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茄
2023-06-08赵淑萍
赵淑萍
我顶讨厌这个外号叫“老茄”的男人。
他的大名叫胡永福。我父亲退休后回老家生活,他常上门聊天。
“你退休金多少?你城里的那套房子面积多大?”他聊的就是这些话题。我父亲如实回答他后,他就说:“工龄这么长,工资也不高啊。”“八十多平方米,那不大。”“你出去兜了一圈回来,也就这样。”我父亲很谦逊地说:“工资,当然是你们事业编制的高。”他顿时面有得意之色。
我在旁气不过,就说:“城里黄金地段八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到乡下可以造一幢大别墅了。”一听我的话,他就讷讷的,脸上有些挂不住。
他走后,父亲就责备我:“难得回家一次,对长辈,你何必那么尖锐?就不能让他有些成就感?”
我向母亲请教“老茄”这外号的来由。母亲说:“胡永福的母亲生他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他从小瘦弱多病。‘老茄就是秋茄。秋茄总没有夏茄来得饱满水润,而且,人们还形象地说他家‘捡根秋茄传了种。”
这“老茄”个儿小,黑瘦,但五官尚可,他老婆阿花,长得人高马大,脸又圆又大,都是肉,花白头发还编两条麻花辫,浑身是劲儿。他们的两个儿子,综合了他们的优点,长得一表人才。
我又问母亲:“村里人都说‘老茄的媳妇是童养媳,此事当真?解放了,还允许有童养媳吗?”母亲说:“是,但又不是。”说来话长,原来是有一年,一只打鱼船经过这个村,午饭时靠岸停泊。船老大是绍兴人,带着老婆和三岁的女儿。那女孩儿比同龄的女孩个子高,很是健康、活泼。永福母亲在河埠头洗衣,和船老大的女人搭上了话。女人说家里穷,又一大堆的孩子,日子真过不下去了,就到处捕鱼为生。大的几个孩子都扔在家里,让婆婆管,三岁的女儿就带在身边。永福母亲想,自己这么多年还没个孩子,就问船老大和女人愿不愿意把小丫头送给他们。船老大夫妻同意了,把女儿放在岸边就走了。
三岁女孩儿很好哄,而且,这个家比原来的好多了,是瓦片房,还能吃饱饭。这个女孩儿带来了福气。她来后不久,养母居然拈酸嗜醋,怀上了,于是就有了永福。
永福慢慢长大。在小伙伴们看来,永福可是窝囊,跑不动,走不快,摔泥泡都会摔成一团泥。跟人家打架,没有一个他打得过的,就知道抹眼泪,耍无赖。这时,他姐姐阿花过来,两手一叉腰,小伙伴们就吓得够呛,因为此前动过手,在阿花这儿绝对占不了便宜。后来,永福一吃亏就回家搬救兵。他对这个姐姐又怕又依赖。
永福娘看着瘦弱的儿子和健壮的养女,心里有了主意,就想着让这女儿成为儿媳妇得了。一是自己养了多年,有感情;二是那老来子实在太窝囊,得找个人护着他。“女大三,抱金砖”,这事就这么定了。
永福确实是有福之人。他媳妇能干,家里家外的活儿都干了,还给他生了两个大胖小子,这使永福在村里有了底气。他邻居李三,家里家外的活儿样样拿手,但生的三个都是丫头片子,以至于在人前都抬不起头。只是,阿花对永福管得紧,不许抽烟,不许喝酒,凡是赌的事情均不得沾边,更不要说出去拈花惹草。姐姐成了媳妇,永福就开始各种嫌弃,嫌她土氣,嫌她一成不变的两根麻花辫,嫌她厚皮糙肉,身子像滚圆的柴油桶。那年,省里的一家国营大厂到乡下来招工。永福兴致勃勃地报了名,名义上是想去捧铁饭碗,心里想的却是怎么躲开这个媳妇。但是,来招工的人,看中的是我父亲。父亲那时眉清目秀,待人彬彬有礼,人见人夸。后来,他回老家,这永福看见他就不爽。
永福的父亲,除了干农活儿,还顺带管闸。穿过村庄的这条河,通着大海,所以要根据水位放闸、闭闸。村里每月给他发一点儿补贴。
后来,他年纪大了,觉得儿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就把管闸的事情交给了他。再后来,这闸归了水利局下面的一个闸管所,永福有了事业编制。村里人眼红:“这永福,就是命好,活儿轻,工资高。”而他的媳妇阿花,还是埋头种地,含辛茹苦地操持家务,管教着两个孩子。
永福在村里自觉高人一等,常常跟人炫耀,斗起嘴来不肯服输,可到了家里,被阿花训斥几句就立马噤声。
有一次,阿花去走亲戚了。永福在家里叫了一桌子人打牌。冷不防阿花提前回来,一看家里乌烟瘴气,满屋打牌的和看打牌的,烟头、瓜子壳扔了一地,很不悦。众人一看,就想散了。永福觉得没面子,不让大家走,还破天荒地朝阿花“开炮”,结果阿花把整张桌子给掀翻了。此后,这永福出来就耷拉着脑袋,“瘟”了好几天。
永福的两个儿子都很有出息,分出去过,盖起了高大气派的楼房。儿子们总是把母亲请过去,不是帮忙看孩子就是商量些事,还专门为母亲留了很大的房间。可是,儿子们不待见永福,总是冷冷的,一副把他拒之门外的样子。这样一来,永福心里很不平衡。但他对人说,他就喜欢一个人住在老宅,逍遥快活像神仙。
那一次,我又回老家,发现父亲不在家。母亲说父亲去胡永福的儿子家了。胡永福得了重症,日子不长了。儿子终于把他接进了自家气派漂亮的房子里,而阿花也日夜陪着,对他百依百顺。父亲回来后说,永福已经说不出话来了,看见他,向上指了指,意思说让他楼上楼下参观一下他儿子的“豪宅”。
[责任编辑 王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