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路径分析
2023-06-07王代功
王代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我国教育发展中获得了大范围普及和应用,不仅有效抨击了传统教育观念,而且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漏洞,对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审时度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挖掘课堂教育契机,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及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推进信息化教育。本文针对初中数学学科,结合“互联网+”背景下数学教学的优化方向,提出几项有关数学教学优化的路径,旨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育人价值,促进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数学教学的优化方向
在当下“互联网+”背景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说是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优势,挖掘其与数学课堂的契合点,在教学中适时地融入信息技术,从而提升数学整体的教学水平。在对“互联网+”背景进行整体分析后,发现数学教学的优化方向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资源进一步生动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包含诸多抽象性较高、理解起来较难的知识,因此在学习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优质的教育资源经过网络平台来到课堂,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数学教学的优化方向之一就是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应用价值,进一步丰富课堂学习资源。而在对数学资源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如微课资源、动画资源、短视频资源、图文资源等,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环节,从中精选出符合学生认知和贴合课堂实际的资源,让数学知识更加直观、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对数学课堂进行优化,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给课堂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借助数学资源的融入,对学生学习方式、课下作业、学科实践等进行全面升级,学生不再拘泥于重复性的学习方式,规避了传统板书教学的弊端,节省了更多时间,也给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提升了学习效率。
(二)教学方式进一步多元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填鸭式教育,师生之间独立存在,课堂互动性差、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不足,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互联网+”世界的丰富性给教学发展提供了更多元的方向,不仅包括非常多可用的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等,还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式。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智能黑板等设备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借助学习APP组织学生线上预习和复习,巩固基础;课下时间,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如作业答疑、课后复习、学生管理等。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帮助下,整个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趣味性,提高了师生互动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有效提升,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三)教学管理进一步全面
数学教学管理包括学生管理、课堂管理、作业管理、评价管理等,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疏于教学管理,基本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能够借助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实施更加全面的教学管理。首先,从学生管理上来讲,借助线上沟通模式,教师可以实施预习管理、作业管理等,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作业任务,并要求学生按时提交。其次,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进行实时记录,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最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在教学评价时,对学生进行智能化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率以及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精确分析,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路径
(一)定位单元主题,确定互联网的介入优势
“互联网+”背景为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教师应基于互联网教育的优势,让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不同的环节发挥价值,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教师围绕教材课程知识以及学生的真实情况做好深入研究,基于单元内容定位单元主题,确定互联网的介入优势。这就要求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备课环节,根据实际课程内容完善教学脉络,让教学过程更加清晰有序,同时基于互联网平台以及资源挖掘教学契机,从而推进数学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教学“中位数与众数”时,通过对单元知识的整体分析,能够看到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引导学生掌握对数据的分析方式,借助一组数据发现存在其中的规律,并且对一些生活类的问题,可以利用数学统计和分析的方式找到解决方式。但是在对学生进行评估后发现,很多学生对数据并不是特别敏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阻碍。因此,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教师在教学前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好课程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作为备课的重要素材,分析每一种教学资源融入课堂的价值和优势,从而结合单元整体的教学内容,做出最科学的选择,以推进信息化教学的落实,实现数学高效教学。
通过对“中位数和众数”这一课时知识的研究发现,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的判断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习题中容易混淆概念,导致出错。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借助一些演示动画的数字化资源,将中位数和众数的判断方式通过动画展示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讓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两者的概念,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课程内容,在备课时分析教学资源融入不同环节的优势,如在导入环节,借助动画能够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习题讲解环节,借助数字化资源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打开全新的习题世界,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在课下作业环节,运用动画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效巩固学生的基础能力,以推进学习能力的提升。相同的数字资源能够融入不同的教学环节,并在不同的环节中发挥着不同的价值,作为教师应该立足单元主题,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并且根据优势分析科学恰当地运用资源实施教学,从而推进“互联网+”背景下数学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教学结构,制定互联网的应用方式
互联网时代为我们呈现了丰富的网络世界,也为教师实施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在数学教学中,借助互联网丰富和提高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更多有趣、有价值的信息技术以及学习资源融入课堂中,为学生呈现新奇的数学世界,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深刻、更具乐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结构,结合课程内容做出针对性的判断,合理地规划课堂教学方式,借助互联网提供的便利,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制定属于互联网的课堂结构,以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让数学发挥出应有的育人价值。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这一单元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基本形式、解法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非常重要的知识。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因为不确定使用哪种解方程的方法而焦头烂额,白白浪费了时间,因此,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以及学生遇到的困难,明确教学结构,制定合适的教学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了解每一种解方程的方式,同时构建例题模板,强化学生的计算练习,突破学习难点。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一题多变”的方式,在智能黑板上展示一道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首先用配方法解出方程的解,并借助智能黑板的保留功能,保留学生的作答过程;其次,对该题目进行变形,让学生利用公式法再次求解,感受公式法与配方法之间的不同,同样保留学生的求解过程;再次,教师再次对题目进行变形,引导学生利用分解因式法求解;最后,教师在智能黑板上将三次求解的过程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认识三种求解方式的不同,同时根据求解过程体会三种求解方式各自适用的题目类型,以提高学生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认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能黑板作为主要工具,在明确了教学结构后,根据单元知识题目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将智能黑板运用得恰到好处,而且学生在黑板上的解答过程可以实时记录,有效树立了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更有参与感。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课堂研究的案例,并且可以利用智能黑板的擦除、标记等功能让学生看到一道题目的核心内容,从而引起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视,同时合情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以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促进数学信息化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三)设计教学方案,实施互联网的教学过程
互联网为数学教学发展所提供的支持更先进,也更贴合现代学生的认知,基于“互联网+”的优势,教师应结合课程知识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的每个环节,从课堂导入到学生探究,再到课堂评价、课后作业等,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促进信息化数学教学的全面落实,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加入课堂学习。而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师要灵活应对,构建合理的课堂结构,立足单元知识,选择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资源,判断其应用优势,同時结合教学中的某一个重难点知识,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让课程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体现数学课堂的乐趣,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部分知识时,这是一节几何类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几何思想以及几何运算能力具有非常突出的教学价值。在大多数初中生的认知中,几何知识所代表的抽象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学习其性质以及判定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反馈几何知识不仅学习难度大,而且题目变化多端,很难掌握有效的解题方式。在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后发现,将信息技术融入整个几何知识教学具有非常突出的应用效果,教师可以以该节知识为研究对象,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促进数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以旧换新”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相关的知识展示在PPT上,勾起学生的回忆和对平行四边形的认知。其次,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观察和讨论,分析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并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传输给教师,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小组上台分享自己的猜想。在学生分享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完成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证明。最后,在课堂习题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发送作业,鼓励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并提交,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作业判断功能,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及时强化,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完全依靠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也不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教师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课堂问题,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也能够深入课程知识,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价值,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互联网+”背景所带来的教学优势推动着数学教育的发展,不仅让教学资源进一步生动、教学方式进一步多元,也让教学管理进一步全面。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应该审时度势,紧抓“互联网+”的应用价值,选择优质的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数学教学质量提升。“互联网+”为教师开辟了初中数学全新的教学路径,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确定单元教学主题,确定互联网介入数学教学的优势;明确教学结构,制定互联网应用数学教学的有效方式;设计教学方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实施信息化教育,从而推进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