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膏摩疗法的膏药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3-06-07钟伟兴谌祖江李义凯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膏药经方基质

钟伟兴,谌祖江,李义凯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膏摩疗法(ointment rubbing therapy)作为体表刺激疗法中的一种,具备中药与按摩的双重功效,曾与针灸、导引、吐纳等疗法并列,广泛应用于临床。经过2000 多年的发展,中国将推拿、针灸、刮痧、拔罐为代表的体表刺激疗法发挥到了极致。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以及体表渗透给药途径的广泛研究和应用,膏摩疗法在近现代中逐渐淡出医生与科研工作者的视野,临床应用不多,实验研究不足,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推广。为了探讨膏摩疗法的膏药研究现状与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建库至2022 年间发表于国内期刊有关膏摩疗法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归类和整理分析,旨在探索膏摩疗法的膏药相关文献的膏药名称、膏药类型、膏药的中药组成、膏药基质和膏药促渗剂及制备工艺等特点。以期为临床、教学和科研提供客观的文献计量学资料。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检索源,选择跨库高级检索入口,检索词为膏摩、药摩、药膏按摩、药膏外治法、药物按摩、中药按摩疗法;检索时间:建库至2022 年12 月1 日;文献类型:研究性论文(articles)和综述(reviews)。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基于数量统计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由2 位评价员按照统一的表格从纳入的文献中提取相关数据,采用Excel 2007 软件建立评价表数据库,录入文献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提取的信息包括:膏摩疗法相关文献的膏药名称、膏药类型、膏药的中药组成、膏药基质、膏药促渗剂和制备工艺。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中国知网检索到相关文献582 篇,万方数据库279 篇,维普数据库231 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262篇,合计共1 354篇。将初检获得的文献进行查重,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后共获得226篇文献。

2.2 膏药类型与经方来源分布情况

膏摩疗法相关论文的膏药类型如下:自拟膏药占57.5%(130 篇),商品膏药占16.8%(38 篇),经方膏药占17.3%(39 篇),经方改良后膏药占8.4%(19 篇)。其中商品膏药来源分布如表1 所示,共出现12 种商品膏药(38 频次),其他占15.79%(6 次),包括瘢痕止痒软化膏(璇美)、跌打万花油(敬修堂)、积雪苷霜软膏、洁士苗条霜、筋络宁软膏、玄通中药软膏,各占2.63%(1次)。

表1 商品膏药来源分布Table 1 Source distribution of commercial plasters

经方膏药和经方改良后膏药的经方来源分布如表2 所示,共出现经方21 首(61 频次),其他占22.95%(14次),包括摩腰膏、当归膏摩方、跌打万应膏、康摩膏、摩风膏、万应膏、范汪蹉跌膏兼疗金疮方、海桐皮汤、补中益气汤、缩尿丸、补阳还五汤、四磨汤、异功散、玉容散各1 次。其中,直接用原膏药的占63.9%(39 次),将其他剂型的经方改为膏剂的占29.5%(18 次);2 个膏药方采用多个经方合用(即补中益气汤+缩尿丸+冬青膏;陈元膏+冬青膏)。

表2 经方来源分布Table 2 Sources distribution of classical formulae

2.3 膏药中药组成频次分布情况

膏摩疗法相关论文的中药组成频次前20 味分布情况如图1A 所示:除商品膏药论文共188 篇论文,其中24篇论文未描述具体中药,余164篇论文共出现212 味中药,1 136 频次。前20 味中药(9.43%)共出现487 次(42.87%)。根据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的中药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图1B所示。

图1 膏药中药组成频次分布情况Figure 1 Composition frequency and class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intment

2.4 膏药基质类型

膏药基质类型如表3 所示,除商品膏药论文共188 篇论文,其中77 篇论文未描述具体膏药基质,2篇论文无膏药基质,余109 篇论文共出现15 种膏药基质,124频次。

表3 膏药基质类型Table 3 Types of ointment bases

2.5 膏药的促渗剂使用情况

除商品膏药论文共188 篇论文,其中48 篇论文未阐述是否使用促渗剂,余140 篇论文中137 篇未使用促渗剂,仅3 篇论文使用促渗剂(2.14%),分别为角质软化剂、氮酮、丙二醇。

2.6 膏药制备工艺情况

膏药制备工艺情况如表4 所示:除商品膏药论文共188 篇论文,其中84 篇论文未阐述膏药具体制备工艺,6篇制备工艺阐释不全,余98篇论文根据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和制剂方法可归类为13 种制备工艺。

表4 膏药制备工艺情况Table 4 Preparation process of plasters

3 讨论

3.1 膏药类型与来源、中药组成与分类

文献分析结果显示,膏摩疗法的膏药大体可分为自拟膏药、商品膏药、经方膏药、经方改良膏药4类,其中医家自拟或院内协定的膏药占57.5%,市售的商品膏药占16.8%,如烧伤湿润膏[1]、青鹏软膏[2]、白脉软膏[3]等,来自中医古籍或由此改良的膏药占25.7%,如冬青膏[4]、陈元膏[5]、五物甘草生摩膏[6]等。可见各医家选择膏药来源多为自拟,用药选择几乎完全取决于医生个人经验、知识和掌握的技术,针对膏摩疗法的适应症和优势病种并未形成公认、统一的用药体系。膏药的中药组成涉及19类中药,其中活血化瘀药占近1/4,可见体表刺激疗法中活血化瘀药的重要性,也反映膏摩疗法的适应症广泛。膏摩疗法的最佳适应症选择取决于膏药类型,因此,应基于大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现代技术手段,将专家或个人的直接经验和文献数据结合,运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7]等方法,进一步挖掘整理临床确有疗效甚至奇效的膏摩方或民间验方,并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将病种与分期分型相结合,病证统一,逐步探索各适应症的最佳膏药组成,寻求最有利的循证医学证据。

