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学习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2023-06-07冒小妹
冒小妹
【摘要】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的重点、难点,知识点繁杂,题目难度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本文结合人教版九上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谈谈笔者的教学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二次函数;课堂教学
1 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的现状
1.1 学习现状
经历了数与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学习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研究函数的能力.已知函数解析式,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作出函数图象,会观察图象,回答函数的性质,如增减性、对称性,会观察图象的特殊点,如最高点、最低点.
1.2 存在问题
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疲于应付上课、作业.有些学生忽视基础,喜好刷难题,搞题海战术.有些学生不会主动思考、主动提问.教师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学习效率低下.
2 夯实二次函数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带领学生探索新知识时,首先要注重夯实基础,确保学生知识脉络清晰,掌握最基本的技能.下面以本章中的配方为例说明.
2.1 配方的重要性
在初二学习整式的乘除时已涉及对二次三项式的配方,在学习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又再次提及配方法.配方在本章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研究二次函数图象性质离不开对解析式的配方.配方可以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帮助我们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值,研究增减性.在很多二次函数综合题中,第一步就是对二次函数进行配方,所以配方是研究二次函数的入门级动作.
2.2 学生的掌握情况
配方,这个在教师心目中很基本的一个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对于学生来说却没那么简单.笔者每一届的学生中都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在配方时容易出错,而他们总是把出错归咎于看错了、算错了.很多学生不愿意花时间练习基本运算,认为太简单,他们宁愿花时间去刷难题.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视程度不够,是长期存在的一个现象,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从教师的角度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学生而言,配方的过程中,一步错,步步错,很考验他们代数式恒等变形的能力,必须具备深厚的计算基本功.
2.3 解决策略
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情,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不能自以为简单,自认为学生都会了,教学时就轻描淡写.要留意班级中哪些学生在配方时感到费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1)唤醒记忆,带领学生复习配方步骤.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案,借助一系列问题,如什么是完全平方式,什么是配方,配方的步骤,帮助学生重建记忆.
(2)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配方,教师巡视学生的计算过程,了解学生在哪一步算错.
(3)课后训练.
针对配方有困难的学生,布置专项训练.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进一步探究二次函数中更深层次的问题.
3 比较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
学生已经学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知识体系相同,都是先学习定义再学习图象性质,最后学习实际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两者进行比较,感受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3.1 从解析式来看
一次函数只有一种形式,二次函数有三种: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一次函数求解析式的方法比较单一,二次函数求解析式先根据题意确定是哪种形式再求解其他系数,方法灵活.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总结哪些特征对应哪种解析式.如已知抛物线上任意三点用一般式,已知对称轴或顶点用顶点式.已知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用交点式.
3.2 从函数的图象来看
画一次函数图象用两点法,画二次函数图象时,要综合考虑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轴交点,与y轴交点,增减性以及图象趋势.
3.3 从函数的性质来看
一次函数只研究增减性,二次函数要研究开口方向,开口大小,顶点,对称轴,增减性,最值,与x轴交点,与y轴交点.
3.4 从函数值取值范围来看
(1)一次函数,当自变量是任意实数时,函数值也是任意实数.二次函数,当自变量是任意实数时,函数值却不是任意实数.这一点学生尤其难以理解,因为对于很多学生的理解是:x是任意实数,y的值随之变化,加起来就能取任意实数.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师指导学生把一般式配方成顶点式,再观察式子的特征,这时学生发现结果确实跟自己想象的不同.这也说明我们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正确的道理.
(2)改变自变量取值范围,图象发生变化.随着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变化,一次函数图象由直线变成线段或射线.抛物线也由完整的变成局部.对于学生而言,一次函数求函数值范围易上手,有些学生不懂原理,直接把端点代入,再比较大小,也能得到正确答案.但到了二次函数,如果生搬硬套则行不通.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让学生自己总结体会,不能仅机械地求端點函数值,应该观察图象的最高点、最低点求函数值的取值范围,这里培养的是一种研究函数图象的能力.
借助类比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函数学习的一般方法.这些方面的比较应该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不能灌输给学生.通过比较,能加强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性质的理解,抓住研究函数的本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实现数学知识由外到内的目标.
