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岛电影对“类型”的本土化改写初探

2023-06-08林育生

美与时代·下 2023年3期
关键词:类型人文关怀

摘  要:21世紀以来,冰岛电影在北欧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类型化元素的使用迎合着世界电影潮流,并在国际A类电影节展中斩获多项大奖。欧美电影中作为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拥有世人所欣赏的冰岛故事和冰岛美学。凭借着北欧气质,以2021年备受关注的《羊崽》为代表的冰岛电影在冰岛国内外取得了巨大成功,对冰岛电影的创作与传播产生了转折性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冰岛电影;羊崽;人文关怀;本土化改写;类型化表达

新21世纪以来,冰岛电影在北欧电影中作为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拥有世人所欣赏的冰岛影像、冰岛故事和冰岛美学。处于“世界的尽头”[1]的冰岛电影凭借着北欧气质以及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对“电影类型”的本土化改写迎合着世界电影潮流。21世纪以来的冰岛电影在20余年的发展里体现出来独特的创作视角和对电影类型的改写,为电影界的研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样本。近年来,冰岛电影已成为世界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羊》在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中获得了一种关注单元一种关注大奖、《心之石》在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中获得酷儿狮奖、《火山》在第64届戛纳电影节中获得金摄影机奖(提名)、《冰点下的幸福》在第5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中获金豹奖(提名)、《羊崽》在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中获得了一种关注单元的一种关注大奖(提名)和原创奖等。它们对冰岛电影的创作与传播产生了转折性的重大影响。本文将以《羊崽》为例,挖掘冰岛电影中最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电影类型”本土化改写的方法及手段,初步探索冰岛电影的魅力所在。

一、对电影“类型”的解读

如何做到在类型片的框架下完成故事的讲述,是创作者在完成一部影片在对市场化和个人表达的缝隙中谋求平衡的重要手段。类型电影是指“创作者借助以往的经典总结出相通的创作特性,比如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2]49,这就使得电影创作者必将在“一套相对稳定的编码系统里组织、运用素材”[2]50。冰岛电影导演对于类型电影中的公式化情节、定型化人物和图解式的视觉形象有着个性化解读以及冰岛电影惯有的艺术化表达,对于类型电影中所隐藏着的深层次的社会和心理状态的可视化表现提供给观众一种社会和心理的双重体验,这种观影体验的注入为冰岛类型电影的转型提供了方法和保障。

《羊崽》作为一部带有奇幻、惊悚元素的冰岛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冰岛家庭将一个半人半羊的生物当作上天恩赐的孩子,而同时带给这个家庭的种种考验就此开始”的故事。它以“压抑的自然条件”和“雾中传来的呼吸声”所带来的“未知感”和“恐惧感”作为类型片的外衣,对有关人文关怀的冰岛家庭故事进行艺术性处理,并对“人与自然”和“一切终将会好”的冰岛电影中所惯有的母题进行创新性表达。从这一角度来看,《羊崽》可以被看作一部将类型模式、艺术表达以及现实关怀、文化思想引导相糅合的电影,并充分把这些元素运用到特定观众的观影体验中。《羊崽》中奇幻的角色设定和惊悚的细节表现将类型片中公式化的情节弱化了,或者说整部电影没有过多典型的戏剧冲突,保留下来的唯有冰岛式的定型化人物和图解式的冰岛视觉形象。

(一)冰岛式的公式化情节

像这种以表现人性的选择和人类命运的影片,《羊崽》在对待惊悚、奇幻题材时摒弃了类型电影中所常见的公式化情节(或者说整部电影没有过多典型的戏剧冲突),将展现冰岛最日常生活化的故事进行电影化处理。两次枪杀的戏份安置在角色情绪释放的最佳之处,在平稳的视听节奏中调动观众情绪以及戏剧张力,大量的剧情留白也给予观众更深刻的思考。

展现最日常的生活是冰岛电影的一大特色,在琐碎平淡的日子里增添几番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细节也是冰岛类型片在进行本土化创新的优势所在。

