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学习任务群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研究

2023-06-07谢文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谢文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学习任务群”的形式进行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围绕特定的主题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专项的强化训练,从而在学习任务群的系列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提高认知水平和丰富精神世界,在学习任务群的巧妙运用中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高效课堂

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理念,它为小学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巧妙运用各种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进行专项语文学习训练,從而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群的运用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水平,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1   运用基础任务群,奠定语文学习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设计专门的语言材料学习与积累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任务群活动中进行识字写字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感受语言文字材料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1.1识字写字,渗透汉字文化

语文教学是从识字写字开始的,这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设计专门的识字写字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古人造字的方法,体会汉字的字理、字义,初步了解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感受汉字的文化魅力。特别是在写字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写正确、写工整,还要将书写技巧与书法艺术渗透到写字活动之中,让学生感受书法魅力的同时,体会汉字书写中表现出来的古人的哲学思想,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例如,以《去年的树》的识字写字教学为例。教学开始,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活动。先让学生观察课文给出的7个生字,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然后重点教学“伐、斧”两个字。教师先用PPT展示“伐”字的甲骨文,引导学生“看图猜意”,发现这是一个会意字,像是用“戈”这个工具砍人的头,其本义是“砍、砍杀”的意思;然后展示“斧”字的甲骨文,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形声字,其中的声旁“斤”的甲骨文是象形字,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本义是斧子一类的工具。这样的识字教学,让学生从字理之中体会汉字文化的魅力。在学写“离、等、煤、诉、接”几个生字时,教师通过书写示范给学生展示生字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变化、组合规律及笔画之间的穿插避让,让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识字与写字教学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要在识字过程中渗透书写教学,在写字教学中巩固识字效果,从而深化学生对字理与字义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感受。

1.2语言积累,奠定语文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基础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实践活动。通过诵读课文,引导学生积累新鲜词语、经典的成语、格言和诗文等材料,并对积累的这些材料进行梳理分类,体会蕴含于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运用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将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于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在运用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材料的特点,发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开始,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学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思考交流,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继续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让他们找一找这所小学同自己的学校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不同之处勾画出来。学生阅读后从课文中找出了很多新鲜的词语,如“坪坝”“绒球花”“古老的铜钟”“凤尾竹”“艳丽的服装”“绚丽多彩”等,教师则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以PPT的形式展示相关词语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解说,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三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所描写的画面,把感受最深刻的语句勾画出来,体会句子的美好。这样,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积累了大量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最后,让学生运用日常积累的新鲜词句说说自己学校的某个地方,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运用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材料积累时,要注意以课本为核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手段,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在积累中实践,特别是通过设计校内外语言运用观察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   运用发展任务群,提升语文学习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的途径与形式。新课程标准也以阅读为核心,设计了实用、文学和思辨三种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学习素养。

2.1实用阅读,培养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描写大自然、记录生活,还是讲述革命故事、介绍科学事件等,几乎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群,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同学生的生活体验、社会调查、科学观察、课外阅读、课内外交流等紧密地结合起来,设计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通过口头交流与书面写作的形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以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的教学为例。教学开始,教师分发阅读材料,组织学生阅读《元日》《清明》《乞巧》《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北京的春节》《除夕》等诗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和情境。然后进行交流,说说阅读诗文后的感受,交流感受深刻和描写精美的语句,体会节日的美好。接下来,教师布置实践性作业:根据阅读材料,通过请教他人和网上搜集的方法,搜集传统节日习俗的由来、活动内容和蕴含的文化内涵,并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传统节日,将所搜集的资料以手抄报或图文等形式展现出来。之后在课堂上让学生相互交流,丰富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最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过节时的习俗,或者过节时发生的故事,在班级内展示交流。这样,通过阅读、搜集、交流和展示等多个环节,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运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群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时,教师既要以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为核心,又要照顾学生的兴趣特点与学习能力,设计一些紧扣教学而又富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2文学阅读,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文学作品,它们以或优美或朴实的语言,记录生活,描绘大自然,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入字里行间,可谓是一道道精神大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性欣赏阅读与创意表达:以內容理解为基础,对课文语言进行品味,体会内容之美,感悟语言之巧,发现写作之妙。然后学生将这些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训练中,以文学阅读促进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例如,以《火烧云》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开始,教师播放介绍火烧云的视频短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火烧云的壮观景象。然后激趣导入:你们知道吗?课文《火烧云》描写的景象比视频中的还美丽呢!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受火烧云的美好,厘清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火烧云的,写了火烧云的什么景象。接下来,教师再次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得最美的地方,或者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批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引导与点拨,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从整体到段落,再到句子、词语的赏析,从美好的景象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和写法的巧妙,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文本之美。最后,教师趁热打铁,播放“日出”的视频,让学生运用“写法迁移”的方法将视频内容写成一个片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能力。

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性阅读时,教师一定要以文本理解为抓手,以有感情朗读为手段,通过品味文本体会情感、感悟写法,以朗读的形式将这种体会生动地表达出来,从而引导学生在对文章的文学欣赏式阅读与交流中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3   利用拓展任务群,培养综合学习能力

语文新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理念,是与教学内容的深入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紧密相关的,它们在语文教学中肩负着不同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着由低到高,层层升华的作用,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则居于任务群之首。

3.1整合学科,提升综合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拓展任务群中的“跨学科学习”,将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积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等同相应的学科整合起来,让它们相互补益,促进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在学习方法与学习手段上进行整合,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手段,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新鲜感和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在多学科的整合学习过程中,开拓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水平,培养综合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以《赵州桥》的跨学科学习为例。教学之前,教师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关于“赵州桥”的资料,如赵州桥的由来、发展、民间传说和相关的歌曲等。通过搜集资料,不仅为课文学习做好了材料与认知上的准备,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的资料,特别是结合多媒体进行生动的图文解说交流,丰富了学生对赵州桥的认识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借助多媒体,以图片、音乐和视频等形式展示相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通过“画一画”,让学生生动还原赵州桥的样子;利用“我是小导游”,组织学生设计一份导游词,向别人介绍赵州桥。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学科整合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学科整合式学习时,要努力做到学科间的自然融合,要以语文学习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为参考,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学习手段整合到语文教学中,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3.2读整本书,提升认知能力

多读书,读整本的书,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教师可以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以课文学习来引导学生读整本书,深化课文教学;也可以课堂习得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自由选择书目阅读,以提升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特别是通过整合实用性阅读与思辨性阅读任务群,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

例如,以课文《鹿角和鹿腿》的教学来引导《伊索寓言》的阅读为例。教学开始,教师让学生围绕题目提出心中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鹿角”和“鹿腿”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鹿角”和“鹿腿”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给鹿带来了什么影响,鹿对它们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过深入阅读与充分交流,从故事中体会到了寓言所说明的道理,并发现了寓言“借故事讲道理”的写作方法。接下来,让学生回忆课文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

教师在组织学生读整本书时,指导选择书目非常关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身心特点,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以保证阅读质量,并且要以课文教学和专项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交流阅读成果,以提升阅读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巧妙运用各种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进行专项的语文学习与训练,从而在综合性学习中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黄佳秀.学习任务群教学: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J].试题与研究,2022(17):80-82.

[2]高修军.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再认识及教学样态重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10):40-43.

[3]陈立苹.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下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情境创设[J].新教师,2022(11):41-42.

[4]陆学玲.基于情境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2(35):46-49.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