3.2 膏药基质种类与促渗剂使用

膏摩疗法的膏药多为软膏剂,是用中药细粉,或水煎煮,或经现代工艺提取后浓缩的浸膏,加入适合的基质,均匀混合而成的制剂。膏药应具备均匀、细腻、软滑,涂皮肤上无粗糙感,粘稠度适宜、易涂布,药物释放和穿透性较好,性质稳定,不易溶化,润滑无刺激,清洗容易,配制简单等特点[8]。膏药主要有中药和基质组成[9],基质不仅是赋形剂,同时也对药物释放与吸收有重要影响。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5 种膏药基质,其中凡士林[10]使用最多(约占3/5),油脂性基质(凡士林、羊毛脂[11]、冬青油[12]、动植物脂肪[4]、石蜡[13]、液状石蜡[14]等)占绝大多数(73.39%),乳剂[15]、霜剂[16]、凝胶剂[17]占12.9%,其余蜂蜜[10]、生姜汁[18]等占8.06%。可见油脂性基质占大多数,其保护和软化皮肤作用较强,且制作便捷,但吸水性和药物的释放、穿透性较差,且油腻性大,不易清洗,容易妨碍皮肤正常功能,临床使用不便。而乳剂、霜剂和凝胶剂较少见,其制作较复杂,但油腻性小,临床使用方便,其药物的释放、穿透性较好。文献结果提示,膏药促渗剂使用极低(2.14%),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药物的透皮吸收。这可能与某些中药本身具有促透皮作用有关[19],或与医家纯中医中药制作宣传有关。

3.3 膏药制备工艺

膏药制备工艺方面,超过1/2 为中药简单研末后与油脂性基质混合调制为软膏[20],其制备简易,但存在研末颗粒达不到条件造成使用时粗糙感明显,中药细粉难以透皮吸收等问题。简易采用水煎煮[21],或根据中药材特性采用水蒸气蒸馏[22]、水煮醇沉[23]、乙醇热回流[15]、超临界萃取[24]等现代制剂工艺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并制成乳剂或凝胶剂,提高中药有效成分浸出及透皮吸收率,便于临床使用。绝大多数是通过各种传统或现代制药工艺提取多种中药有效成分来制作膏药,极少数是直接运用中药单体制成膏药(如积雪苷软膏[25])。可见膏药制备工艺并未统一标准,各医家根据自身经验和技术选择适合自己的制备技术,不利于膏摩疗法的标准化、推广应用和临床研究。此外,可适当加入防腐剂、透皮吸收剂、保湿剂、抗氧剂等,以提高临床疗效和延长保存期。

4 结论

膏摩疗法将膏药与按摩有机结合,一方面,按摩促进了膏药透皮吸收,提高了膏药的疗效;另一方面,膏药提高了按摩的疗效,同时也扩大了按摩的治疗范围。从目前研究来看,针对膏摩疗法的适应症并未形成公认、统一的用药体系,其临床研究证据力度不足。膏药基质大多数为油脂性基质,虽制作简便,但临床使用不便,且对药物的释放、透皮性较差。此外,膏药促渗剂使用率极低,可能限制了药物的透皮吸收;超过半数的膏药制备为中药研末后与油脂性基质混合调制,并未充分利用现代制药工艺进行制膏。

目前,研究存在“临床疗效研究泛滥,关键实验研究缺乏”的问题。膏摩疗法研究涉及膏药中药组成、基质种类和制备工艺等,以及手法种类、作用频率和时间等,及两者的相互作用、联合其他疗法作用等。应进一步规范膏药的辨证使用,及膏摩疗法的操作标准;进一步创新制备工艺,多采用凝胶剂、乳膏剂,方便临床使用,有利于药物成分释放与透皮吸收。此外,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关键机制,一方面膏药有效成分在病变局部与全身的作用,另一方面手法对膏药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26],包括药物透皮吸收、释放、穿透进入血液循环等各环节。目前针对膏摩疗法各适应症仍未形成公认、统一的膏摩疗法膏药和手法治疗方案。在手法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作用力等关键参数上研究更少,且采用模糊的半定性指标,不利于手法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此外,超2/3 的膏摩疗法研究涉及联合疗法,不利于体现膏摩疗法的确切疗法及探究生物学关键机制。正如2021 年公布的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27]——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起效的生物学关键机制是什么?中药炮制理论及减毒增效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不同于针灸、推拿、拔罐、功法等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体系,膏摩疗法是中药与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的结合,同样面临着上述问题,且存在着更为严峻的现状。此外,在促渗剂的规范合理使用、膏摩疗法与薄贴疗法的机制差异、膏摩疗法的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传承创新方面,进一步挖掘古籍文献,系统整理关于膏摩疗法的知识图谱,梳理历史发展,逐步形成几支具有影响力的膏摩疗法传承流派,及代表性人物和代表性著作,并鼓励各推拿流派挖掘发展本流派的膏摩疗法部分。在研究方面,重点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膏摩疗法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并逐步探索其适应症和相对禁忌症;探索膏摩疗法的关键生物学机制,尤其是中药外用膏剂与手法的相互作用。在学术组织方面,可在各中医药学术团体中独立设置膏摩疗法研究方向,或下属于推拿分会或中医外治法分会等,定期召开相关主题的学术会议。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膏药经方基质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复配及验证
小膏药,大学问
注意细节用膏药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不同栽培基质对一品红扦插苗的影响
直干蓝桉容器育苗基质的选择
祖传膏药批发
经方治疗急症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