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读本》与传统教材跨联整合的校本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3-06-07崔建勤
崔建勤
摘要:“双减”视域下,积极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语文读本》作为教材的重要补充,开始受到重视,并彰显出显著的应用价值。本论文就以此切入点,立足于“双减”政策的要求,针对《语文读本》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进行了详细探究,旨在发挥《语文读本》的教育价值,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语文读本》;跨联整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了当前语文课堂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使其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读本》作为教材的重要补充,合理恰当地应用,可拓展语文教学内容,并通过它打开学生的“阅读之窗”,使学生在《语文读本》与语文教材的跨联整合下,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同时,在“双减”政策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高效率学习,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鉴于此,面对新课程改革、“双减”政策的要求,深挖《语文读本》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促进两者的深度融合,真正完成小学语文高效率学习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1 “双减”政策下促进《语文读本》与传统教材跨联整合的重要性研究
一直以来,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在这有限的课程资源中,学生的学习视野狭窄,仅限于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难以真正满足新课改、“双减”政策下的双重要求;同时,从《语文读本》的角度来说,它是教材的补充,收录的文章不仅文质兼美且富有内涵,可促使学生在《语文读本》的辅助下,扩大语文视野、增加语文知识积累;《语文读本》是教材的延伸,有助于学生将教材中所学的内容进行迁移、延伸,真正实现语文知识的举一反三、灵活应用。鉴于此,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积极促进《语文读本》与语文教材的深度整合,以便于学生在《语文读本》联合教材的学习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方面,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从小学《语文读本》的内容方面来说,其所选择的内容具备多元性,有效弥补了语文教材存在的不足。纵观这些内容,一部分文章属于教材课文的直接延伸。尤其是一些经典的文章,教材上基本都是节选的内容,其篇幅有限,难以满足语文学科的阅读要求。而在小学《语文读本》中,则对其进行了补充,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完整閱读;还有一部分内容与教材中的内容属于同一主题,有助于学生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内化,并加深对主题的深度理解。鉴于《语文读本》内容的特点,其促进了《语文读本》与小学语文教材的整合,为小学生呈现了一套系统化的阅读内容,真正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阅读的整合,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并促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获得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形成了极强的语言素养;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读本》与语文教材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但两者在教育价值上又存在显著的不同:就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来说,教育侧重点在听说读写能力;而《语文读本》的教育则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在《语文读本》阅读中,逐渐成长为一个有个性、独立的个体;所以,教师应基于《语文读本》的教育价值和“双减”政策的要求,重视《语文读本》与语文教材的跨联整合,将其整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或者安排到课后阅读学习中。如此一来,小学生不仅实现了个性化阅读,也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下,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2 “双减”视域下,《语文读本》与传统教材跨联整合障碍分析
鉴于《语文读本》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双减”政策下积极推进《语文读本》与小学语文教材的深度整合,是学生拓宽语文视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但经调查发现,受多种因素制约,《语文读本》与教材在整合的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障碍:
首先,小学语文忽视《语文读本》与教材整合。“双减”是新课程改革的持续与深化,旨在借助高效的语文课堂,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新课改也明确了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向,即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逐渐形成一定的语文核心素养。鉴于此,促进《语文读本》与教材的整合,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成为落实学科素养的必然选择。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常常忽视《语文读本》与语文教材的整合,致使其没有出现在课堂中,使得大量文质兼美的《语文读本》内容被抛之脑后。
其次,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知识底蕴相脱节。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小学生都具备浓厚的阅读兴趣,表示有兴趣阅读《语文读本》。但小学生在《语文读本》阅读的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知识底蕴障碍,致使其无法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另外,与小学语文教材相比,《语文读本》中选择的文章,篇幅更长,内容更具挑战性。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难以理解的文章内容,常常会制约其《语文读本》阅读兴趣,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
最后,《语文读本》阅读指导与阅读内容之间存在偏差。在促进《语文读本》与小学语文教材整合的过程中,还应关注《语文读本》教学的有效指导,以便于学生在针对性的阅读指导中,实现个性化阅读,并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针对《语文读本》的教学研究存在不足,致使其在进行《语文读本》阅读指导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语文读本》中的选文进行精讲,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还有部分教师采用完全“放养”的方式,片面地认为只要布置了阅读任务就可以,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因为少了研究、思考等,使得阅读学习始终停留在“浅层阶段”,无法充分发挥《语文读本》的价值。
3 “双减”视域下,《语文读本》与传统教材跨联整合路径研究