4 开展二次函数微专题研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每学完一个章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梳理全章知识体系和主要题型等,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经验得失,甚至是学习二次函数的烦恼和困惑.
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可以形成文字材料,有的是提纲式,有的是思维导图,有的还配以生动的图画.学生对这种开放式的作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给一成不变的学习增添了乐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对二次函数题型进行分类,在课堂上交流成果,教师要鼓励学生暢所欲言,大胆交流,有的学生根据二次函数的题型特征,发现二次函数既可以和代数结合,又可以和几何结合,使得题目灵活多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对称轴的妙用;(3)二次函数图象专题,特指判断( )中关于式子的对错;(4)二次函数与几何结合;(5)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6)与二次函数有关的新定义;(7)建立函数模型求最值.学生们总结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有的学生认为只从知识点和题型分类不全面,还补充了本章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课堂成了学生的主场,每个人都跃跃欲试,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提升.
我们往往把力气用在老师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教学生.借助学生群体的力量,发挥生生之间互帮互助、模范引领的作用,营造全班积极学习的氛围.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思考问题也会有他们独特的视角,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放低姿态,倾听他们的心声,把他们当作研究者,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中获取教学的反馈,甚至是灵感源泉,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这样的微专题研讨,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系统思维和批判思维,让学生学会反思.促使学生从琐碎的知识点中跳出来,学会归纳.让学生体验一种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的学习方式,是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飞跃.
5 激发学生的生长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前面从知识技能层面谈了二次函数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下面以班级中几种典型的学生为例,谈谈从行为习惯,心理层面怎样加强学法指导,增进师生交流.
5.1 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是一个与自己斗争对抗自己的过程,特别是遇到晦涩难懂、深奥抽象的二次函数,很多学生难以体验成就感,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当陪伴者、引领者、心灵导师,多发现学生们的闪光点.笔者深有体会,班上有一名学生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但默默无闻,乖巧温顺,这类学生在班级中存在感很低,容易被教师忽视,是班级中的弱势群体.
有一次课上回答问题,是关于二次函数的一个中等难度的问题,笔者喊她回答问题时心想她估计答不出来,但让笔者惊喜的是她竟然答出来了,笔者当时随口表扬了她一下,应该是笔者教她以来第一次表扬她.没想到一句轻描淡写的鼓励赞许给了她莫大的动力,她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不同,不能以相同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学生.有的学生一个配方就足以让他们苦恼,但只要假以时日,终有学会的一天,从不会到学会,对于他们就是成功.
一个班级中有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往往最需要教师的关爱,时常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种不畏困难的勇气,一种遇到问题时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念.
5.2 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方式
一个班级有的学生自控力强,目标明确,态度端正.有的学生则相反,他们在学习时表现出没有耐心,自控力差,上课不专心,眼高手低等不利于学习的状态.教师要掌握他们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对症下药.比如班级有一名同学课上不认真听讲,解题毫无策略,想一出是一出,一条路走到底,往往陷入繁琐无比的计算困境,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位同学个性鲜明,他意识不到自己这种学习方式的弊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笔者的做法是在保留其个性的基础上,建议他每节课认真听10分钟,坚持一周,再和他一起回顾一周取得的进步.仅仅一周,他的解题规范了,考试成绩也提高了,他尝到了甜头,自然会认同老师的建议,从而循序渐进地改变原来不良的学习习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自己,只是被那个消极的自己掩盖,教师要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积极的一面发掘出来.
在笔者所教的班级中,除了上述两类学生,还有数学优等生以及中等水平等各种类型的学生,他们虽然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也需要教师在学习方式上加以指导.教师的教固然重要,学生怎样科学有效地学,快乐地学,也值得研究.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他们形成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教师的使命和初心.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充满活力和智慧.尊重和理解学生,给学生消化的时间,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习不是一蹴而就,初学雾里看花,再学略有头绪.初学是片段式的学习,再学是反思式的学习.初学可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再学学生会有更多自己的思考疑问,探索和发现.
6 结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1]REF_Ref117865572\r\h\*MERGEFORMAT.2022年最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课程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2]REF_Ref117865656\r\h\*MERGEFORMAT.学会学习是一生受益的事情,笔者相信,教数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解题,更不是培养解题机器,而是在和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一起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和学生共同经历,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朱永新.生活与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