(二)冰岛式的定型化人物

在《羊崽》中,影片以夫妻、羊崽、叔叔为主要角色,同时还有一位虽最终出现但始终贯穿在影片中的“公羊”,他们是为爱杀人的凶手、是无辜等待救助的羊崽、是遗落街头求助的叔叔,他们对于人性的思考初始于人类社会,止步于自然。一个生命的降临,带走了两条生命,一个出自人类的嫉妒之手(妻子将多次出现在噩梦中的羊崽母亲残忍杀害然后就地掩埋),一个来自自然的报应之心(带有人类特征的公羊杀掉在外散步的丈夫,并带领羊崽回到了大自然),此时的她(它)们都是定型化人物中“为爱杀人的凶手”,都在为“无辜等待救助”的羊崽有所付出。

自然万物的“参与”让影片中的定型化人物发生了冰岛式的转变。

(三)图解式的冰岛视觉形象

大量空镜头的拍摄是21世纪以来的冰岛电影尤为明显的特点。位于欧洲的最西部、北欧的最北部的冰岛地处大西洋中脊上,境内以沙质地、冷却的熔岩平原和冰川为主,同时也是一个多火山、地质活动频繁的国家。源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极小的人口密度,冰岛被称为“世界的尽头”。面对这个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多见的自然条件,世界电影工作者纷纷前来取景拍摄,比如《星际穿越》中所出现的冰岛瓦特纳冰川等。同样,在冰岛本土电影中,《航向热带岛屿的冰山》《公羊》《火山》《战中女人》等影片也多次将冰岛的自然风光纳入参与叙事的空镜头之中。

对于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羊崽》对冰岛的独特风光有着类型化的设定,其中有预示着危险的谷仓、代表不安情绪的群山、象征着悬疑氛围的云雾等。它们的出现都预示着一定的影片细节,为电影的表达所服务。

二、对“典型的冰岛”的一种关注

对于冰岛人而言,羊不仅是一种动物、一种谋生的工具,更是一种神圣的存在①。同样,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冰岛人常年生活在潮湿的阴雨天以及冰冷的暴雪天,近20个小时的黑夜条件也直接促进了冰岛人养成了读书、看电影、与人沟通谈人生的习惯。这个也是我们所说的“典型的冰岛生活”。

关于冰岛的现实图景,冰岛电影在选择与处理上依旧延续了具有冰岛本土化的题材、影像风格以及现实关怀和文化思想,《羊崽》的出现也是对于“典型的冰岛”的一种类型化的关注。

(一)影片人物的设定

縱观21世纪以来的冰岛电影,大部分的角色的设定都是脾气火爆的父亲(丈夫)、淘气渴望自立的孩子,还有少数影片中会出现独立的女性。

关于古老传统的参考与改写的《羊崽》,导演将母胎中出生的羊崽设计成一个拥有着羊的脑袋、羊的蹄子和拥有人身体特征的生物,形成一个“兽身人面”的角色,这个角色叫“埃达”②。这个拥有羊和人双重身份的生物降临在这个世界上,对于这个丧子的冰岛家庭而言,她(它)是象征着“幸福”的大自然的产物,也是角色口中的来自上天的恩赐,对于自然而言它(她)是“本性”的象征。“诗体埃达”③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民间史诗,影片中“埃达”角色的设定以及一家三口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关于“民间史诗”话题的电影时的情节与冰岛日常生活中的“民间故事”和“神圣的羊崽”形成了某种互文,通过电影化的手段更好地将民间史诗与剧中情节联系在一起,角色“埃达”的降临以及她(它)最终的命运与“人与自然”大局观紧密结合,给予影片更多层次的思考,而不仅仅是一个奇幻元素的套用。

(二)电影类型的选择

回望以往的冰岛电影,类型多以喜剧、犯罪为主,例如《冰点下的幸福》《航向热带岛屿的冰山》《如瓮之城》等,而《羊崽》将奇幻和惊悚纳入其表达的范畴,给予了冰岛电影以全新的电影类型突破。

“惊悚”如同一种创作手法,对其他类型具有“兼容性”,而“奇幻”与“惊悚”两种类型的杂糅,更强调了观众的积极心理参与,将观众带入影片的奇幻故事所发生的“与真实世界叠生或交叉的世界”[3]和能够“充分调动观众心理的‘想象、预期、焦虑乃至‘烧脑的思维快感”[4]的惊悚氛围中。《羊崽》通过对超自然角色——羊崽的塑造,让观众与影片角色一同“跌入”至冰岛人(现代人)特有的焦虑的精神世界,共同挖掘他们的创伤记忆。

