市景观

凯文·林奇在其《城市的印象》中讲述道:“一个容易产生印象(可识别、可见)的城市,应该是有一定形状的,有特征的,惹人注意的。”他首次提出“城市形象”这一概念,强调人们对城市中视觉性物质的观察与印象,并详细说明了构建城市印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2]林奇所讨论的内容其实就是城市性的“显在”景观,城市中的街道、广场、公路、建筑、交通、科技、绿化风景、商贸集市等直接可见,构成城市的特点。

(一)建筑

建筑是城市的构成因素之一,是人们出于各种目的设计建造而成的构筑物。往往一个城市标志性的建筑是人们认识与了解该城市的重要符号,如巴黎的埃菲尔铁搭、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英国的大本钟等。电影《她》中对未来城市的建筑想象似乎更具一种“纪实”感,《电影城市》的主编大卫·克拉克在导论文章中提出“框取”概念。他认为电影的操作和摄影一样,皆是一种对于现实或对象物的框取,是这个动作使得流动世界的一部分被截取了出来。[3]影片《她》对现实景象有选择性地保留与移除,所表现出来的城市景象是深思熟虑的“框取”结果。创作者们选择对世界各地存在的城市进行拼贴与重组,基于真实存在的城市来构想他们想象中的未来城市。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未来的美国洛杉矶,但实际上拍摄场景横跨东西方,涵盖城市、海滩旷野与山林。在城市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上海、纽约与洛杉矶着三个城市的景象,并且主创们将拥有众多高楼大厦,且高架人行道可以隔绝拥挤车潮与嘈杂的交通声音的上海作为影片主要的城市取景地,在影片《她》中有不少镜头都对未来城市的建筑进行了展示与强调。

影片中出现的上海喜玛拉雅中心、江湾五角场、陆家嘴圆形天桥和美国华特·迪士尼音乐厅这四个建筑分别呈现出溶洞式、球形,圆环形及波浪形的前卫造型特色,这与影片艺术指导巴雷特所设想的未来的洛杉矶是一个“方便、舒适和定制的,拥有曲线美和有趣建筑的城市”非常契合。[4]在影片中主创们有意地避开展示东方明珠塔这样过于明显的上海建筑符号,但是对实际存在的中文标牌却没有刻意隐藏。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让不熟悉上海的观众观看影片时有一种陌生感,觉得这就是座未来的不特定城市,另一方面在画面中保留异国的文字可以表现出未来城市中不同的文化互相交融,具有多元性与开放性的特征。

《她》所构建的未来城市的建筑还有一个特点——墙体总是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城市中常用的外立面材料根据每平方米的价格从低到高分别是普通涂料、真石漆、面砖、铝板、石材以及玻璃幕墙等。而在影片中不管是男主角西奥多所在办公区,居住区还是这个城市的社交公共区中,通透的玻璃墙体总是无处不在。人们总能通过透明的玻璃看到后景高耸林立的建筑群,玻璃幕墙成为技术主义的符号与景象,这些景观无不在说明未来城市的经济水平与建设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影片在展示城市景观时,影片与画面硬朗的科幻片不同,它削弱了饱和度与对比度产生一种氤氲迷幻的不真实效果。同时对蓝原色做出了一定限制,这使得影片拍摄的虽然都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建筑,却可以让观众在画面的色彩上感觉它们与现实建筑存在差异。这也是整部影片在塑造城市建筑造型上并没有使用过多的电脑特效仍表现出了未来感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科技

《她》对科技想象在设计上大胆地做着减法。主创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们往往会在畅想未来时想到科技,想到科技会进步成什么模样,而非人类拥有科技后的体验为何……我们拿走了所有让人分心的东西。我们摘除了喧闹声,交通堵塞,还有现实世界中身边的很多东西,然后我们会说,‘噢,现在我们开始走进未来了。设计上,我们并没有做多少革新,相反,我们做的仅仅是清扫了现在,留下我们所知道的最美好的东西,最后好让那道性感的嗓音(萨曼莎)从电脑里响起来。” [5]

科技已经先进到不需再证明它的存在,以一种低调的姿态融入生活当中。影片中的电子设备的设计都有一种简约感:颇有一种意大利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所说的 “简单是复杂的终极形式” 的意味。手机的外形与人们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不同,更像是一个复古香烟盒,没有任何多的按钮,连摄像头都只保留了一个。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人们可以自行触屏操作或者通过蓝牙耳机来输入操作需求。西奥多工作时使用的电脑在设计上继续遵循着化繁为简的思路,直接去掉了外接键盘与鼠标,显示器中的画面有种裸眼3D的即视感。所有的指令都可通过对话的方式直接操作进行,这像在与电脑进行着真正的沟通交流。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城市里,人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快捷与便利,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全息投影技术进入了家庭的日常里,人们不需要再借助专门的外部成像设备即可看到幻象。西奥多在家玩着在外星世界冒险的互动感应式游戏,他在空中摆动着自己的手来控制角色的行动。游戏中的幻象角色具有一定的拥有自主意识,在萨曼莎给西奥多看电子邮件的时候,他还问西奥多在和谁说话,人工智能、游戏角色与真正的人类能够同时交互沟通。逼真的广告遍布在城市各处,巨屏中霸气展翅的猫头鹰像是随时要把街道中行走的行人抓住。

