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本科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探析

2023-06-09唐展风

大学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本科课程研究型研究性

唐展风

[摘 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对于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增强学校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地方高校应深化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从树立研究型教学理念、制定研究型教学制度、优化研究型教學策略等方面实施研究型教学。

[关键词]地方高校;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2-0049-04

实施研究型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升教育质量的需求,也是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重要手段[1]。地方高校是开展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当前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难题,其本科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是其在高校激烈竞争环境下增强竞争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教育部的倡导、研究型大学的带动示范下,部分地方高校本科课程积极实施研究型教学改革,产生了良好的效益,也存在一些问题。人们对地方高校本科课程要不要实施研究型教学、如何实施研究型教学、如何提高研究型教学的质量还存在较多的疑问和争论,由此制约了地方高校研究型本科教学改革的持续开展、深入。本文在界定研究型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地方高校本科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的重大意义,提出可行的实施路径,试图促进地方高校本科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一、研究型教学的内涵

研究型教学,又称研究性教学、研究式教学等,虽然用词不一,但人们大都认为它是一种区别于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注:本文使用研究性教学一词时是指教学思想或实践层次的教学方法)。比较、综合人们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特征的论述后发现,研究型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其一,研究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研究性教学思想。研究性教学思想最早起源于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的“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思想,以及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问题教学法”思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和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学习”对此也有贡献。1998年,博耶本科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报告,提出了“教学与研究结合,以研究为本”的思想,提倡建立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学模式[2],可以认为是研究性教学思想的最终确立。

其二,研究型教学的核心内涵是以研究为教学方式。研究型教学最大的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将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以研究作为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模式只包括教和学两种活动,研究型教学加入了研究活动。但研究不是独立于教和学,而是渗透到教和学当中、连接教和学并形成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两种活动。也就是说教师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和学在研究的基础上实现有机统一。不过,引入教学过程的研究只是类科研,其内涵远比科学研究丰富。在教师方面,包括引入研究问题或课题、引进科研成果、提供研究资料和方法、指导研究过程、自觉用研究成果来支持教学等。在学生方面,是为解决问题、获取知识、领悟思想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形成探索能力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比如学习以学科内容为基础的研究成果、学习研究技能和方法、参与研究性活动等[3]。

其三,研究型教学在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一是研究型教学的目标具有多元性。传统教学模式的目标偏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在认知发展中又偏重低阶的知识理解目标。研究型教学目标是认知发展、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三者的有机统一,具有多元性,而且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上,偏重培养分析、应用、评价能力等高阶认知目标。二是研究型教学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创造性、开放性。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框架和学科界限内,具有确定性和封闭性。研究型教学以研究问题为主要途径,师生共同探索、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主要是知识的生成与应用,因此教与学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创造性。又由于许多问题来自社会实践,具有不分学科、跨越学科界限的特点,因此教学内容又具有开放性。三是研究型教学的方法具有交互性。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研究型教学方法的本质是探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有效的互动。四是研究型教学的过程具有问题导向性。研究型教学活动始终围绕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展开,从设计问题或创设问题情境到解决问题,最后是反思问题,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五是研究型教学的评价具有多元性和过程性。传统教学模式以考试为主要手段进行结果性评价。研究型教学的评价手段不仅有考试还有作业、论文等形式,即便是考试也采取多种形式;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而不仅仅是对其最终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实施过程性评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地方高校本科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地方高校主要的办学定位是为促进地方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所谓应用型创新人才,除了应具有创新人才都具有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应具有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够较好地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部分地方高校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足,实践能力较弱,培养的人才数量增加了但其质量满足不了社会需求[4]。问题的根源在教学模式。当前部分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实施的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考核采取考试的方式,考试内容和答案是标准化的;学生学习形式单一,学习是为了考试,争取顺利毕业;教师采用讲授式、灌输式的单向教学法,学生主要是记忆和理解知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脱节,科研无法服务于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考试是有效的,却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研究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教育,它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目标,通过采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多元互动的教学方法、过程评价等方式方法确保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最终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研究能力、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2005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这对优化当前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开展研究型教学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有利于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学生数量的激增导致出现大班教学、师生关系疏远等现象,加上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整体上有下滑倾向,地方高校在生源、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普遍存在劣势、不足,其本科教學质量下滑问题往往更为突出。

以往的本科教学改革多从“教”方面的改革着手,强调教师能力的提升、教学方法的改革,却忽略了对“学”方面进行优化改革,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本科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的甚至是主导的模式,为从“学”的方面进行改革提供了路径。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对推动地方高校本科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促进高校自身发展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在面临具有科研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和具有应用优势的职业技术学校的双重挤压下,地方高校努力增强科研能力是增强自身竞争优势、促进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许多地方高校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对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具有强烈愿望,但是在现实中其教学与科研又经常发生冲突: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抓本科教学质量,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科研考核在教师考核中占有重要地位,迫使教师减少对教学的投入。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和科研两张皮,互相冲突,难以化解二者的冲突,无法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研究型教学是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最佳教学方式[5]。没有科研支撑的教学不是好的教学,教师把科研思路、科研成果带进课堂,介绍科研前沿信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寻找研究课题、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科研灵感、信息,有利于完成科研任务。因此,地方高校本科课程开展研究型教学是地方高校增强科研教学能力的重要策略。

三、地方高校本科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的路径

当前地方高校本科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在观念、制度、策略等方面往往存在认识误区和实践困境。在观念上,广大教师尚未普遍认可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必要性,或认为其难度太大、需要耗费的精力太多,因此教师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意愿不强烈[6];在制度上,学校层面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未能从制度上保障研究型教学的有效实施;在策略上,教师对怎样理解研究型教学的内涵和标准,怎样进行教学设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认识不清,在实践中不知道怎么做或各行其是[7]。下面从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制度制定、教学策略优化三个层面予以阐述。

