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视角下安徽省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2023-06-07涂诗琪陶群山魏骅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医药卫生公平性资源配置

涂诗琪,陶群山,魏骅

(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助推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改善了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2022 年《中医药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机制,中医药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中医药服务范围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明显增强[1]。同年安徽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印发,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中医药强省,努力争当引领中医药发展的先行者,基本建成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治理高效、覆盖全民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2]。

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成为建设全国领先的中医药强省的重点评价指标,安徽省具有悠久的中医药文化,但基于已有的文献研究[3-5],安徽省在中医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较全国相比仍处于中低水平。基于此,本研究利用卫生资源集聚度对安徽省中医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做出评价,用地理地图对安徽省中医卫生资源集聚水平做出可视化分析,发现安徽省中医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为“十四五”时期优化安徽省中医卫生资源布局,提升中医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指标选取

通过《中医药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展指标的内容和阅读已有的相关文献,在数据的客观性和可得性的基础上,本研究以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两个维度来衡量安徽省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其中,物力资源层面选取中医类医院数、中医类医院床位数两个指标来衡量;人力资源层面选取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中药师数两个指标来衡量[4-7]。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9-2021 年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系统发布的统计数据,各年份地市常住人口和地理面积数据来源于2018-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安徽省统计年鉴》及中国人民政府网站上的公开数据。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安徽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 年)》将安徽省16 个地级市划分为3 个医疗服务区:皖南,包括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池州市、黄山市、宣城市和安庆市;皖中,包括合肥市、六安市和滁州市;皖北,包括宿州市、淮北市、蚌埠市、亳州市、淮南市和阜阳市。

1.3 研究方法

1.3.1 集聚度 集聚度法通过计算区域面积上的卫生资源量和人口数量,将区域的不公平性进行分解和数字化表达,评价时可以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和地理规模对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影响[8]。因此本研究采用卫生资源集聚度来反映安徽省中医类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卫生资源集聚度(Health Resource Agglomeration Degree,HRAD)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HRADi用来表示某地区i的卫生资源集聚度,HRi是某地区i拥有的卫生资源数量,Ai是某地区i的土地面积,HRn是上一层次区域的卫生资源总量,An是上一层次区域的土地总面积。

人口集聚度(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Degree,PAD)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ADi是某地区i的人口集聚度,Pi是某地区i的人口数量,Ai是某地区i的土地面积,Pn是上一层次区域总人口,An是上一层次区域土地总面积。

用HRAD 和HRAD/PAD(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来评价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当HRADi=1且HRADi/PADi=1时,表示该地区基于地理和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处于绝对公平状态;HRADi<1 代表该地区拥有的卫生资源按地理面积配置不足;HRADi/PADi<1 代表该地区拥有的卫生资源量相对于该地区人口不足。

1.3.2 Geoda 地图可视化 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是指资源在不同空间位置上配置的公平性,仅仅使用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方法难以直观展示卫生资源的具体分布状态。地图可视化能够将地理信息的数据与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相融合,通过分析空间属性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卫生管理,更好的揭示空间内资源的分布特征[9-10]。优势在于能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发现内在规律,并对成因进行分析,协助识别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具体区域,提出干预决策,使研究结果更加真实、科学。方法为将安徽省矢量地图导入,匹配相关数据,设置分割点,生成地图。用区域颜色差异在地图中直观显示不同地理尺度下卫生资源的分布状况。

2 结果

2.1 安徽省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时序特征

2018-2021年安徽省3大区域中医药卫生资源集聚度时序值分别见表1-3。

表1 皖北医疗服务区中医药卫生资源集聚度时序表Table 1 Time series of concen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ealth resources in northern Anhui medical service area

表2 皖中医疗服务区中医药卫生资源集聚度时序表Table 2 Time series of concen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ealth resources in central Anhui medical service area

表3 皖南医疗服务区中医药卫生资源集聚度时序表Table 3 Time series of concen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ealth resources in southern Anhui medical service area

皖北地区2018-2021 年间按地理配置的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集聚值均大于1,这表明皖北地区按地理配置的中医药卫生资源处于较优状态。按人口配置的中医药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集聚值总体在0.67~0.98 之间,均小于1,但自2018 年以来各指标值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越来越接近于1。这表明皖北地区基于地理的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较优,基于人口的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正在得到改善,逐年越来越好。

皖中地区2018-2021 年间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状况较皖北地区有所不同。皖中地区在按地理和人口配置下的集聚值差别不大,医院数集聚值自2019 年开始小于1 呈下降趋势,中医床位数集聚值均大于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集聚值在2020 年均下降不足1,中药师2018 和2019 年按地理配置的集聚值为0.987 9 和0.994 6,接近于1,2020 年以后开始大于1,这表明皖中地区除在中医院配置上较为不足,其他配置无论按地理还是人口规模配置均维持在较好状态。