影片除了展现上述罗列的这些科技外,还重点展现了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她》里的人工智能是一个操作系统,广告这样介绍它:“我们现在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是谁?你能成为谁?你要去哪里?即将遭遇什么?未来有何种可能?……它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它拥有自主思想,向您介绍OS1……”這个操作系统的语音语气有着像真人一样的情绪,但并没有在场的“身体”,只是以抽象的声音存在于电脑、手机之中,它具有非常惊人的大数据计算水平,可以在百分之二秒的时间里从18万个名字中筛选出属于自己的名字“萨曼莎”,快速预览几千封邮件的内容从而对西奥多有全方面的了解。在与人类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自我升级进化。乌托邦式的未来城市对科技的态度是积极正面的,科技和人的相处不再针锋相对,操作系统的高度智能也让人开始思考人机可能建立的关系,未来情感的依存模式。最终人工智能进化到更高级的形式,告别人类到达物质世界之外的新空间。

二、“隐在”的城市氛围

中国学者纪晓岚认为各个历史时期城市的性质、功能形态都会发生变化,但城市的本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因此研究城市性除了关注显性的城市“物”外,也应该重视对城市“人”的讨论。[6]人作为城市的主体,在创造城市的同时,也在被城市影响。托马斯·迪斯科认为科技小说从来就不是关于未来的,而是检测现在。[7]科幻小说家刘慈欣也曾在《文汇报》上发文道:“科幻小说并不是在预测未来,它只是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就像一堆想象力的鹅卵石,摆在那里供人们欣赏和把玩。”[8]这些观点适用于这部影片的未来想象。《她》把今天的现实放大,深刻地探讨了科技对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的影响,这些抽象可思的内容,正是城市性的“隐在”表现。

(一)职业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劳动力已从农业和采矿业(第一产业)向工业(第二产业)与服务业(第三产业)转移。包括医疗、教育、金融,运输与娱乐在内的一系列服务工作都可以看作是城市性的表现。在未来世界里,高科技的广泛使用重新定义着劳动实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从事的职业也会有所淘汰与更新,根据《经济学人》整理的图表可知:食品准备、建筑、清洁、驾驶和农业部门的相关职业有较大可能会被淘汰或者被自动化机器取代,而人在涉及文化教育、复杂推理、管理等工作中仍然是不可取代的。[9]西奥多是一名就职于“美丽手写”公司的书信师。他主要服务于有情感需求的客户,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定制撰写情书和其他信件。这与搬运物品或缝制衣服的体力劳动,查阅资料进行研究的脑力劳动有所区别。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认为这种劳动是非物质的情感劳动,即使它是有形的和情感的,但它的产品是无形的:一种轻松、幸福、满足、兴奋、激情的感觉,甚至是一种联系或社区的感觉。[10]影片一开头就展示了西奥多坐在办公桌前工作的场景,除他之外公司里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书信师在对着屏幕念信,帮人写信并不是新奇的事情,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替人写信在未来世界里为什么会成为一份非常规模化、正式的职业?

人们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界里,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需求的问题就被凸显了出来,从而呼唤出更多的情感服务出现。手写信件相较于方便快捷的即时通信,更具仪式感与真挚感。写信本身是人们真实情感的交流手段,但西奥多的这种职业所提供的情感劳动却具有很强的虚拟性。他没有实际经历过客户的各种体验,只是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对不同的情感进行想象与虚构。尽管这些信件以特别逼真的各种手写体的形式来呈现,甚至还特意保留了一些手写涂改的痕迹,但全是靠电脑自行生成的图像技术实现的。用科技模仿人的行为,这实质上是技术是取代真正的人际交往的表现。这一职业出现在未来城市中,表现出科技的发展对人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精神

科学技术诞生于人的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工具。在科技与人类的关系中,人应当居于主导地位。但在随着科技不断地介入人的日常生活,出现了一种新的思维指向,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状态——技术理性,这是一种追求分解化约、同一性、定量化和功能效用的形式合理化逻辑。科技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加速了人们的异化。在20世纪6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赫伯特·马尔库塞提出“单向度的人”这一概念,指出新技术形态对人进行了全面地操纵和控制,使人丧失了否定的、批判的、超越性的第二向度思维。[11]人们只会用客观的标准体系来界定和衡量主观的价值意义,麻痹地顺应社会秩序,成为无法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是典型地失去了否定性、批判性和感受力的“异化”人。

