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阅读促进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

2023-06-07周普英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1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写作教学初中语文

周普英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阅读教学,考试中写作的比重却超过了1/3,足以说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本文从作文课堂的现状、读写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读写教学相结合在实施中的困难、读写教学相结合在实施中的可行性建议,四个部分探讨了为什么要把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怎么样用阅读促写作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读写结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1]从这里不难看出,新课标中对初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陈述的很清楚,学生有了大量的阅读内容做基石,通过运用语言文字,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2]阅读重在讲求什么?求吸收。写作重在讲求什么?求表达。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语文教育家都重视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大多数一线教师也有相应的意识了。但是在具体实施之中,差强人意。为了达到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探讨出阅读教学促进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可以给一线的初中语文老师一些必要的帮助。

一.作文课堂的现状

(一)学生现状

大多数学生对写作感到恐惧,没有辞藻的积累,也不具备对句子恰当表达的能力,就连讲述一个故事,学生们也颇觉为难。在学生的作文里,很难看到真情实感的流露,有时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要求,胡编乱造,或是生搬硬套,照搬作文书里的优秀范文,又或者网络百度相应资源。学生头脑里缺乏生活素材,不知道如何写作。

(二)教师现状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们一般是将阅读和写作分开教学和指导的。即使有些教师能够看到以阅读促写作,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有很大提升,但是考虑到实际实施时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语文素养水平,很多教师会放弃读写的结合。因此,写作内容的安排显得比较随意,可以是教辅上的一个作文内容,也可以是教材里的写作要求。老师们也表示不知道怎么样上好作文课。故而,作文课的效果是不理想的。

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一)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表述了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表明语文学习四要素——听说读写,缺一不可,也不能偏颇。听和说是表达与交流的展现,读和写是考核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找出关键词,中心句,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作者通过哪些语言表达出来的?用什么方式进行表达?进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表达技巧。“写作则是学生通过使用阅读所学来的写作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感受。”[3]因此,通过阅读课堂的教学来促进写作课堂的教学是必要的。

(二)新中考的要求

在初中语文考试中我们常常都会发现,阅读与作文的分数往往都是试卷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分数,因此很多教师都认为得阅读和写作者得天下,所以就单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说,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通过阅读一篇文章可以学会锤字练词,体会作者情感,进行价值观的塑造。考试中作文的分值50分,如果在写作中有精美的表达,标高的立意,写出真情实感,何愁不高分?

三.阅读教学促进写作教学的困难

明确了以读促写的重要性后,我们需要花费很多的课例和很长的课时,去破解这种教学阻力。

(一)学生的生活体验较少

新课标中:“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1]可见,创作来自于生活。现在的学生普遍欠缺对身边事物的细致观察以及深入思考。由于繁重的学业负担使得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很少。放假期间,学生多数时间都是繁多的作业给侵占,所以学生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体验生活,获得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方式多为课外阅读,一些学生不能做到博览群书,导致阅读广度和阅读的深度达不到。此外,很少有学生在独立课外阅读时进行有效思考,更别说剖析文章立意和构思,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基本上只做到了摘抄好词好句,流于表面。

(二)教科书中写作教学设计少

在现行部编版教材中,每一个单元中安排一个写作教学。每本教科都是6个单元,有6次写作教学。而新课标要求的每学年要进行不少于14次的训练。学生的写作练习的机会较少,得到相应的写作方法指导就相应减少了。

(三)教师的读写结合用的少

由于教师受到自身教学技能或者个人职业素养的影响,没有将阅读与写作及时的结合在一起。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生品析了妙词佳句之后,没有让学生进行有效仿写等等。即使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积累了相应的字词句,但是不会仿写或者扩写等方法,也不能较好完成写作练习。若在平时的学习中,有阅读文本可以依托,有模仿的实例,学生的写作更容易上手,降低了写作难度,会相应增加写作的兴趣。并且作文首先是模仿,然后才有创造。学生不用绞尽脑汁地去想素材、想表达方法,活学活用,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相应地提高。

