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串”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研究

2023-06-09张慧琴

求知导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摘 要:本文以“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的概述及其主要优势为切入点,分析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从教学情境设计、问题串设计以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角度阐述了“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主要应用策略,力求进一步提升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课程设计;应用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情境+问题在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2]GHB07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慧琴(1983—),女,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小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以“情境+问题串”的形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了相应的呈现,因此,针对“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并结合实际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当强化对“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的关注度,让学生能够从情境和问题中学有所得。

一、“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的概述及其主要优势

(一)“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般来说,“情境+问题串”主要指的是从特定情境出发,基于问题进行导入,从而让学生能够直观领悟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类教学模式。

(二)“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的优势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情境+问题串”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情境和问题的双重作用下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相应的成就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科目中蕴藏的美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调动和提升。

2.强化学生探究思考能力

依托“情境+问题串”组织开展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将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为后续内容的教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1]。

3.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充分利用“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能够基于层次化设计的问题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与认知,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分析活动,为实现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做出贡献。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教学认知不足

很多教师对“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的认知存在不足。一些教師在组织开展课程设计之前,未能针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全方位调研和考察,“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未能充分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特征,影响了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发展。

(二)设计较为片面

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的应用经验,课程设计方向囿于教材,无论是情境形态还是问题内容都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热情,且情境内容难以反映学生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很难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未能有机融入课堂各个环节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仅仅在新内容导入的环节中运用“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却未能将其有机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各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之间缺乏有效合理的衔接,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

(四)情境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

一些学生接受能力与领悟能力较强,对情境问题的理解较为深刻;一些学生的能力较弱,在理解和思考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很难在课堂学习中得到相应的收获。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情境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

三、“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学情境的优化设计

1.保证情境关联性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体系性,其教学内容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动关系。因此在针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保证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能够对数学课程涉及的问题予以解决,从而尽可能保障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例如,在对“统计图的选择”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基于信息化技术,采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的相关表现,并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统计和数据处理相关工作的开展,逐渐引进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感,同时还能消除学生对新内容产生的畏难心理,使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另外,在情境构建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关注情境难度的设定。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考虑不同层次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组织开展情境构建之前,可以综合采用摸底测试、问题调研等方法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认知进行评估,从而结合实际建立起更具针对性和立体性的数学课程教学情境,保障情境的难度与学生层次相契合。

2.提升情境趣味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参与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关注情境内容和情境形态的趣味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3]。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采用教具演示或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向学生展示圆柱的基本形态,针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基于我们学习过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思路,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可能与哪些因素相关联?”并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针对讨论进程以及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合理引导,对讨论过程中存在瓶颈的小组进行点拨,邀请各小组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论证,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得到充分碰撞。与此同时,受到学生能力的制约,一些小组的讨论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可以针对这些讨论结果进行有效补充,使学生能够从思考中进行全面回溯,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使情境教学模式的效果得到有效展现。相较于传统的情境教学模式,基于小组讨论的情境教学模式能够保障教学的趣味性,实现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升。

3.拓展情境设计空间

在以往的数学学科情境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受教师个人意愿、教学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情境设计空间较为有限,教学情境复用率较为严重。因此,教师应积极拓展情境设计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中多积累教育教学素材并进行深层次思考,将其灵活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使情境内容能够有效脱离教材内容的限制[4]。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的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关于粮仓、粮堆等事物的经验和认知,导致学生对教学情境形态以及情境内容的代入感和融汇感较为欠缺,不利于情境教学。因此,为了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使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更加充分地发挥出其作用和价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对粮堆体积计算这一情境进行调整,将其改为锥形帽的体积或冰淇淋蛋筒的体积等更加贴近实际的问题。通过对以往情境内容和形态的全面优化,使学生不断加强对于教学情境以及教学内容的熟悉感和代入感,从而达成预期教学要求。

(二)问题串的优化设计

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除了情境构建和设计,针对问题串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同样也是提升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1.遵循循序渐进的设计原则

由于问题串的数量一般为多个,因此在针对问题串进行设计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设计原则。一些教师在设计问题串的过程中,缺乏对问题串的渐进性的考虑,导致问题串的难度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学生思考问题串以及回答问题串的自信心受到冲击,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开展问题串设计之前,教师应当做到由浅入深的梳理和分析,从基础性的问题切入,逐步建立起学生对于问题串思考和分析的信心,让学生在组织回答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收获相应的成就感,感受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为实现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提供支持。

另外,教师还应当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对学生的遗漏予以相应的补充,让学生学会从宏观的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使数学课程的学习更加顺利高效。

2.充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但教师同样也应当在问题串的设计中渗透相关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得以不断进步。

首先,教师应针对教材涉及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知识进行通篇梳理和分析,结合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要求对问题串进行优化设计,让学生的思维方向与教师的引领相一致。在针对相关定理进行推导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直接将答案告知给学生,而应当采取合理的引导措施推动学生的思考进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其次,教师应关注问题串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衔接效果。一些教师在课上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联动,导致学生的思维时常被打断,影响数学课程“情境+问题串”模式的教学质量[5]。教师在正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针对数学课程相关问题串进行细化研究,对问题之间的衔接予以充分优化,使问题之间得到有效接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散。

最后,在开展问题串讨论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全面参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相关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作为小学数学课程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反馈,家庭作业的设计具有关键性作用。教师在组织开展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考虑到“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也应当考虑到家庭作业的价值与意义,尽可能采取措施保证家庭作业设计的优质高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应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在作业中渗透相关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并尽可能平衡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使家庭作业的设计更加均衡,使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得到更加全面的收获。

3.关注培养学生的问題意识

除了教师基于情境和学生特点提出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按照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自行思考并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培养。

教师应当做好数学课堂的环境和氛围建设工作。一些学生由于性格较为内向,往往难以在课堂中提出疑问,这不利于其问题意识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平等对待每个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基于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使课堂交流效率不断提高。

此外,为了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具意义和价值,教师还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传达关于提问以及思考内容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掘数学课程学习中知识之间的联动关系,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实现数学重点、难点的进一步内化。

(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关注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对于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认知,未能及时明确师生地位和作用的转变,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未能得到重视,甚至有的学困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厌倦心理。对此,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应当真正走入学困生的内心,发掘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并进行针对性转化,逐渐使学困生建立起对于数学科目学习的自信心,使其数学学习成绩得到质的飞跃。而在依托“情境+问题串”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综合采用合作探究、分析思考等形式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深入的研究,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为提升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提供支持和助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和优化。合理运用“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组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使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得以不断进步。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工作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需求,针对“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调控,使其与数学学科发展相适应,更好地推动课程教学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朱久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探究[J].科普童话·原创,2022(8):24-25.

公会芹.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2):32.

刘坤.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策略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6):115-117.

郑甘治.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究[J].教师,2022(15):39-41.

戚宝荣.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J].华夏教师,2022(19):81-82.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