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治之道在“德才”

2023-06-08徐文飞

党员干部之友 2023年6期
关键词:官人愚人德才

□ 徐文飞

历史的发展总是有规律可循。以平定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无不求贤若渴,太平盛世的出现往往得益于知人善任,而朝代衰落更替总是“亲小人、远贤臣”的注脚。司马光说:“臣闻致治之道无它,在三而已:一曰官人,二曰信赏,三曰必罚。”而“官人”,就是选人用人。所谓“治国理政,惟在得人”,人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先秦开始,我国就认识到要“知人善任,礼贤下士”,相继提出了“既知(智)且仁”“才行俱兼”“才行兼备”“才德兼优”等思想。宋代对人才标准的认识已经较为全面,其中尤以司马光对德、才关系的论述为佳。其所著《资治通鉴》以韩、赵、魏三家分晋开篇,认为智家之亡、赵家之兴,均系于用人,兴亡之叹,实为德才之思。书中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著名论断,并按德、才的不同构成将人才分成四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四类人中,首用圣人,次者君子,在愚人和小人之间,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这一观点对后世选人用人影响深远。

黎青/图

德才兼备是“官人”的理想模式,但古代社会兼备之人经常可遇而不可求。朱元璋曾感叹,“大抵人有才能者,不失于贪鄙则失于骄蹇”。在这种情况下,德与才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如何更精准地识别德,更精确地衡量才,常常成为具体制度层面解决不好的难题。欧阳修在《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一文中认为,选武将应以“材能”即“才”为先,选文臣,应以“名节”即“德”为先。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引用《资治通鉴》中的名句来阐述其选人用人思想。一代代共产党人在继承古代“德才观”的基础上,赋予了“德”“才”明确的时代内涵,为选人用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在必须坚持的原则部分明确,第一要坚持“党管干部”,第二便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把德才标准,德才兼备,方堪重任。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干部在这些方面都要过硬,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同时也不能忽视才干,有才无德会坏事,有德无才会误事,有德有才方能干成事。

德才之间即是前进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立德修身,怀才抱器,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做到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官人愚人德才
画家 孙德才
孙德才·美术作品欣赏
躬耕教苑 德才双馨
西夏使军、奴仆、官人、私人问题再探
生病了
谁是愚人?
吴德才
愚人食盐
愚人=娱人?
“官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