四.阅读教学促进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实施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仿写扩写开始

学习主动性是学习成果好的最有力的保证,教师要帮助学生们在写作方面达到与其相匹配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已有认知水平,使得难度适中。通过阅读教材中有趣的例句,给学生提供活生生的例子是十分有必要的。从照样子写句子等仿写开始,或者通过加形容词,加副词修饰语等进行扩写,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仿写排比句、比喻句等

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时,有这样一组排比句。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时值学生们正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于是正好要求学生们分析保尔的人物特点,仿写一组排比句。有同学这样写道:保尔·柯察金,有着明确的阶级立场,有着激昂的革命情懷,有着顽强的钢铁意志,抒写出了爱党爱人民的壮丽诗篇。

2.仿写内容需抓住人物性格特点

在描写人物时,需要抓住特点来展开。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一文中,对父亲的描述,“父亲是个胖子,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慢慢探身下去,两手攀着上面……”通过运用外貌和动作等,描写出了父亲用肥胖且笨拙的身躯,艰难走到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的故事,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学习完这篇课文,进行小练笔,《我最喜爱的老师》,重点描写出他的特点。写作指导: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习惯等方面展开。有同学在习作中这样写道:新学期伊始,咱们班要换语文老师,听说是大名鼎鼎的Z校长。我的脑海里不由自由的浮现出一个场景,只见她站在操场上,大着嗓门喊道:“那个谁谁谁,没有穿校服?…这是哪个班?跑步都跑散了……”以往我们看到她,都是绕道走,能避多远就避多远。没想到,她马上要成为咱班的语文老师,想到自己语文成绩不佳,我心里一阵发怵,只能暗叫不好。……只见她抱着一本语文书,脸上挂着满面的笑容,踩着一双高跟鞋,踢踏踢踏地走进教室。她柔声说道:“同学们,语文其实非常有趣,大家不要害怕语文,我希望同学们和我一起学好语文,让我们共同打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说完她给我们讲了很多语文小笑话,她一边笑得合不拢嘴,一边用手拍打着自己的小肚子。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嘴角裂开向后仰,红彤彤的短发像一顶红色的帽子戴在她的头上。她的哈哈哈的笑声不断的传到我的耳中……你瞧,这篇习作中,充分地使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并且将比喻句自然融入,将Z校长的一言一行,时而严厉,时而可亲的人物形象瞬间立起来了。

3.扩写时要调动多种感官

在扩写时,除了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之外,还可以调动多种感官,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角度来描述某一物体,会带给我们一个全面的,多方位的展示。如描写香蕉。不妨可以这样来表达,香蕉穿着黄黄的外衣,弯弯的像一轮弯月;轻轻一摸,表面凉凉的,滑滑的;呲的一下剥开,露出白色的果肉;靠近一闻,一阵香气扑鼻而来,让人直流口水;忍不住咬上一口,满口都是果肉,甜津津,软绵绵,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分别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通过多感官的运用,更好呈现出香蕉的特点,使文章生动、具体、有灵气。

4.仿写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教师经常在作文课堂上提到虚实结合,所谓的虚实结合,就是有现实的事物,也有想象的景象。通过想象,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我们要表达的事物,有更强的画面感,使其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身临其境。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北冥有鱼》,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鲲鹏的身形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这里是虚写,这么大的鱼,这么大的鸟,我们没有见过,作者庄子也没有见过,所以他运用了想象,告诉我们鱼鸟地身形大到超出了我们的认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三千里和九万里都是虚数,仍然是运用想象,告诉读者大鹏鸟击水的力量巨大,空间里飞翔地高。本文借助鲲鹏的意象,鲲鹏的形体硕大,力量也大,活动的范围大等,庄子借助鲲鹏之形,表达出鲲鹏展翅,振翅高飞等的豪迈气概,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因此,在进行叙事情感类写作练习时,可以运用想象。虚实结合,增添光彩。