(三)关于镜头的设计

都市生活并不是冰岛的全部,冰岛电影将北欧自然风光的运用发挥到极致,从而使冰岛电影拥有着特定的视听风格:平稳、大全景、环境音等。

同冰岛以往的电影相比,《羊崽》除了在电影类型的选择上有了新突破之外,在有关动物的镜头设计方面也有了新的表达方式。

《羊崽》之所以从头至尾充斥着强烈的惊悚氛围,是因为大量的动物面部特写给予了影片更加真实的视听感受。作为观众,比起人类“表演”我们更加相信动物的“直觉”,而在《羊崽》中,排除具有悬疑设计感的推拉镜头以外,羊群和牧羊犬受惊的“真实状态”是影片“惊悚感”的最佳呈现。

而同时影片佻巧地使用章节叙事也为影片的片头处尤为惊悚的长镜头埋下了伏笔,其中画面外的“沉重喘息声”也象征着“未知的一切”将降临到这个本身平淡无奇的家庭。

(四)有关人生的思考

冰岛的自然条件影响了冰岛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促成了冰岛人特有的思考方式。结合电影来看,冰岛电影有着鲜明的叙事特色: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等多层次的冲突,从中以讲述人的起源问题、人的命运问题作为自己独特的种族观念。“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生活本该如此”也借助着影片角色的口吻表达出来,体现了冰岛(电影)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农村和自然作为话语装置用于加强冰岛电影中的民族认同。

《羊崽》从情节的设定来看就能体现出人与自然、与动物强烈的冲突:诞生在羊圈里面的羊崽本该生活在羊群中,但却拥有了人的特征使得丧子的家庭倍感欣慰,因为他们坚信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坚信她(它)的出现会让整个家庭的一切变得好起来。可对于这个羊崽“埃达”来说一切却非同寻常,(它)她长着一副羊的面容却生活在人类父母的恩爱和呵护下,它(她)看似能同人类一般行走却无法表达人类的语言,它(她)看似融入人类家庭的怀抱却总是感觉格格不入。这是一个凄惨的故事,羊崽最终离开了人类的舒适圈,人类也为之付出了死亡的代价。

三、对“典型的故事”进行类型化表达

对于相同“典型形象”的选择以及使用,不同的创作主体在不同题材的选择和表达上均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而当“典型故事”在遇到艺术化和类型化的处理时,影片所呈现的风格也不尽相同。

笔者拿同样表现冰岛“典型故事”“典型形象”的影片《公羊》作为参照与《羊崽》进行对比,从情节设计、视听语言、人物设定和主题表达四个角度分析同《公羊》比较下的《羊崽》所体现出来的类型化表达。

(一)情节设计的类型化

《公羊》讲述的是寒冷但充满热度的有关“羊群疾病”的悲惨故事,“羊瘙痒病”作为故事背景,成为搭建起一对本充满矛盾但依旧相互在乎的兄弟之间的桥梁,最终为了保住公羊兄弟二人蜷缩在冰雪之地体会生存的意义,仿佛此刻血浓于水的二人蜷缩于同一母胎之中。这一结尾情节的设定表明即便生活多么不如意,亲情永远是割舍不掉的牵绊。这个简单到有些荒诞的故事,处处充满荒诞的色彩,极度内敛又极度幽默。

反观《羊崽》,影片将惊悚的氛围借助“羊群”加以强调。惊悚片中焦虑与恐惧有时是来自外部社会的压迫,而更多时候,这种恐惧与焦虑来自人类的内心世界。《羊崽》就比较符合后者。“埃达”的身世并没有进行过多描绘,对于这个家庭而言她(它)是“幸福”的象征,对于自然而言它(她)是“本性”的象征,面对选择“埃达”从出生到成长她(它)经历了不该承受的一切,最终命运将它(她)带回了大自然。关于情节的设计,影片中有三个尤为重要的转折点。

1.夫妻二人于迷雾中寻找走失的羊崽;

2.噩梦缠身的妻子杀掉了羊崽的母亲;

3.成年公羊杀掉带领羊崽外出的丈夫。

分析整部影片的前史部分,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个家庭早年丧子,这属于妻子的创伤记忆,而就在这时羊崽降临,妻子无法克服内心的恐惧和嫉妒之心而成为了“施害者”。而上文所提到的三个转折点妻子均有参与,从“丢失”到“占有”再到彻底“失去”,惊悚的氛围通过这三场戏份被最大化地释放出来,每一次情节的递进都是剧中角色情感转变的重要伏笔,最终通过结尾部分的留白镜头给予影片角色和观众以思考。

