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3-06-07唐成和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4期
关键词:实践与探索五育劳动教育

唐成和

[摘    要]“五育”融合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这五种教育相互融合的教育形式。“五育”融合可以让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课程成为学生发展“真善美”品质有效载体。在此基础上,开展劳动教育更是培养学生“真善美”的重要方法,是未来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创新性劳动的基础。本文在“五育”融合视域下从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困惑、中小学阶段发展劳动教育的价值、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方面浅谈“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和探索價值。

[关键词]“五育”融合;劳动教育;实践与探索

从一定意义说,学生德行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有赖于劳动教育。加强诚实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诚信品质;加强创造性劳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正如马克思所言,真正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劳动教育就是新时代我们砥砺前行、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教育手段。

在新时代,我们要推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全面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为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力量。促进“五育”融合,将劳动教育发展成为调动学生的外在体现,真正形成学生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有助于教育学生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在平淡中彰显神奇,真正落实坚强意志的锻炼,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困惑

当前中小学阶段部分学校德智体的教育发展趋势还是比较强劲的,唯独劳动教育的教学工作发展不是很理想,大多数学校还没有真正重视劳动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模糊状态。

首先,学校没有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管理之中,没有专职的劳动教育教师,即使安排部分教师从教劳动教育,也是兼职工作,缺乏对工作的深入研究力度。课堂上开展劳动教育仅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难以从实践上让学生真正体会劳动的重要意义,很难达成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三观”目标。再就是,劳动教育的实践要求比较高,需要更多的劳动实践基地或劳动器材等作为劳动教育开展的必要基础,劳动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不具备,很难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的劳动实践活动。

其次,长期受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现在追求升学的意识非常强烈,关注的全部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本不会将劳动教育放在心上,更不用说引导孩子参与劳动教育了。这样不但产生了对孩子的溺爱之情,而且严重影响了孩子对日常劳动的认知与感受,导致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非常低。

再次,之前没有明确提出劳动教育的社会要求,对劳动教育各个方面的学习环节缺乏全面的指导,在各个层次的学习阶段忽视了劳动教育的发展,导致学生在社会各个方面失去了参与社会生产劳动的机会。于是,对外界的接触逐渐减少,从而慢慢地将劳动教育从学校的教育环境中边缘化或者弱化,甚至逐渐消失,换来的是劳动外包等场景,学生只有远观的份了。

最后,在很多种情况的育人体系中都将劳动教育边缘化,在各项综合评价过程中没有将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没有体现劳动教育的实际地位,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发展相互脱节,不能与时俱进,导致“五育”缺失,让“全员育人”成为空话。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小学阶段发展劳动教育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指示,这是对新时代需要培养具有较高劳动素养人才的要求。那么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常态化地开展劳动教育?如何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起来,学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之中,以劳动教育比较完整的育人体系的构建与研究为目标,打造劳动教育育人模式,进而实现学生全面而有创造性的发展,让教育回归本质,助力学生不断提升创新素养,成为全方位人才而奠基。

(一)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树德功能,不断陶冶道德情操与增强道德品志

当前,一些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幸福观、审美观出现了偏差,有的人不懂劳动、不愿劳动、不会劳动,甚至幻想不劳而获、少劳多得、一劳永逸。因此加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所在。加强劳动教育的“树德”教育,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一种劳动自立意识和服务他人的情怀,同时也增强他们诚实劳动的意识,进一步提升择业观和发展观,为今后实现个人理想奠定基础。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真正价值,从而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

(二)要充分增强劳动教育的增志功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才干与智慧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更是增强学生智慧的重要平台。在劳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增强其对学生的增志功能,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借助劳动教育的活动开展,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还能在过程中增强他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产生实践活动中所提炼出来的智慧,从而学到一般文化课堂上所不能接触的知识与智慧。在“五育”融合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能有效地让知识文化得到提升,变为实实在在的能力。列宁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实现智慧性劳动。

(三)要充分展现劳动教育的强体功能,掌握体质增强的本领

劳动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门科学,不仅仅体现了知识的载体,更表现出来一种亲历亲为的情景。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一种感受,或是体力的,或是内心的,从感受上要比正常的文化学习强度都要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更多的还体现在强身健体的功能上,是“根”的塑造。因此,要更好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体承受劳动之重,要以体力劳动为主,从而实现手脑结合,即以体力劳动为主,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要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要充分加强劳动教育的育美功能,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

其实,劳动的过程就是美的创造过程,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能够发现美、认识美,不但对塑造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不同层面、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劳动中体会美。只有得到美的享受,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的一种渴望,一种探求,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唯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实现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对学生们来说,自己通过劳动实践,得到美的成果,既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又以劳育美,真正体验到动手劳动创造出收获的愉悦心境和丰硕成果,实现劳动的真正价值所在。

