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任务型模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023-06-09王双文
摘 要: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点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因而受到学校及任课教师的重视。社会发展与教育体制改革日新月异,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代表的新型教学策略逐渐被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自身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由此可见,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势在必行。文章以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为切入点,简要概括开展小学数学任务型教学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提出几点参考建议。
关键词:任务型模式;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王双文(1982—),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木耳学区冰崖小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教师所起到的主导性作用,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能够充分满足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因而愈发受到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任务型教学模式旨在将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从而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索意识,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完成对相关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吸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基本的教材知识,还对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较为明显的积极影响。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教师应科学利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使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质量获得质的提升。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学习内容越深入,其所涵盖的知识层次也就越复杂,因而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起到为学生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数学内容奠定坚实基础的作用,但小学生年龄偏低,思维意识不够完善,对一些抽象化概念的认识较为模糊,数学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想要帮助小学生切实提高数学能力,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数学学习乐趣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与思考习惯,为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其他数学能力的提升做好铺垫。任务型教学模式将传统意义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巧妙地转化为一个个鲜明具体的教学任务,利用教学任务带领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用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表现教学成果,对教学目标予以进一步明确,从而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1]。
二、开展任务型教学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充足的趣味性与引导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同时兴趣是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助推剂,所以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要生动有趣,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学任务目标的设计应具备层次性与综合性
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因而教学任务目标的设计应充分依据教学总体目标,从而使任务目标对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起到引导作用。同时,教学任务目标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目标,这是充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做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为顺利[2]。
(三)教学任务内容的设计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合理性
教学任务内容的设计主要依据教材相关知识点,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任务内容,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有一定的要求。除了要考虑到内容涵盖的完整性,还应使任务内容更具针对性,对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结合学生发展特点与实际发展情况设计任务内容,同时还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深度,进而与核心素养培育做到有机结合。
(四)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应强调学生的参与度与实践活动的设置
数学学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还要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少不了数学实践活动的辅助。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合理融入一些能够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实践性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参与感,使学生亲身感受探索与挖掘数学知识的过程,这既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五)任务型教学结果评价应具有较强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教学评价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知识接受程度与接受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的第一时间进行教学评价,考查课前设计的任务目标是否达成、数学实践活动是否真正落实、学生是否通过整节课的学习提高了自身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及时且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为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开展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通过对学生学习进度与学习成果的了解,教师也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调整教学节奏,使数学课堂教学获得更为良好的效果。
三、实施小学数学任务型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拉近學生与数学的距离
任务型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对教学任务的细心设计,想要使任务型教学模式更为理想地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整体数学学习水平,结合课堂讲授的具体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使得教学任务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切实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达到最佳,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进度,对教学任务做出调整,使其能更好地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服务[3]。
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对学生来说更具挑战性,学生常常难以吸收和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并且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对课程趣味性的要求,本就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再加上枯燥无味的理论讲授,会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为困难。因此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合理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以此令学生感同身受,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较好的帮助。
例如,对“学会购物”这一章节进行讲解时,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实际购物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合理的数学方法加以解决,教师可以利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现实生活中的购物情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实际的超市经营过程中,为了吸引更多客流量,超市一般会做什么样的活动呢?”谈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超市会推出一些促销活动,或是附赠赠品。”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促销活动时,应该如何做到合理消费呢?”这一问题探究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促销活动只是超市为了激发顾客的消费欲望而采取的营销手段,当我们不需要购买某一件商品时,即使它的价格再低,我们也不应盲目消费。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教具模拟店铺经营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体验真实购物情境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理解合理消费的真正含义,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做到理性消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加强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起传统的单向讲授模式,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
(二)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深入分析教学任务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见解与看法也有所差异,这也意味着,同样的教学任务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一位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数学水平,布置与之相对应的学习任务。这一目标可以通过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实现,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将其分配到适合的小组中,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也能够推动学生产生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的意识,而小组讨论的形式则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解题思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4]。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这一章节时,会涉及投掷骰子、摸小球等游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学习小组,尽可能使组内成员的能力水平均衡,确保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进行掷骰子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能力有待提升的学生可以负责投掷骰子的工作,在反复投掷的过程中体会概率这一数学概念;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负责记录和统计投掷结果,记录和整合统计骰子点数的过程能够使概率探究内容更为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直观的实验结果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根据整个游戏过程,对游戏过程和游戏结果进行总结并负责小组成果讲解与展示工作。在这样清晰合理的任务分配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所能,亲身体会和感悟可能性的探究,使概率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鲜明直观的游戏和任务得以直观化。在不断投掷骰子与记录数据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对投掷结果的猜测与思考中,会思索投掷骰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这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教育目标。
(三)合理安排实践型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数学知识,还要培养自己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學会合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对课本知识的有效迁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讲授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安排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学习任务,在调动学生探索欲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
小学生通常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难以维持高度集中的状态,他们的感性思维远强于理性思维。传统观念下针对应试教育所开展的数学课程教学,已不再适用于新时代学生的成长要求,所以教师应加强实践性教学任务的设置,让学生在手脑结合的状态下,对数学理论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年、月、日”这一章节中有一个制作活动日历的实践活动,不少教师往往会直接忽视,或出于形式主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完成。而要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需要教师充分重视实践型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制作日历需要的相关材料,或是让学生自己提前准备好材料,在课堂中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活动日历。实际的日历制作过程远比简单观察教材图片内容更加真实和复杂,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日历的制作后,也能够对年、月、日相关概念有进一步的了解。实践型教学任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学生的自主思考。
(四)强调对知识的整合与联系,提升课堂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切实起到联系与整合课本知识的作用,揭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主要是为学生日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打好根基,因而不同年级的数学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前后关联性,教师应充分重视课本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这一目标能够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得以实现[5]。
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章节时,教师不应直接为学生传授计算方法,而应先对已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复习,使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规律的总结,充分开展自主思考与探索,从而逐步领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与传统模式中教师直接带领学生通过大量计算掌握运算技巧的方式完全不同,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使学生理解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就是一个自主探索与思考的过程,充分意识到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对推动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严格遵循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结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情况,调整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王雪.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21(32):55-56.
王宏.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江西教育,2021(30):72.
孙剑波.小学数学教学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名师在线,2021(25):42-43.
杜国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策略[J].学周刊,2021(16):27-28.
管晓燕.小学数学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的建构[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