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 屣
2023-06-08王东梅
王东梅
老窝的修鞋摊上放着一双棉拖鞋,半旧的,很干净。原本是给来修鞋的顾客预留方便的,鞋脱下来,脚就凉了。把脚放进棉拖鞋里暖着,脚不冷了,多等一会儿也不急了。
这鞋装过男人的脚,也装过女人的脚;装过年老的脚,也装过年轻的脚;装过大闺女小媳妇的脚,也装过大小伙子粗老爷们儿的脚。老窝想,这鞋里,也算是这世上热闹的地方了。
春风吹过春风街,春风街上的店面又换了一茬。老窝仍旧闷着头修他的鞋,任那些粗的细的长的短的腿从眼前一一经过。
“修鞋!”
一声招呼,老窝的眼前就多了一双嫩白的脚,脚下踩着一双蛇皮花纹的细跟鞋。
鞋是踩在脚底下的,却把整个身子撑住了。老窝觉着,脚上的鞋是最不能马虎的。带着主人温度的一只鞋就递了过来,老窝赶忙把拖鞋递过去。一只温热的小脚,迅疾蛇一样钻进了棉拖鞋里。
嚯,这鞋跟足有十来厘米高,细细的,像个锥子头,老窝在心里悄悄地想:城里是不用种地,这要是到了村里,在地里走上一趟,前面走,后面就能点豆子了。没说出口的话,就在老窝的嘴角憋出了两道笑纹。唉,眼气呀!他老窝这辈子是穿不上这样一双鞋了。不要说这样的鞋,就是一双像样的鞋,他也没穿过。老窝扯扯裤腿,想盖住自己扭曲的腿和永远也摆不正的一只脚。
老窝给“锥子头”钉了一个胶垫,顺着鞋跟的形状,用削刀削,该圆的圆,该方的方。用锉刀锉,去毛边,去毛刺。收拾完了,打眼一看比原先的鞋跟还精巧。再踩在地上,嗒嗒的声响就绵了许多。
老窝把鞋递过去,鞋主问:“多少钱?”老窝答:“五块。”鞋主丢下一张票子,嫩白的小脚穿上修好的鞋,嗒嗒地走了。
顾客们不看他的脸。他也不看他们,一天下来他只记住修过的鞋子,高跟的、平底的,红的、绿的,棉的、单的。
从街头走到街尾也就是一根烟的工夫,可是老窝没走过。每天一大早他都是从街尾的路口走进来,走到摊子边,坐下,一坐就是一天。天黑了,再从街尾走出去。一年又一年,老窝就这么过来了。
敲敲打打,缝缝补补,粘粘连连,好像只是一眨眼,小窝就变成了老窝。
老窝说不清从他跟前走过多少人,那些人也不记得他在街上坐了多少年,仿佛他一直在,像他头顶上那块油漆斑驳的街牌。
拉过水盆,老窝在水里撩了几下。一年到头和鞋底打交道,老窝的指甲缝里永远是黑的。老窝抠过,用刷子刷过,用洗衣粉洗过,可指甲缝里的黑泥像是长进了肉里,怎么也洗不干净。也因此,除了接鞋主手里的鞋,老窝从不肯伸出自己的手。
手上又多了几道口子,一沾水就生疼。
一辆电车子贴着修鞋摊停下来,一双黑皮鞋也随之丢在鞋摊上。
老窝弯腰捡起鞋,是一双男式的黑色皮鞋。鞋不算旧,有五成新,穿得却是够狠的。左脚已经变了形,鞋跟有点儿歪,前掌大脚趾的地方已经开了胶。右脚还好些,只是穿鞋带的鞋眼掉了一个。
老窝刚要开口问,车上的人却什么也没说,蹬上电车子,走了。
这样的客人老窝遇到过,急脾气吧。
一只鞋倒扣在鞋撑子上的时候,老窝像看见一个撅着屁股等着挨打的人。
歪了的鞋跟,用锤子敲正。踩偏的鞋底,用膠垫补平。开胶的地方清理干净,抹了胶水。配鞋眼费了老窝老大一会儿工夫,配了几个,不是颜色不对,就是大小不合适。找了老半天,终于配上了。
擦去鞋上的尘土,打了鞋油,再在鞋里撑上一对鞋楦子,经过一番打理,一双原本五成新的旧鞋子,又像七八成新了。
老窝把鞋子整齐地摆在摊子最前边,等着主人来取。
老窝最喜欢这样的时刻,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他想象着鞋主人看见自己的鞋子焕然一新,会不会也特别高兴,会不会夸上他几句。
老窝想着,就把自己想得美滋滋的。老窝高兴了,就想找个人说话。老窝想说,他不光是个“锥破鞋的”,他也是个自食其力的,他老窝也还是个手艺人。
“手艺人”,这个词让老窝异常兴奋。
可是,没人听他说。老窝找不到一个说话的人。人们都匆匆忙忙的,忙着回自己的家,忙着想自己的事。
老窝就那么坐着,守着他的鞋摊,守着那双修好的旧鞋,望着眼前来来往往的行人。
其实,老窝的家里也摆着一排一排的鞋,都是顾客丢弃的。老窝把它们都修好了,收拾干净,码整齐。老窝说,那就像辛苦了一辈子的人,咋能说丢就丢呢?
天黑透了,不会再有顾客来了。老窝推起小车,一拐一拐地从街尾走出了春风街。
晚上,老窝把自己的一双脚在温水里泡了又泡,洗了又洗,擦干,就也放进了棉拖鞋里。老窝觉得,这世上的热闹,也与他有关了。
老窝的一双脚,很白。
[责任编辑 王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