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现状调查与反思
2023-06-07何青青刘静
何青青 刘静
[摘 要]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同质化倾向严重、模式单一、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困境。在新形势下,安徽省芜湖市W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自身独特的发展道路,制定了特色办学理念与目标,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搭建了多元教育平台。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保障不足,在推进特色化进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文中从办学目标、课程建设、课外社团活动和管理模式四个维度探析了该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的现状,以期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和办出特色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多样化发展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是当下我国普通高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安徽省芜湖市W中学逐步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些许不足。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特色化发展,从办学目标、课程建设、课外社团活动和管理模式四个维度探析该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的现状,以期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提供启示。
一、研究设计
为全面了解现状,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和实地考察相结合,针对学生、教师、管理者分别设计了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从该校不同年级中选取若干学生,共发放学生问卷158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回收率为94.93%,发放教师问卷8份,全部回收,并在后期对问卷进行整理和录用。为了深入了解该校特色化发展情况,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又对该校教师和2位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施测问卷主要有四大维度,分别是办学目标、课程建设、课外社团活动和管理模式,不同维度之下分设单选题与多选题。虽然设问方式不同,但指向性一致。前期调查资料的整理为进一步探究该校特色化发展现状奠定基础。
二、调查现状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来看,该校的特色化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位一体”的特色化办学理念
作为国家级示范中学,该校始终注重理念创新。在办学理念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师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成长夯实基石”,以“学校规范+特色,学生卓越+专业”为基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提升校园的整体品质,培育创新型人才,学校致力于建立“610”素质教育模式,要每个学生实现“六项学习”,实现“十项指标”,并着力寻求一种全面、个性发展的教育之道。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该校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办学思路,将教学建设、教科研建设、文化传统彰显三者有机结合,以牢固办学基石。在特色教学建设方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制定符合本校特色发展的教学目标,面向全局,关注两端,注重“立体”,并通过加强校本研究与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积极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验活动课题,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结合音体美劳各科教育与课外活动,并设立了范围广泛的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在特色教科研建设方面,立足传统,不断革新,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初步构建了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并获得显著效果。且以教科研为基础,鼓励教师开展相关研究,编写教职工《教育教学论文集》。学校坚持特色文化传统办学思路,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汇,逐步形成有本质性、稳定性的辦学特色。
(二)以育人为根本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其独特的精神与文化,学校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沉淀的学校精神正是其灵魂所在。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也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长期以来,芜湖市w中学关注“三风一训”,注重培养“健康、勤奋、和谐、文明”的校风,“爱学生、严格、开拓创新”的教学风格和“尊师、刻苦学习、认真思考、应用”的学习风格,形成了“立志、崇善、用功、敏行”的校训。该校始终以德育为主体,力求把德育工作贴近社会生活、接近家庭实际、接近孩子,增强德育的适时性、主动性、针对性。着力探求“教学内容系列化、方法多样化、渠道联网、管理科学化”的德育课堂教学体系,积极开展以爱国教育为主线的“现代人格培养”和“学生自主教育”实践模式,在社会生活实践指导和全民教育等诸多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
学校社团是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兴趣,借鉴社会团体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在学校内部组建的各种集体组织。学校社团活动是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的重要依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兴趣与专长。据调查,该校始终秉承着“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设有20多个特色社团,大致可以划分为学科类、艺术类和心理类等三个方面。就学科类而言,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又设置了丰富的社团活动。丰富的社团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兴趣。此外,每逢社团招新,会有相关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选择提供专业建议。学校社团课程从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为学生营造了适性发展的空间和展示风采的机会,发展了个性,增长了才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三、研究反思
(一)课程建设层面
1.多数学生认同特色化校本选修课程,也有少数学生存在认知偏差。学校开设了特色化校本选修课程,如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欣赏、绘画和书法等课程。调查显示,51%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这类课程,学生对该类课程的价值的认识也比较深刻。其中23.5%的学生对此不置可否,也有25.5%的学生不同意开设此类课程。究其原因,多半是混淆了学习与娱乐,未能充分理解校本选修课的价值。多数学生认为参加特色化校本选修课程会增加学业负担,少数学生认为,开设特色化校本选修课程没有价值,对升学和考试无益。由此可见,对于高中生而言,课业负担较重是影响该类课程开设的首因,其次是缺乏价值认识。
2.多样化校本课程来源单一,整合力度不够。调查发现,多样化特色课程主要分布于德育、劳育和智育三大模块。当问及德育的培养形式时,45.64%的学生认为思政课,48.32%的学生赞同班主任日常的耳提面命。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依旧是德育主阵地,德育更多倚重课堂知识的灌输。另外,也有一些学生表示“想要多增加一些活动课程、教师不得随意占课和不要将多样化发展停留在观念上,要切实开展”。可以分析出,德育并未得到有效开展。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高中生学业负担较重。相应地,学校更看中“智”的发展,将课堂知识的灌输、沉重的作业以及频繁的考试作为主要输入形式。特色课程的开发根本目的与终极追求是提高育人成效,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全面地发展。若课程未能取得育人成效,即使风格独特,意义也不大。
该校在特色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上存在着诸多困境。首先是内容缺乏整体关联性,整合不足。据悉,该校具备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如足球课程因独具学校特色而声名远扬。在此背景下,学校开设了主要以足球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特色化校本课程,但“劳育”课程却未得到呈现。显然,课程目标与内容出现了断层。“体育”与“劳育”并没有呈现出应有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二者相互割裂,内容设计缺乏整体关联性。在此境遇下,教育效果上必然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缺乏对课程内容顶层设计的系统规划。