(二)注重阅读和写作的联系,实现以读促写的路径

1.阅读课中的语言赏析要重视

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品析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卖炭翁》中,篇幅不长,却将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通过“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外貌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艰辛的老者,为人物形象定下了一个“悲”的基调。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时出现了极尽矛盾的心理,“衣正单”和“愿天寒”一对矛盾的心理,为了这车炭能够卖上一个好价钱,即然身穿衣裳单薄,但是仍然期盼天气更寒冷些。这对矛盾心理更加凸显了卖炭翁的悲惨境地。除了单一的描写以外,还有通过对比的手法,如“牛困人饥日已高”与“翩翩两骑来是谁”分别对应卖炭翁和黄衣使者,表现出了劳动者和统治者的地位悬殊。从赏析中,学生们学会了描写的方法,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还有对比的表达方法,这些写作方法在学生的写作练习中,可以进行运用。通过赏析语言文字,可以理解文段内容及作者情感,继而指导写作。因此,要重视对语言的品析。

2.课外阅读要补充到位

新课标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1]显而易见,仅仅只是学习教科书上的这些文章,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是吸,而写作是吐。没有大量的阅读做铺垫,即使有些许写作的技巧,也是花架子一个。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说法,十分重视多读对写作的作用。”[4]仅靠语言的赏析还远远不够增强写作能力,需要结合课内外阅读,拓展积累量,以数量达成质量,写作能力自然水到渠成地得到有力提升。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给与学生相应的课外链接多加补充。

3.语言文字的积累要落实

学生的写作练习不出彩,一方面是素材的老套,熟套的情节没有了较好的立意,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字词的运用,没有达到精美的标准。从小学习作开始,学生们在老师的要求下,摘抄了较多的好词好句,也背诵了教材要求的句段篇章。可是在初中的写作练习中,还是觉得作文时辞藻枯竭。可能有的学生也爱看书,也阅读量较大,但是在写作中,还是无从用起,阅读的内容和写作的内容不能相互促进。我想这个原因主要是看书时泛泛而看,为了情节而看,看完就忘。即使看的内容多,真正吸收进去变成养料的少,所以这类学生的头脑中,做不到文思泉涌,行云流水的。在封建时期的教学中,所学习的蒙学教材,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均要求熟读成诵。时至今日的我们,在语文学习时,仍然要求背诵优秀古诗文及优秀句段。这是因为在学习写文章的过程中,就需要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使自己的语汇丰富,并掌握大量的行文结构和方法。在写作时,才能做到文思泉涌。“记忆是思维和想象的材料,缺乏记忆的头脑就像干涸的池塘,不会有任何有生命力的事物产生。”[4]学生们可以通过日记或小练笔的方式,不断运用所积累的知识,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落实掌握。

4.作文批改要相得益彰

在很多写作课堂上,或许是由于教学任务紧张,导致教师没有花费很多时间在作文的批改上。其实作文的批改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当学生写完作文后,大多数学生都非常期待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的批改,盼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指导。若教师引导的好,可以起到正向的结果。学生在写作时,就会变得很积极上进。所以在作文的批改上,教师应该尽量多的找到学生们的闪光点进行扩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驱力。作文除了教师评改,有时也需要开展学生互评,因为学生之间的写作水平相差不大,既可以看到别人写作的优秀之处,还可以反思到自身的不足,况且以学生为榜样,更能够拉近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进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这样提升的效果更好。

综合以上内容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的促进关系,其次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高屋建瓴,有的放矢的在语言文字上多下功夫。最后课外阅读的有效链接,为写作增添活水源头,送来写作的养料。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便会在阅读的字词句的赏析中,以及仿写扩写中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王长龙.浅谈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互动[C].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2019.

[4]王文彥 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写作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