3.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双减”视域下,要想真正促进《语文读本》与小学语文教材的跨联整合,充分发挥《语文读本》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形成指向学科素养的大语文教学观念。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对语文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双减”政策等进行深入解读,精准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明确在语文学习中课堂仅仅是教学的起点,并非语文教学的全部,而是应以课堂为起点逐渐延伸至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对语文学科教育形成清晰的认知后,唯有彻底转变教学观念,使得语文课堂教学不再为考试所服务,而是指向基于语文学科的性质,整合语文教学资源,深挖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以便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渐形成语文素养、审美素养、健康的个性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大语文教学观念下,教师不仅要重视阅读教学,还应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掌握情况等,合理选择《语文读本》内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语文读本》阅读指导,以便于学生在《语文读本》阅读中提升语文能力,最终在《语文读本》与语文教材深度整合中,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3.2精选《语文读本》内容,引入课堂
面对“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促进《语文读本》与教材的跨联整合,充分发挥《语文读本》的教育价值,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读本》中的所有内容都可以搬到课堂上精讲,那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鉴于此,教师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精选《语文读本》内容,将其与语文教材深度整合到一起。一方面,鉴于《语文读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价值,在选择《语文读本》的教学内容时,应以新课标为的要求,立足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中心,从《语文读本》中选择与其主题相契合的阅读文章,深度整合,便于学生在“一篇带动多篇”的深度阅读、对比阅读中,对主题形成深刻的理解,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另一方面,在促进《语文读本》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整合的过程中,还应避免泛泛而读、走马观花的现象,鉴于小学生知识能力有限的现状,应尽量选择与课文联系紧密且与生活相关、与小学生学习特点相契合的文章。
3.3加强阅读指导,传授阅读方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真正发挥《语文读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全面加强阅读教学指导,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坚持课堂点拨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真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基于课堂教学,通过《语文读本》内容与教材内容的深度整合和有效的课堂指导,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例如,在诗歌类文章的阅读中,可基于《语文读本》中的诗歌和教材诗歌的整合,通过对比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诗歌的阅读技巧和诗歌的意境分析技巧等。如此一来,通过一段时间的针对性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其次,加強《语文读本》阅读指导,充分发挥其辅助价值。鉴于《语文读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教师不仅要摒除“《语文读本》无用”的错误认知,还应转变传统的“放养式”《语文读本》阅读指导模式,基于小学生自制力差的特点,采用督导的方式,通过不定期检查、定期抽查,或者开展相关的阅读实践活动等,促使小学生在课下积极参与到《语文读本》阅读中,真正发挥《语文读本》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价值;最后,基于读写结合,布置《语文读本》阅读任务。鉴于《语文读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在优化《语文读本》阅读教学指导时,教师应立足于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基于《语文读本》的内容,积极开展写作训练,使学生在写作任务的引领下,完成《语文读本》的自主阅读学习。同时,读写结合学习任务能拓展学生的《语文读本》阅读深度,使其在读写训练中,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4基于教学评价,促进《语文读本》与教材的深度整合
面对“双减”政策的要求,在促进《语文读本》与教材深度整合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功效,基于教学评价的反馈,持续优化教学改革,促进《语文读本》与教材整合进入良性循环中。同时,教学评价还具备极强的激励性,是激发小学生《语文读本》阅读兴趣的重要方式。鉴于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教学评价的创新与改进工作:一方面,促进教学评价多样化。在《语文读本》与教材的深度整合过程中,学生完成基本的阅读学习后,教师可通过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绘制思维导图、撰写读后感等形式,对学生的《语文读本》阅读效果进行考核,切实将学生的阅读情况全面、客观地反映出来。另一方面,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促进《语文读本》与教材的深度整合时,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而且应基于具体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使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明确的成长方向等。
综上所述,《语文读本》极具教育价值,是教材的拓展和延伸,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鉴于此,面对“双减”政策的要求,为了充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只有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深挖《语文读本》中蕴含的教育价值,精选其内容并整合到教学中,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指导,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读本》与教材的跨联整合中,实现语文学科的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惠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探析[J].智力,2023(2):91-94.
[2]邹莹.“双减”之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性教学研究[J].知识文库,2022(22):73-75.
[3]吕丽.“让学”在小学语文读本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2(2):26-28.
[4]马祾瑞. 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案例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21.
[5]黄一超.让品质阅读浸润书香童年:浅谈运用《小学语文读本》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0(40):12.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2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构建初中数学区域教研联合体的实践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例》的部分研究成果,批准号:GS[2022]GHB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