皖南地区较皖北地区相比情况截然相反,2018-2021 年间皖南地区按人口配置的的中医药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集聚值均大于1,这表明皖南地区按人口配置的中医药卫生资源处于较优状态,从按地理配置的角度上来看,各指标集聚值在0.67~0.99 之间且集聚值随着时间的增长有小幅下降,其中以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值最低,截止2021年仅为0.677 8,这表明皖南地区按地理配置的中医药卫生资源公平性不佳,且短时间内未得到改善,以人力资源层面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状况最为明显,公平性需要进一步提升。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3 大区域间基于地理分布和人口规模的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水平有所差异,皖北地区按人口规模配置的中医药卫生资源不及按地理配置,但情况正逐年提升;皖中地区基于人口国民还是地理分布的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皆较为均衡,公平性较优;皖南地区按地理面分布的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远不及按人口规模配置,且公平性随时间变化没有得到改善,亟需重视。

2.2 安徽省2021 年各地市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2.2.1 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各市资源集聚度 2021 年安徽省各地市间中医类卫生资源集聚度及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见表4。从医院数来看,合肥市的HRAD 值最高为2.062 3,六安市的HRAD 值最低为0.416 6,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645 7,有7 个城市HRAD值均大于1,其余城市在0.41~1之间;从床位数上来看,合肥市的HRAD 值最高为1.791 6,黄山市的HRAD 值最低为0.271 1,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520 5,有8 个城市HRAD 值均大于1,除黄山市外,其余城市集中在0.5~1之间;从中医(助理)执业医师数来看,阜阳市的HRAD 值最高为1.999 8,黄山市的HRAD 值最低仅为0.296 0,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703 8,有9 个城市HRAD 值均大于1,其中皖南地区的池州、宣城和黄山市HRAD 值不及0.5,中医执业医师卫生资源亟需改善;从中药师数来看,芜湖市的HRAD 值最大为2.047 1,池州市的HRAD值最小为0.470 0,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577 1,有8个城市HRAD 值均大于1,其余城市均在0.5~1 之间。综合以上可以看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公平性差距最大。

表4 2021年安徽省各地市中医类卫生资源集聚度及其人口聚集度的比值Table 4 The ratio of TCM health resources agglomeration and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in various cities in Anhui Province in 2021

2.2.2 按人口规模配置的各市资源集聚度 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情况有所不同。从医院数来看,皖北地区亳州、宿州和蚌埠市大于1,皖中地区合肥市HRAD/PAD 大于1,皖南地区除芜湖市以外HRAD/PAD 的值均大于1,最大值池州1.874 6 与最小值淮北0.474 0 相差1.400 6;从床位数来看,皖北的淮南市不及0.5,宿州、淮北市和皖南的黄山市不及0.9,其余城市均大于或接近于1,最大值亳州1.246 8 与最小值淮南0.428 1 相差0.818 7;从中医执业医师HRAD/PAD 的值来看,除淮南市值最低为0.634 9 外其余城市均接近于1,最大值铜陵1.139 8 与最小值淮南0.634 9 相差0.504 9;从中药师HRAD/PAD 的值来看,皖北地区各市和皖中地区的合肥市及滁州市均不及1,皖南地区除马鞍山市为0.828 2 外其余城市均大于1,最大值黄山1.975 2 与最小值宿州0.497 1 相差1.478 1,有半数以上城市按人口规模配置的中药师水平不及1,中药师的资源配置公平性有待提升。

2.3 安徽省中医药卫生资源的空间差异性分析

在对2021 年安徽省各地市中医药卫生资源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将各指标的卫生资源集聚值关联安徽省矢量地图,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分类,对相似值进行最优组合使组别之间差异化,从空间上更加清晰直观的展现出安徽省中医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空间差异。图1-4分别为安徽省中医类医疗机构资源集聚水平分布图、安徽省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资源集聚水平分布图、安徽省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集聚水平图、安徽省中药师集聚水平图。可以看出:2021年安徽省16个地市间按地理面积配置的中医卫生资源差异明显。合肥、阜阳、亳州、芜湖和马鞍山市卫生资源集聚情况较好,各指标卫生资源断点值分别在1.367、1.280、1.141、1.432 上,处于较优等级;池州、黄山和宣城市3市各各指标卫生资源集聚值在断点值分别在0.776、0.669、0.709、0.877 以下,处于最低等级,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尚不足。

图1 中医类医疗机构集聚水平分布Figure 1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agglomeration in TCM medical institutions

图2 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集聚水平分布Figure 2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bed agglomeration in TCM medical institutions

图3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集聚水平分布Figure 3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agglomeration of TCM practicing(assistant)physicians

图4 中药师集聚水平分布Figure 4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agglome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ists

综上,安徽省中医药卫生资源存在着空间分布规律,皖北地区各市的医疗资源集聚性明显高于皖中、皖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合肥、芜湖和阜阳卫生资源集聚水平也相对较好。

3 安徽省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3.1 南北区域按地理面积配置与按人口配置的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相悖