(二)视听语言的类型化

两部影片在视听语言设计层面表现出了强烈的差异感。在对待相同的典型形象(过着平淡生活的家庭成员和困在羊圈中的羊群)时,《公羊》将固定镜头发挥到极致,此时的摄像机仿佛在客观记录着兄弟俩的日常生活,此时的观众更加关注画面内的细节。

而《羊崽》在完成拥有悬疑质感的推拉镜头之外,与之搭配的还有特殊音效的设计和动物特写镜头的捕捉,此时的观众更加关注画面外的未知。这种画面外的未知能够形成一种比画面中正在发生的事件更具紧张感的效果,同时借助特殊音效所达成的暗示暴力、谋杀的效果在画面内空间与画面外空间之间形成一种张力,从而将惊悚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三)人物设定的类型化

《公羊》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亲兄弟,他们毗邻而居,却形同陌路,由于某种未言明的原因,兄弟俩40年来都互不理睬。他们之间的交流,需要借助牧羊犬作为中间渠道,后来因为羊而不计前嫌,相互支持。

相比来看,《羊崽》的人物设定就更加类型化了,排除上文所提到的具有特殊含义的羊崽之外,增添了一个同样推动剧情发展的“流浪汉”角色。他是片中丈夫的哥哥,因为走投无路流放在弟弟家附近,他代表着外来者(观众)的视角,目睹妻子杀羊的过程、羊崽在家生活的日常、与羊崽独自出游钓鱼等。这一角色的出现对于羊崽关于身份认同的抉择有着重要影响,比如他们独自乘船钓鱼,片中虽没有过多展现船上的交谈细节,但也不难猜测叔叔应该跟羊崽聊了许多关于她(它)身份的问题,最终羊崽才能在面对强杀“养父”时,做出依然回归大自然的选择。

(四)主题表达的类型化

两部电影均对“人类命运”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也对“自然生态”有了更深的感悟。而后者《羊崽》在类型上有了新突破,影片借助“奇幻”与“惊悚”元素将一个不寻常的冰岛故事虚构化,并通过电影构建真实的手段对故事进行处理,结合创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理解和观众对影片的沉浸式体验进行情感共鸣,从而解释“人文关怀”的真正含义。

四、结语

拍出动人的简单纯粹,是冰岛电影21世纪以来延续至今的创作初衷。关于冰岛电影中最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电影类型”本土化改写的方法及手段进行归纳与总结,笔者始终把它(们)是否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放在研究的首位,不能仅仅通过罗列影片中本身存在的故事情节、视听语言等元素进行某个论点的研讨与展望,以摆脱“个案总结共性”的现象。《羊崽》作为一个全新的电影文本,它拥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和讨论热度,而国内学界对冰岛电影的研究少之又少,于是关于冰岛电影本身的关注也成为笔者在冰岛电影或全球范围内的电影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普遍性规律和本土化表達,并从中找出共性以及能为之后学界和业界所服务的“文本研究范式”和“电影创作范式”。

注释:

①在9世纪的时候维京人来到了冰岛,当时这里土地贫瘠,基本上没有什么食物,维京人就是靠着自己不远万里携带来的羊才活了下来,它们靠羊肉一代一代地得以繁衍。因为冰岛寒冷,很多动物都不能生存,而不属于这里的羊却克服了寒冷,顽强的融入到了这里,所以,可以说没有冰岛羊就没有冰岛人的今天。

②“埃达”一词在古代斯堪的那维亚语里原义是“太姥姥”或是“古老传统”,后来转化为“神的启示”或“运用智慧”。“埃达”一词被冰岛以“诗体埃达”的形式延续至今。

③冰岛诗体埃达就是中古时代的冰岛民间史诗。

参考文献:

[1]沈健.冰岛,在“世界尽头”展现光影的魅力[J].世界知识,2019(2):75.

[2]陆绍阳.《白日焰火》:黑色电影的本土改写[J].电影艺术,2014(3):49-51.

[3]程波.“中国故事”的原力觉醒 新世纪中国奇幻电影中传统文化原型的呈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2):19-27.

[4]施斌,宋甜甜.论惊悚片的“焦虑”隐喻[J].当代电影,2015(12):149-152.

作者简介:林育生,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电影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类型人文关怀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