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策略

2023-06-08殷丽娟

求知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初中历史探究

摘 要:历史教材在学生学科素养培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合理应用教材,发挥教材传播历史知识的作用,科学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较强的历史意识与历史思维,多维度辩证看待事物。史料在历史教材中是重要的存在,教师应根据学科培养要求,以史料为教学引导元素,给予学生指引,让学生对史料进行研究与思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深度分析史料,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酒泉市教育科研课题“部编版教材提高初中生历史材料解析能力的策略研究”(JQ[2021]GHB11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殷丽娟(1975—),女,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二中学。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基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锁定教学要点,通过历史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过往某段时间发生的事件进行研究,正确理解该时段社会发展情况,同时在史料的研究中形成较好的人文素养。历史学科史料丰富,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方面作用显著,教师将史料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关注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史料,并在此期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在史料阅读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进而提升学科素养。

一、平衡好教材内容与补充资料的关系

在历史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推进教学工作的主要媒介,教材内容较为丰富,其中有不少历史素材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工具,便于学生通过文字了解某时期社会发展的情况。历史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围绕学生学科素养培养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原始史料,需要在接触史料后对内容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引导者,应在学生学习课程知识时合理引用史料,让学生发掘史料的价值,在史料阅读与分析中获得启示,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发展。初中历史教材经过改版后,文字内容变少,图片信息则有所增加,其中包含历史图片、实物图片、人物艺术图片等,还有较多原始文献资料。原始文献资料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某节课主题的补充信息。在教材内还存在一些历史小常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其积极进行探究。教材改版为历史教师推进教学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对学生素养与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调整教学方式,合理应用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究。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史料,教材内部史料是教研人员精挑细选的素材,具有典型性与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以成为学生研究课程内容的辅助材料。历史教材中的素材可以成为学生研究历史的凭据,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史料,对某时期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对该时期的社会面貌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从朝代发展中总结出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知识,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史料,对教材内容与补充资料进行科学的调控,避免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让学生可以正确使用史料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究,进而得到客观的结论[1]。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一课有不少插图,还插入相关史事。远古时期人类一般选择以烧烤的方式加工食品,随着工艺的发展,陶器成为人类烹饪食物较为可靠的器具。由此,人们不仅可以选择以烧烤的方式烹饪食物,还可以通过陶瓷器具加工食物,或将其作为存储饮用水的工具。陶器的出现推动了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由此看出陶器的制作与使用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史料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原始农耕生活,并探究不同区域劳动器具的出现对人类生活与发展的影响,便于学生对本节课诸多小标题进行分析,从理性层面看待原始农业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时,不仅会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还会利用教材内的史料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结合史料研究本节课的小标题,将各个小标题串联起来,正确解读人类生活繁衍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史料的合理应用以及对史料与教材内容的科学平衡,促使学生从多个维度研究课程主题,对课程知识产生更深入的理解。

二、提升学生阅读史料的技巧

教師作为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引导者,应注重激发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某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2]。教师在学生学习历史教材时,为使学生对某时段的发展情况有更好的判断,会引入史料让学生学习该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在史料的充实下,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研究课程知识,可以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史料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内容,因此学生能否合理使用史料,将会影响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教师要保证课程教学中引入的史料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保障。学生获取史料后,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地阅读信息,就无法将史料内容与课程知识关联起来。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阅读史料的技巧进行培训,便于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价值的元素。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史料,围绕课程学习要求自主探究,并结合获取的信息,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在此期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得到较好的发展[3]。

在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周的更替》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夏朝部分的内容,随后要求学生结合该部分史料信息进行分析。学生结合教材单元题目附带的史料资讯,对课程知识进行研究。对于“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这一小标题,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给出的史料,并说出“天下为家”的“家”指代什么。学生结合“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小标题,对夏朝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的结论,知晓“家”代指国家。教师将教材中的史料作为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知识的“钥匙”,并在学生阅读史料时给予一定的指导。针对文言文类的信息,教师要求学生自行阅读,随后朗读相关史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快速锁定关键要素,逐渐掌握史料的要点。学生分析历史学科的知识,提炼每节课的关键要点,可以对各个朝代的社会发展情况有较好的了解。