3.特色校本课程协同育人效果评价欠佳。特色化校本课程需要一整套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唯有如此,特色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这里所指的评价体系,主要指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判断。而通过调查,了解到特色化校本课程的实施缺乏一套严密的评价体系,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学生评价指标也过于单一。相应地,任课教师在实施特色化校本课程处于一种相对随意的状态,每个教师有一套评价标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另外,在开展评价中,重智育成果,忽视学生道德素养、审美能力等多樣化发展素质的现象依然存在。受传统评价观的影响,难免会忽视学生道德素养、审美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限制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学生表现得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裁定,评价主体单一,也是造成评价不科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学校评价来看,大多是以学校自评为主,学生参与有限。
(二)社团活动层面:保障不足,成员结构松散
该校社团在发展和建设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经费缺乏。虽然说该校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且取得了一些优秀的成果奖项,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也经常因经费短缺致使常规活动,如招新、周年庆典、评优表彰等受困,学生难以持久坚持,退团现象频频发生。即使坚守下来,学生在社团中也难以施展,社团结构呈现出松散性特点其积极作用难以发挥。还有来自家长的不支持和不理解。调查显示,只有少数15%家长的家长会鼓励孩子适度参与社团,不鼓励、也不反对孩子参与社团活动的家长仅占30%,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参与社团活动对于孩子升学意义不大,并奉劝孩子不参加。由此看来,社团的价值并未得到家长的充分认同。家长的态度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学校社团的发展状况。
(三)管理层面:缺少健全和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
据悉,该校采用的是寄宿制和半军事化管理的模式。学生分为寄宿生和走读生两种情况,学校采取半军事化管理并建立起了“航空班”、学生公寓管理中心,专门处理学生各项事务,保证学生健康而全面地发展。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由行政领导轮流值班。2022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指出:“健全并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注重发挥社区、家长委员会等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作用。”而在芜湖市W中学的学生管理上,虽然采取了寄宿制和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学生公寓管理中心,专门处理学生的各种事物,为学生管理与服务提供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学生管理上并未形成健全、行之有效的制度,难以实现管理功能的最大化。除此之外,这种管理模式是单一主体的管理,未能发挥其他主体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办学特色和现代学校制度的形成。总体来说,学校在管理与服务模式上有待建立完善的体系,形成完备的管理制度。
四、思考与建议
(一)坚持特色化办学导向,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
办学目标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是学校办学的指南,能有效推进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强的预期性和可操作性。首先,“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国家基于时代要求对教育发展走向进行的宏观指导。作为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指向,学校需要牢固这一意识,自觉成为实践主体,将这一思想作为日后各项工作开展的方向性航标,并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严格落实。其次,新时期,普通高中面临着升学、就业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重使命,需要从关注少数学生的“应试教育”到满足不同潜质的学生发展。然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一个长久的历程,多样化、特色化目标是否能实现,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办学者以及各个部门之间密切相关,每个行为主体都需要履行好相对性的职责。最后,特色化的发展并非学校在层次上获得绝对的优势,因为每个学校的办学历史、学校文化、结构、制度和管理上不同,每个学校都有一套指导其良性发展的行为准则,而无论是哪一种行动方案,都要以“学生为本”作为行为的最高准则,尊重每名学生的个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稳妥开发特色选修课程门类,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对校本选修课程认同感不高,甚至少数学生存在错误的认识偏差。学生往往因为家庭背景、学习程度、兴趣的不同,表现出极大的个体差异,因而,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计划和专业指导,提高他们对课程的适应性。为了增强学校课程的育人效果,需要加强课程与文化的互通和交融。高中特色化课程不单是某个学科或活动,而是以学校核心文化为基础的具有综合性、鲜明发展方向的课程。学校需要审视和发掘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学校文化,将独特的文化符号注入办学理念与办学追求,重塑富有个性的、特色化办学体系。另外,需要完善相关的课程评价体系,规范课程评价流程,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将课程实施的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相互融合,保障课程有序、有效开展。
(三)凝聚社团活动价值共识,明确工作改进方向
访谈发现,学生对社团活动的价值尚未达成基本共识,而对社团活动价值的不同理解取向和感悟程度直接影响并制约着行为主体的表现。其一,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团活动,提升社团参与运作能力。学校应正视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充分尊重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人文关怀,有效打通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之间的联系,为学校的社团活动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其二,建立起完备的社团管理制度体系,并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和技术支撑。高中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一套完备的社团管理体系,保障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和活动的自由,明确规定各主体的职责和权利。稳定的、合理的经费保障和技术能够大大调动成员的参与热情,保障他们不会因为挫折而降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四)建立立体式管理运作模式,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学校管理
随着新高考的改革,普通高中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明晰学校管理角色,以确保管理组织更科学、高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学校需要调整学校管理制度,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的引导,安排专门的教师为学生学业、生活、心理、品德、生涯规划等各个方面提供指导,为学生营造一个畅通的环境。另外,学校需要变更传统落后的一些管理经验,跟上时代的潮流,将学校管理从传统人工管理中解放出来,实现技术助理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效率。除此之外,还需要开拓学校智能化教育空间,将学生学业、生活纳入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教师、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业和成长动态,以便为学生的发展和规划提供精准的指导建议。
参考文献:
[1]王飞,辛治洋,陈永忠.普通高中“多维空间”办学模式与实践探索——以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特色办学为例[J].教育研究,2012,33(12):140-143.
[2]杨刚,郑丹,曾群芳,李倩.“双减”背景下学校社团活动跨学科融合创新:逻辑、挑战与路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35(01):85-92.
[3]石鸥.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1-5.
[4]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Z].北京: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0:1663.
[5]周兴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兼论学校多样化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08):42-46.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