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滋有味”考场作文的技法指导

2023-06-07叶敬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1期

叶敬国

内容摘要:写考场作文如同厨师做菜,讲究“有滋有味”。“有滋有味”的作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结构形式,都会给人留下比较美好深刻的印象,从而得到比较理想的成绩。怎样指导学生写出“有滋有味”的考场作文呢?本文从文章的素材、首尾、点题、结构、情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于提高学生考场作文水平有较大帮助。

关键词:考场作文 “有滋有味” 技法指导

厨师做菜,如果用心,做出的菜形色香味俱全,食者会赞不绝口;如果马虎,做出的菜无形无色无好味道,食者则会如同嚼蜡,大皱眉头。写考场作文就如同做一道菜,厨师做出佳肴靠的是厨艺,而学生要写出“形色香味”俱全的“滋味作文”,靠的是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和比较熟练的写作技法。

写作技法很多,本文主要探讨指导学生写出“有滋有味”考场作文的五种技法。

一.特色与品位:让素材“有滋有味”

选材,最忌讳“英雄所见略同”。

选材要有特色与品位。“特色”,主要指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品位”主要指文化品位、思想境界。有特色有品位的作文,给阅读者以新鲜感和厚重感,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比如某考生在《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中写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警察父亲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故事,十分感人,时代气息浓郁。一位考生在《你是我生活的阳光》写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一书犹如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教会了我用一颗细腻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全文视角独特,清新动人。

请看一篇例文:

你无比珍贵

花开一季,亘古留香;执笔一段,青丝成往。记忆的变幻间,唯有那一杯外婆亲手煮的茶,无比珍贵。

茶叶是外婆亲手制成的。小时候回乡下,常见外婆忙于制茶。采茶、晾菁、走水、浪茶、炒菁、揉捻、捡枝、烘干……道道工序下的简单的茶叶,是时间的沉淀,更是匠心的凝结,珍贵无比。

然而,真正费心的,是煮茶。一杯好茶不仅在于茶叶的品质好,取水也是一门讲究。普通的白水,激不出茶香;唯有山泉,才能荡出茶最本质的韵味。

温杯洗茶,外婆做得细致认真。片片茶叶在水中渐渐舒展开,上下飞舞,浅白的泉水被橙色晕染,终成明黄。

小时候我不懂茶的珍贵,只是闻着茶香想喝罢了。外婆总是笑着轻轻点一下我的额头,端来一套瓷杯,将茶水缓缓倒出。明黄的水落在雪白的瓷杯中,煞是好看。

我急不可耐地接过瓷杯,便一口饮尽。每每想要再讨一杯时,外婆总摇头拒绝,她小抿一口,道:“心若动,茶便是飲品;心若静,茶便为境界……孩子,你还小,不懂这茶的珍贵啊。”

我确实不知茶的珍贵,却眼馋那杯茶,之后也就学聪明了,不再一口饮尽,而是抿一口,含在嘴中,过一会儿才咽下。外婆见我如此 只是笑笑,没有说话。但自那以后,一杯茶喝完了,外婆总会再为我斟上一杯。时间久了,倒也能品出些茶韵来,我突然有些明白其“珍贵”在何处了。

……

茶为何珍贵?

其实,珍贵的不是茶,而是外婆的爱和用心。

你——如茶水般耐人寻味的爱,无比珍贵。

这篇考场佳作选材新颖,详写了外婆制茶、煮茶、洗茶、倒茶以及评价“我”喝茶的过程,行文从容稳健。文章将“我”泡的茶与外婆泡的茶的味道进行对比,发掘出“珍贵的不是茶,而是外婆的爱和用心”的主旨,立意深刻。

二.凤头与豹尾:让首尾“有滋有味”

精彩的开头,别开生面,新颖别致,具有震撼力、吸引力,会让人产生一种欲读而后快之感。而精彩的结尾如同“豹尾”,笔法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无限回味。写好文章的开头、结尾并不是很容易的事,要讲究技巧。开头的方法很多,比如开门见山法,引用经典法,精辟修辞法,巧设悬念法,场景描写法,巧用倒叙法,等等。结尾方法也不少,如卒章显志法,首尾呼应法,景物烘托法,出人意料法,含蓄深刻法,升华主题法,等等。

开头结尾贵在创新。一考生写作文《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叙写在湘西凤凰古城美景的映衬下一位热情船夫的故事,赞美了湘西淳朴的民风和当地人民对故土的热爱。其开头结尾令人十分欣赏:

开头两节:

青山,绿水,小船儿。

船夫,长篙,人情儿。

结尾两节:

微笑,湘韵,热情人。

背影,风景,我流连。

开头统领全文,结尾总括全文,首尾句式整齐,精妙相应,令人拍案叫绝!