三、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质疑史料

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引入史料,会关注史料的筛选与使用。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前筛选史料资源,保证引入课堂的史料与课程内容有密切联系,可以成为学生分析课程内容的辅助素材。随后,教师要求学生品读史料,并结合获取的信息研究课程知识。在学生合理使用史料的过程中,教师继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便于学生分析课程知识,成为学生研究历史发展内容的辅助素材[4]。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可以结合社会生活热点或史料新闻,引入切题的素材,引导学生对历史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使学生结合史料资源分析现实生活与历史的关系。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导入史料资源,必须保证史料资源内容具有指向性,并通过史料资源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应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品读。在课堂上,教师引入史料,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得到有价值的元素,对所学历史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引入史料信息,给出具有启发性、诱导性的内容,使学生在相关内容中快速找到研究方向。教师在学生学习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纵向推进的思维。学生结合课程获取的信息,对研讨主题进行深度分析,并利用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引入的史料资源,将其与课程知识关联起来,成为课程内容的研究素材。

在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使用课文中给出的资料,寻找秦末农民起义事件发生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并使用对比、归纳、分析、阅读等手段,结合秦末时期史料资源,寻找农民起义的原因。学生整理秦末时的史料信息,发现秦朝苛捐杂税沉重,沉重的徭役加重了百姓的生活负担。此外,秦朝的刑罚残酷,一人犯罪将会使亲族、邻里受到牵连。在此情况下,百姓揭竿起义对抗暴秦,由此在秦末出现农民大起义的事件。教师在学生学習本节课时,要求学生对陈胜和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进行梳理。学生结合课文中给出的陈涉世家史料内容,整理陈胜、吴广起义的资料,得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学生结合教材中给出的史料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可以对秦朝末期社会发展情况有更好的了解。学生基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对陈胜、吴广的行为进行解读,从而形成逻辑性较强的框架,便于记忆历史课程内容。

四、挖掘可探究的资源

文物古迹、民间传说、文字传记,均可以应用在历史教学中,作为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探究的辅助资料。教师要在课堂上结合课程主题合理应用史料,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应用并不受制于资料格式,教师可以使用信息资源,将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等,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呈现。在直观的影视素材下,学生更容易获取信息,进而结合史料深入研究课程知识。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引入史料资源变得更加便捷,但教师需要保证史料内容与课程知识有较高的契合度,以便学生对引入的史料资源进行探究,同时从史料中获取分析课程知识的支撑素材。史料中有很多有价值的元素,教师使用其引导学生寻找历史真相,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史料时,要让学生辩证地看待史料,不能在获取信息时出现偏听偏信的情况。教师引入史料后,让学生结合多方面内容进行探究,询问学生历史资料是否可信,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帮助学生更快地成长。

在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中,教师引入魏、蜀、吴三个国家在当时的地理位置图,让学生结合图片信息,对三足鼎立产生直观的感受。随后,教师给出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农业、经济发展数据,让学生结合相关史料,分析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意义。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史料中,对魏、蜀、吴各地经济、农业发展有较好的了解,随后进行归纳与总结,回答三国鼎立的意义:三国鼎立是历史发展必将经历的一个阶段,暂时的分离孕育着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三国鼎立是局部的统一,在此期间各地区加快经济的恢复速度,成为日后全面统一的基础。教师应该明确历史教学的要求,根据学生学科素养培养需要,合理引入史料资源。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方式,让学生阅读史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可以在史料内容的获取中,对历史真实面貌做出准确的判断。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方式,让学生找到探究课程内容的方法,进而在史料的合理使用中,找到课程主线,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学生能力和素养培养要求,对教材资料进行合理编排,将史料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料,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史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有效工具,可以增加学生对某时段社会发展状况的了解,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对过往某时期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探究。史料内容的导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情况,可以激起学生探究历史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发起的活动中。教师在开展史料教学时,必须权衡好教材内容与史料的占比,让学生阅读史料并将其作为研究课程知识的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引入史料并合理地使用,可以打造高效课堂,进而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谢兆辉.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2(1):3-4.

褚仁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女人坊(新时代教育),2021(12):1.

刘彦男.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20):74-75.

王超.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美眉,2022(9):97-99.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初中历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