三、“五育”融合视域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落实劳动教育,构建劳动教育一体化评价体系

1.落实劳动教育评价很重要,需要建立师生劳动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劳动清单、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教师劳动教育考评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明确劳动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推进学生自主评价和教师、家长、伙伴评价的多元融合,使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有章可循。

2.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发挥好劳动教育督导检查作用,把劳动教育各项工作纳入学校发展师生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衡量级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以确保各个级部、班级的学生劳动教育真实有效地开展,定期督导检查各个级部对劳动教育保障的落实情况,以及各个班级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

(二)落实“五育”融合,进一步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之中,以“五育”融合为主体结构打造学校发展特色的实践模式,提升社會实践专业化水平,进而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教育回归本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1.创建地方特色的劳动实践基地,开设“接地气”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室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学生大显身手好去处,可以种植各种蔬菜、农作物,定期除虫、采摘等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品味劳动的价值,感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同时,教师将这些活动设计成不同形式的“课程”, 这种符合本校发展及其地方特色发展的劳动教育课程才是真正“接地气”有发展前途的教育方向。走进地方,走进校园,走近学生,让身边的各项因素尽情发挥其本有的特点,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受劳动实践带来的乐趣与荣耀,是劳动教育深入发展的根基,能够让学生在田地间、活动中感受到一种美,一种幸福感。

2.积极组织开展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获得健康、全面地发展,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情趣及其与人合作的态度,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学生劳动技能大赛”等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

3.将多学科知识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凸显“五育”育人。劳动教育既是融入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育形式,又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但最终是要将劳动教育融于课堂之中,并且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并扎根于其他学科资源之内,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积极开展多种学科的融合课堂展示,让学生感受多种知识融于一体的课堂,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并进行发展创造设计。

(三)多层面落实劳动教育的开发研究的途径与具体实施方案

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家、校、社三方协同联动,将三方力量有机地协调起来,以校带家、以家带社区、以社区带社会,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加入各个方面的劳动教育活动中。

1.学校教育方面,积极开展课内课外实践活动,积极创建劳动实践基地,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有的放矢,实实在在地开展劳动活动,从而真正感受实践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价值。

2.家庭教育方面,积极开发研究“家庭劳动教育清单”,激发学生家务劳动的持续性与创新性。可以根据所居住环境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借助“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强化家庭劳动中生活基本技能、生存能力提升、文化素养培养、优良家风传承、创新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主题活动意义,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等。

3.社区教育方面,积极参加社区一些清洁、导引等志愿服务活动,既美化了环境卫生,为广大社区居民营造了一个整洁的人居环境,还发挥了优秀团员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身体力行地宣扬了志愿服务精神,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四)落实“五育”融合,建立并完善特色劳动教育保障体制

1.强化劳动教育师资保障。学校要想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师资力量进行落实,现在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劳动教师,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部分教师特质,从优势学科中将部分教师转化为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并逐步辐射形成劳动教育的专业发展,形成“1+X”培养模式的师资新格局。同时借助各方面的综合培训与研究,加大劳动教育方面的投资,引导教师自主探索,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五育”融合的终极目标创造美奠定基础。同时支持教师将创新素养培育融于课堂教学、日常管理、文化建设、家校合作等活动,使教学创新成为常态。

2.强化劳动教育理论支撑。紧紧依托教育部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意见及文件精神,落实劳动教育具体理论研究,结合我校实际发展劳动教育,对教师和学生积极培养和训练,落实他们对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与理论理解,并积极开展各项效果评价、实践总结、成果推广等工作。

3.加大劳动教育各项资金扶持。学校设立用于师生劳动教育的专门资金,特别是在创新素养培育劳动教育与“五育”融合体系专项研究、理论实践、课题实验、推进实施等领域提供大力支持,针对教师各项活动安排到位,同时在创新素养培育、课程研发、教师培训、“五美”评价、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

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教育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开展过程中仍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加强劳动教育,丰富和拓展劳动教育的载体和实践平台,让师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劳动精神培育和劳动价值的体现,一定能够在“五育”融合视域下探索出劳动教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许锋华,余侨.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2(6).

[2]许锋华,陈俊源.多学科渗透:中小学劳动教育新形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

[3]石定芳,严怡,吴能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理念、体系与举措[J].劳动教育评论,2021(1).

[4]李政涛,文娟.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3).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实践与探索五育劳动教育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略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企业“三议一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法的实践与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