(一)树立研究型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是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基础。树立研究型教学理念,首先应促进地方高校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实现相关角色和观念的转变。

教学管理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号召广大教师转变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树立新型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型教学转变为以培养学生高阶认知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主的研究型教学,同时通过多种途径转变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实施研究型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在教学理念上,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重新理解教学目标,认识到实现从知识掌握目标向知识能力掌握和人格养成整体发展目标转变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在教学内容上,要实现从教材体系向研究型教学体系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从传授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向互动式、探究式研究型教学方法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从结论性教学转变为发现性教学,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从“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伙伴;在教学评价上,从重视“教”的结果性评价转变为重视“教与学”的过程性评价。

学生是研究型教学的参与者和实施对象,学生优化学习观念也是有效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关键。学生要转变学习动机,不能以通过考试作为唯一学习目标,应以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作为重要学习目标,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研究者。

(二)制定研究型教学制度

教学模式的功能是为教学实践提供一套制度化和方法论意义上的教学制度和课程规范,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关键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和保障研究型教学实践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从制度上清除研究型教学有效开展的阻碍。

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进行本科教学的顶层设计。学校做好培养方案修订,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目的,规定研究型教学的价值方向,规定研究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渠道,为教师开展研究型教学提供依据。

构建集教学、科研、实践为一体的全方位的研究型教学体系。一是完善课程体系,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特色课程相结合的研究型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从总体上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设置跨学科跨专业课程、人文社科基础课程、专业综合性课程,强调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应用。设置专门的特色研究课程,如夏季学期实践课、课题研究课、综合论文训练课等,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二是建立大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实施研究型教学的重要渠道。建立集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课程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开展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建立立体化的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倡导本科生在恰当的时候尽早参与科研活动,设立多种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训练学生科研能力。

建立和完善促进研究型教学实施的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多元性、过程性、综合性评价制度。改革作业和课程考试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性、过程性、综合性的评价。完善评价目标,从单一性的知识技能评价转向综合性的知识技能评价,尤其是重视对创新能力的评价。改进作业方式,探索采用小论文、读书报告、社会调查、课堂辩论、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等多种作业方式。改进考试方式,灵活采取闭卷、开卷、开闭卷相结合、口笔试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采取领导听课、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全面评价,使评价更加科学。二是建立提升教师研究型教学能力的保障制度。遴选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进行研究型教学,同时采取专家指导、同行学习、组织培训等方式帮助教师提升研究型教学技能。三是开发研究型教学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让本科生得以充分利用大学这些资源。四是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在教改、绩效等方面制定政策,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研究型教学,通过设立研究型教学改革的项目,将实施研究型教学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设立助教制度,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实施研究型教学;对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教师,适当增加其学时系数。为激励学生参与科研,可设立本科生科研管理机构,制定本科生科研计划和政策,设立科研项目鼓励本科生申报,并给予经费支持。还可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参与科研进行深入的指导。

(三)优化研究型教学策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在各类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是广大教师共同关注和探索的难题,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要科学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一是重构和优化教学内容。除了选用理论框架清晰科学、知识内容丰富、具有学科前沿性的优质教材,还要扩大学生知识面。教师应了解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及时总结研究热点和难点,将之引入教学,然后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和一定的研究主题,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整合教材外的内容,形成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二是在教学时空上,突破课堂区域的局限,从课内向课前和课后延伸,从教室内向教室外拓展,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性。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建立起一定的认知结构。教师提供尽可能充分的阅读文献,并以课前作业形式明确预习的要求,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授课结束后要留下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和研究,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指导,要求学生在教师授课结束后形成对所研究问题的讨论和学习报告。

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方法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从讲授教学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二是实现师生互动。要形成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可采取有利于培养研究品格的多种方法,如案例教学式、探究式、问题导向式等。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的作用主要是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组织和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进程、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等。师生互动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提问、讨论、辩论、互动式讲授等。师生互动的关键是教师要用平等的态度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而不能高高在上,以“知识权威”自居。

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实施课堂教學。目前的大班制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型教学的有效开展。网络具有传递信息快捷、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如果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将能建构起一个比面对面的互动式教学更有吸引力的网络学习环境,从而有利于有效实施研究型教学。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可建立专门的课程学习网站、提供教学资源的相关链接,这样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利用学习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网络社交工具等进行相互交流(包括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雨课堂、云班课等在线教学工具实施提问、讨论、作业等教学环节。

四、结语

高校实施研究型教学是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造成的本科教育质量下滑压力的回应。作为开展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地方高校具有在本科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必要性。实施研究型教学是地方高校开展本科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对地方高校促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人们对研究型教学认知有限,地方高校在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实践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和推进乏力的困难。从树立研究型教学理念、制定研究型教学制度、优化研究型教学策略等方面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地方高校本科课程研究型教学的有效实施。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务均,王洪才.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的逻辑源起与深化路径: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推进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61-68.

[2] 史曼莉,姚利民,康雯,等. 研究性教学思想发展初探[J].大学教育科学,2008(6):35-41.

[3] 汪霞.大学研究型教学中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22):43-46.

[4] 陈亚杰.“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20(8):134-135.

[5] 余秀兰. 研究型教学:教学与科研的双赢[J]. 江苏高教,2008(5):60-63.

[6] 齐宁.当前高校推动研究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6):51-53.

[7] 周琪昆.关于地方高校推进研究性教学的不足与反思:以湖南X高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8):225-226.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本科课程研究型研究性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法学本科课程教学考后复盘评析短课设置研究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的比较研究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