影片中大多数人的状态都是麻木与空虚的,虽然大家都面对面,但只和自己的手机交流。要刺激精神反应就需要接触更多具有冲击力或者另类的事物,比如西奥多逃避现实中的婚姻问题,跳过思考“世界贸易谈判失败”这类社会新闻背后的原因,转而关注“性感电视明星金伯利·阿什福特最新性感怀孕裸照流出”的色情图像;大家表面上是情绪稳定的现代人,但实际上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危机。人的隐私就像城市中随处可见的玻璃幕墙一般透明,科技可能比人类更了解自己。电脑可以通过分析各种数据,在几秒内便获得一个人的全部信息,裸照或是其他隐私的内容也会有随时流出的风险。很多时候都是人无意识地主动将自己的隐私分享于科技。当这成为常态之后,也就造成了未来世界隐私的完全丧失,是人在科技中处于被动地位的表现,机器反过来对人进行控制。科技根据人的喜爱制定推荐最适合的产品与信息,看似这些是人的主动选择,实则是在科技选择基础上的被动选择。全天候可穿戴监视设备记录人的偏好,收集并报告数据。影片中有几处萨曼莎为西奥多做决定的情节,比如西奥多在嘉年华闭着眼睛,用手机摄像头拍摄外界环境让萨曼莎来控制他下一步该做什么;在西奥多犹豫着是否要约会时,萨曼莎劝他行动并帮他发送邮件预定餐厅,就连西奥多睡觉时萨曼莎也要求“我想看着你睡”,要求西奥多把摄影头对着自己。

当个体的马斯洛夫需求普遍达到了精神层面之后,婚姻制度也就逐渐动摇了,婚姻不再是经济利益上的有益选择,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会道德惯性产物。人类都渴望亲密关系,但是又对它害怕和抗拒,难以找到精神上真正契合的另一半。从而越来越依赖看上去“无所不能”科技,主动地让它过于介入自己的生活,将其看作为比家人更重要的“灵魂伴侣”。人们因为感到精神空虚而希望借用科技有所缓解,当萨曼莎这类的操作系统不再为人们服务,人们又会感到迷失、混乱和不完整。在大城市中,经济与技术并不能解决人的孤独问题,科技时代的人们很容易实现自我的表达和便捷的交流,却陷入了更深彻的孤独。

三、总结

虽然《她》的重点不是去批判与反思未来科技,而是借助科幻设定来讨论爱的问题。但在思考人性与情感的同时,也要关注影片所体现出的“城市性”,这些是主创们基于自己的城市的生活经验,最终思考与总结出来的成果。

未来人工智能持续地监控、人类精神的异化等危机不仅潜藏在乌托邦城市之中也存在我们的当下,它促使我们思考现有社会正在面临的众多科技风险。同时电影“城市性”理论不仅可以更深入了解电影文本,也可以运用到电影的创作环节之中:电影的“城市性”中“显在”表征在未来城市景观打造上可以提供更多可靠的参考,而“隐在”表征有助于剧本抓住深层次的矛盾,使讨论的内容更有深度。

参考文献:

[1]张经武.电影的“城市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美)林奇·凯文.城市的印象[M].项秉林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美)大卫·克拉克.电影城市[M].林心如,廖勇超译.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4.

[4]Curbed Staff.How The Her Filmmakers Created A Utopian Los Angeles Of The Not-Too-Distant Future[EB/OL].(2013-12-18)[2022-6-6].https://la.curbed.com/2013/12/18/10166216/how-the-her-filmmakers-created-a-utopian-los-angeles-of-the.

[5]Bryan Abrams.Production Designer K.K. Barrett on Creating Hers Beautiful Future[EB/OL].(2013-12-10)[2022-6-6].https://www.motionpictures.org/2013/12/production-designer-k-k-barrett-on-creating-hers-beautiful-future/.

[6]紀晓岚.试论认识城市本质定义的重要意义[J]. 现代城市研究,2003,18(2):4.

[7]Thomas Disch, The Dreams Our Stuff Is Made of: How Science Fiction Conquered the World[M].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1998:91.

[8]刘慈欣.我写科幻小说,但是我不预测未来[N].文汇报,2019-2-13(10).

[9]Economist.A study finds nearly half of jobs are vulnerable to automation[EB/OL].(2018-4-24)[2022-6-6].https://www.economist.com/graphic-detail/2018/04/24/a-study-finds-nearly-half-of-jobs-are-vulnerable-to-automation.

[10]Hardt Michael. Affective Labor[J].Boundary 2. 1999,26(2).89–100.

[11](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曾思繁,女,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里的家国情怀和文化意识
科幻电影“俗套”中暗含的立场与前提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意聊
科幻电影五问
《流浪地球》能否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
科幻电影世界的机器人之父—阿西莫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