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思维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话题设计*
2023-06-07杜锐
杜 锐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具有思想性、综合性等特点,需要设计合适的课堂话题,促进学生成长。
在以往的话题设计中,我们思考问题的起点通常都是从输入端开始,即思索自己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由此设计课堂对话的话题。逆向教学设计将设计视角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起点,从输出端统筹教学,依据设定的学习目标来构思和安排教学活动,同时让评价设计置于教学活动之前,以期为教师教学指明目标。这一表现性评价视域下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方法,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进行有效的话题设计具有启发价值,它为我们的话题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如何让话题具有定向、整合、导行、启发的作用?笔者认为,话题设计要做好以下三点。
1.有度:立足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逆向设计的起点,教师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设计目标,在教学设计伊始明确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要知道、理解、践行的学习目标,并在评价反馈中及时调整策略帮助学生达成目标,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笔者在话题设计中通常会理清这样几个问题:这个话题对于学生成长有什么意义?它与本节课以及整个单元的目标有什么关系?学生参与这个话题讨论能够带来哪些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这些思考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哪些话题是达成学习目标所必需的,使每一个话题都成为达成目标的必要途径。
比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框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精彩生命”的看法,笔者对学校七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对于“精彩生命”的认识比较片面,割裂了自己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列举的人物多为一些名人和伟人,鲜有能立足平凡人探寻精彩的视角。基于此,笔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
(1)热爱生命,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增强对于生命的感受力,勇于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培养健全人格。
(2)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匮乏与充裕、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提高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
(3)认识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知道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树立政治认同。
2.有效:丰富评价主体,选择评估证据
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逆向教学设计需要评价先行。逆向教学设计按照“逻辑逆向”的设计思路,让评价先行,再据此设计,促进目标、评价及学习过程一体化。
继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教师需要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先行的评价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评判和诊断,让学习的过程在自我内驱力的作用下更富于高效。由于评价是先于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教师可以预估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和所要达到目标知识的距离,促进师生共同达成目标。
笔者仍以七年级上册“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框为例,在“话精彩”这一环节主要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切入,带领学生解读“精彩”。进而创设一系列话题。
【话题1】调查:你认为目前的生命精彩吗?
A.精彩 B.不精彩 C.不确定
阐述原因。(1)认为生命不精彩的、不确定的原因:
①是什么方面让你认为生命不精彩?
②你的小学阶段精彩吗?
③为什么不确定现在是否精彩呢?
(2)认为生命精彩的原因:
生命精彩体现在哪里?
教师提示:不知道这些同学的回答,有没有给前面的同学以启发呢?
总结:你眼中的不精彩恰恰是别人眼中的精彩,我们要转变态度,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话题2】情境创设:你外出游玩时突然感觉有震感。从新闻中得知不远处的山区发生地震,你会怎么做?
A.立刻回家,安全第一
B.好不容易来一趟,发个朋友圈再走
C.留下来看看能不能做些什么
总结:你的选择是什么?请阐述理由。
【话题3】任务:寻找平凡人的闪光点。
可以从亲人、老师、同学、陌生人以及新闻人物中找寻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
针对以上话题,设计评价量表(见下页表1)。
表1 “活出生命的精彩”话题评价量表设计
这一量表可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反思表现性评价是否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完成了教师评价之后,还可将此表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评价中总结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利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3.有根:遵循育人规律,创设真实情境
为学习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架是逆向教学设计的重要价值。确定了预期学习结果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及标准后,逆向设计的第三个阶段需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一步步达成目标。教师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逆向教学设计强调的情境应具有真实性,能激发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反应,以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回归生活,感悟、思考社会问题,还原文本内容与观点,在丰富而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炼观点,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把教学空间拓展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信度与效度。因此,教师在情境材料选取方面,应严格遵循文本理论逻辑,寻求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连接点,使学生在真实的具象情境中内化知识,使学习立于生活平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更加精心地为学生创设不同梯度的情境任务,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地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教材的知识逻辑,同时引领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通过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后,笔者设计“寻找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的话题,让整节课的话题探讨走向学生的生活,走向课的深度。学生的健全人格、责任意识、道德修养、法治观念等核心素养也在课堂讨论中得到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