开头结尾需要升格。某生作文《瞄准自己的靶心》的开头是:“靶心,即靶子的中心。一般指射击的目标,或矛头所指的地方。瞄准自己的靶心就是要找准前进的方向,也可指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难题,就是背诵苏轼的词《定风波》,开始时总找不到靶心,但后来我还是找到了。”结尾是:“找到靶心的感觉真好。”此文开头中“靶心,即靶子的中心。一般指射击的目标,或矛头所指的地方。瞄准自己的靶心就是要找准前进的方向,也可指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是照抄了作文提示语,这是考场作文之大忌。而结尾看似与开头呼应,实则草率、马虎。

对这样的开头和结尾,我们可以进行修改升格。请看升格后的开头、结尾:

开头:窗半开着。一缕阳光斜射进屋,在地板上留下一道金色的痕迹。风吹入,绿叶微颤,摊在桌上的书页翻动了一下,又无力地落回了原处。明天要考《定风波》了,我还没有背会。我知道,面前的这首《定风波》就是我今天要啃的“骨头”。

结尾:我又坐回桌前,带着自己的靶心,捧起语文书,诵读,领悟。

升格后的开头,运用环境描写烘托自己烦躁的心绪,交代事情的起因,也设置了一定的悬念。升格后的结尾简洁明快,再次点题,与开头相呼应,描写了一个我背书的画面,营造了幽雅的意境,令人回味。

三.明点与暗扣:让点题“有滋有味”

中考考场上扣题不紧的作文屡见不鲜。原因之一是考生不善于点题。而恰当点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避免给阅卷老师造成扣题不紧的不良印象,还可以在作文偏离“轨道”的情况下“应急救场”。

点题的方法有不少,比如:

多位叠加法。点题的位置,可以开头,也可以在文中,还可以在文末。多位叠加,就能达到点题充分、紧扣题旨的效果。考场作文点题次数一般不要少于三次。

明暗结合法。点题可以是直击完整题目或截取题目关键词的“明点”,也可以是扣住题目进行表述但没有出现题目或题目中的关键词的“暗点”。不能只有“暗点”而没有“明点”。明暗结合,扣题会非常充分。

独立成段法。把用于点题的语句以独立成段的形式表达,这是非常醒目的点题方式。

请看下文:

生活因旅行而精彩

①收拾行囊,披上外套,踏出家门,便开始旅行。在旅途中,我可以遇见不同的人,碰见不同的事,见到不同的景,有着不同的心情。新疆的喀纳斯,云南的侗家寨,暹粒的吴哥窟,普吉的黄金岛……

②夏日炎炎,在这个本该向北避暑的季节,我和父亲却来到东南亚的柬埔寨暹粒……

③就在我快忍受不了这里的环境时,父亲带我去了吴哥窟。那是柬埔寨的一处皇宫遗址,石制的殿堂与长廊恢弘大气,壁画优雅精致,纹饰繁美复杂,一切都令人赞叹不已。但逛了一会儿后,我似乎看惯了那些宫殿,产生了审美疲劳,觉得那些遗址只是一堆坍塌的石头。我心里不禁想:我在做什么?我不远万里,忍受这里简陋的环境,只是来看一堆坍塌的石头?

④父亲似是看出了我的不耐烦,但他没有说什么,只是带我去了另一处宫殿——女王宫。刚进女王宫,我便不耐烦了,眼前又是一堆坍塌的石头。我便带着抱怨对父亲说:“我们回去吧,没什么好看的。”父亲笑笑:“来都来了,就进去看一眼再走。”我无奈,便走了进去……然而,就是这样的根系,却长成一棵五六米高、腰围需要三人合抱的参天大树。

⑤我不禁被这一奇观深深地震撼了!我连连惊叹生命的伟大!

⑥这时我终于明白了:吴哥窟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不仅在于它建造技艺的高超和工程的巨大,还在于它的生机,它生命的延续。

⑦感谢爸爸,是他让我明白了旅行的真谛。旅行不在于它的娱乐性,而在于它带给我的丰富经历与深刻感悟。

上文没有直接点到题目中最关键的词语“精彩”。倘若在第①节后面添加“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经历,造就不一样的精彩”,在第③节后面添加“这样的旅行,还有什么精彩可言?”,在第⑥节添加“爸爸是要告诉我,旅行的精彩,绝不是锦衣玉食,也绝不是热闹好玩,而是对生命的感悟。”在第⑦节后面增加第⑧节:“我的生活,因为旅行而精彩。”这样点题就变得非常充分,既有明点,又有暗扣,全文也就真的“精彩”了。

四.款式与眼波:让结构“有滋有味”

考场作文要讲究“颜值”,这里所说的“颜值”是指作文的“款式”,即比喻恰当、得体、新颖的小标题。给文章拟写恰当的小标题,可以更好地展示写作才华,可以让作文思路更清晰,结构更精巧。而且,小标题会产生正向的“眼波”,让读者眼前一亮,心头一动。小标题的类型比较多,如时间型、地点型、动作型、声音型、评价型、诗句型等等。