根据安徽省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时序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按地理配置与按人口配置的中医药卫生资源公平性存在较大差异,皖北区域按地理分布的资源可及性优于按人口分布,皖南区域按人口分布优于按地理分布的可及性,且区域间按地理配置较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差距更大,更有待改善。区域间的较大差距会受到地理和人口对资源配置的影响[11],在平原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主要受到人口规模的影响,而在人口较少的山区,地理面积是影响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主要因素。安徽省地理特征呈现皖北地区为平原,皖南部分地区为山区。皖南部分地区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地理面积广,人口分布稀疏,卫生资源总体缺乏,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较差,但与集聚人口相比相对过剩,而皖北地区实际上人口密集但人口流动量大,常住人口就医需求基本能满足,尽管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不及按地理分布的公平性,但总体资源配置水平较好。

3.2 安徽省中医药人力资源的公平性有待提升

基于16地市间的分析结果,安徽省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不佳,存在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配置差距明显,按人口规模配置的中药师不足的问题。结合已有文献研究,安徽省与全国中医药综合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且主要在人力资源方面[12],当前急剧增加的中医药服务需求量和中医药人力配备不足之间的矛盾使得现有的中医药资源无法有效满足中医药服务需求。根据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的数据,中医类医院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44 人,仅微微超过安徽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每千人口中医职业类(助理)医师数0.40人的要求[13],未达到我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2020年每千人口中医职业类(助理)医师数0.48人的标准。中医人员配置的相对不足会进一步影响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发展,安徽省应该进一步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优化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

3.3 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空间集聚性明显。

根据安徽省中医药卫生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可以看出,皖北、皖江及皖南地区呈现出明显差异性和地区集聚现象。由于卫生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正向效应,经济发展必然影响政府财政收入,从而影响卫生投入[14]。而地处皖中地区省会城市的合肥,以及靠近皖中地区和江苏省的芜湖和马鞍山市,这些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医疗服务设施建设较完善,所以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多集聚于此。除此之外,中医医疗资源集聚性还与人口密集程度和当地中医文化氛围浓厚度有着密切关系,地处皖北的亳州和阜阳人口基数大且依托华佗故里布局着中医药产业,经济发展较好且有着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卫生服务需求正不断增大,带动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提升。

4 对策与建议

4.1 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间差异化卫生规划

实行以供给侧为导向的卫生资源配置,卫生资源规划通常以人口为参照标准配置,对地理面积、服务半径对医疗资源可及性的影响考虑较少[15],使得安徽省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显然优于按地理分布的可及性。为了保证中医类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公平性,更好地提升中医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单从服务半径或人口密度某一方面来布局卫生资源配置略有片面[16],因此卫生部门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时要因地制宜,在注重服务成本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兼顾地区特点,考虑人口密度和地理可及性对中医卫生资源产生的影响,以中医服务需求相结合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标准。针对皖北的一些服务人口较多的城市,加强资金投入建设和中医药人才引进以保证中医药资源配置与服务需求相匹配,针对皖西大别山、皖南山区等边缘、贫困山区因地理环境所导致的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可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等信息化中医平台引导就诊需求,提高落后地区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17]。

4.2 壮大中医人才队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中医人才队伍的建设将直接影响到中医服务的开展,影响到居民中医服务的需求量。经济因素对中医类人力资源能产生明显的影响[18],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大对中医人力资源的投入,完善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中医药人才体系,以中医的人才队伍壮大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中医药服务能力升级,具体来说:一是要在人才的培养上依托中医重点项目和建设工程建立健全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地方高校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完善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二是要在保障激励上通过适当提高中医药人员薪酬待遇、完善福利和补偿机制等措施引进和留住中医药人才;三是要完善中医药人才管理和流动的机制,通过对农村基层缺乏的中医药人才采取倾斜性帮扶政策、设定基层特岗人才引进项目等,推动中医药人力资源均衡发展[19]。

4.3 充分发挥辐射作用,促进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协调发展。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具有辐射效应,通常以较强的发展城市为基点,通过其经济、文化、人才等资源优势辐射周围城市[20]。适当将医疗卫生资源向非中心城区疏散、建设高水平医疗平台,有利于增强向全省的中医医疗服务辐射能力。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安徽省“北华佗,南新安”的中医药特色优势,对各区域中诸如合肥、芜湖和阜阳中医卫生资源较好的地市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经济或中医文化氛围带动周边区域卫生资源发展,缓解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均。另一方面,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紧密合作,加强与中医资源配置薄落地区医疗平台合作,帮助提升医疗水平。除此之外,要进一步推进中医类医院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发挥优质中医药资源辐射作用,让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有效引导居民能够就近享有中医医疗服务,使现有中医卫生资源效用最大化,从而带动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提升,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医药卫生公平性资源配置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一种提高TCP与UDP数据流公平性的拥塞控制机制
公平性问题例谈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关于公平性的思考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