“诗句型”小标题要求比较高,但效果非常好。请看下面的作文: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1.玉研轻磨,洁白的宣纸徐徐展开,镇纸一落,狼毫小笔轻沾乌墨,临于纸上。细碎的研墨声伴随着浅浅的墨香,慢慢升騰起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2.依稀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3.才是垂髫稚童的我瞪着大大的双眼,好奇地盯着我纤小柔软的手中那漆黑坚硬,犹如永不会被摧毁的墨,在同样漆黑坚硬却温润如玉的砚台上,被细细地研磨着,发出细细碎碎的“沙沙”声。于是坚硬如铁汉的墨在温润清冽的水的包覆下,一寸一寸地化刚为柔,消融于水,将自己的形体缓缓注入纸中,实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4.沙沙……

5.稚嫩的研墨声在记忆深处缓缓流淌,我的心中,激起了小小的梦想。

6.时过境迁,垂髫稚童日渐长大,已是金钗之年,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原本澄澈的心境,变得日渐烦躁起来。

7.终于一日,我忍不住压力,把试卷撕了个粉碎,无助地趴在桌子上却哭不出来,就在此时,转头看去,却望见:一切清朗无尘,洁白的宣纸早已静静地等待着,那浸满了墨液的的小笔的沾泽宠信……

8.再也忍不住了,颤抖着用已不再纤小的手握紧了那已被磨得温润无比的墨,在光润了不少的砚台上,又一次细细碾磨。粗糙的磨砺的感觉随着指尖一寸一寸地传透了全身,酝酿了许久的泪终于下来了,我懂了,我应该学墨:尽管被磨砺了无数次,但依旧保持着它的坚毅刚强。

9.沙沙……

10.粗砺的研墨声在记忆深处愈演愈烈,我的心中,又拾回了儿时的梦。

11.现在已是豆蔻年华的我,经过无数个日子的奋斗,终于坐在了这里,决定我人生命运的中考考场上。心情已不再紧张,脑中勾勒出一副清晰的画面:

12.前一秒还被笔端束缚着,那如同永远都会坚硬如铁的墨汁,却在接触柔软而洁白的宣纸的那一刹那,仿佛瞬间被点燃了似的,快速地渲染开来,显得轻盈而优雅。笔尖在纸面上回旋、跳跃,留下一个个迷人的文字,淡淡的水汽从鼻腔中缓缓呼散出来,渐渐朦胧了眼前。耳畔仿佛又响起了那熟悉的声音:

13.沙沙……

14.细碎的研墨声伴随着浅浅的墨香,慢慢升腾起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是它给予了我梦想,是它激励我前进,因为有它,我才得以恣意挥洒着青春,无怨无悔。

上文原来是有小标题的,第1,2节之间的小标题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第5,6节之间的小标题“锦瑟无端五十弦”,第10,11节之间的小标题是“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再读一下添加了小标题的作文,感觉就不一样了。第一个小标题引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中的第一句,暗指自己与墨与砚台的初次相遇;第二个小标题引用唐朝诗人李商隐《锦瑟》一诗的第一句,暗示自己因学习的压力而产生烦恼,这个标题表明了行文的波折,使文章更加吸引人;第三个小标题引用宋朝词人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中的句子,表达的是执着前行、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心。三个小标题既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又表明了自己练习写字的历程,还显现了习字对自己人生的历练,充分展示了小作者的才华,增添了全文的文采,提升了文章的价值。

五.温度与深度:让情理“有滋有味”

“有温度”,指的是作文要有比较鲜明的情感倾向,以情感人。“有深度”,指的是作文要有比较恰当的分析思考,主题深刻。

让文字“有温度”的常用技法有:营造生活情境,描绘生活画面;恰当议论抒情,强化情感表达。比如作文《幸福的感觉》中的一段文字:“我于是搂紧他的脖子,紧贴在他的背上,那宽阔坚实的脊背让我感到格外安全。我嗅着父亲的气息,那是夹杂着汗味的温暖气息,让我倍感幸福。父亲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着,根根白发格外醒目,以前从未仔细端详过父亲,还以为他依旧同我小时候那样高大,没想到父亲竟也老了许多。”这是一个有温度的画面,是对父爱的深情展现,感人至深。同时,小作者也对父亲的白发进行了简洁的议论,突出了父爱。

让文字“有深度”的常用技法有:

1.关注人物背后的人性。

例文(略):

上文中写制伞老人在喧嚣世界中平静的心态、几十年的坚守,都闪烁着人性之光。

2.关注故事背后的哲理。

例如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莫顿·亨特把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上升到“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人生思考,给读者深刻的启迪。

3.穿插恰当的议论抒情。

比如前文《坚守初心》中通过“而这位老人,在这喧嚣的世界中能让自己静下心来,让时光慢下来,并且像那不易变形的通木一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多么令人敬佩啊”这一句进行恰当的议论抒情,深情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也深化了主题。

综上所述,考场作文题目丰富多变,灵活运用以上写作技法,才能使作文更加“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