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策略

2023-06-07吴艳玲

天津教育·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白杨树深度学习初中语文

吴艳玲

在语文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师的中心课题。以初中语文教育为例,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杜绝出现“灌输式”教学的现象,以“深度学习”为最终指向优化教学模式,其间重视多元化问题的设置和综合性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开阔思维、自主表达、积极实践,最终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内涵、丰富知识储备,自然得到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育中学生“深度学习”的积极作用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共同体促进有条件的知识和元知识发展,从而能基于理解来内化所学,并迅速将新知融入原有认知结构,丰富知识储备。初中语文教师在落实“深度学习”计划时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批判、辩证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不再孤立、肤浅地记忆所学,同时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初中语文阶段教师基于“深度学习”重新设置教学计划具有积极作用:第一,延续学生知识学习兴趣。教师借助情境创设、问题设置等方式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其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对所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全身心投入课堂活动,并在原问题基础上生成系列问题,进入知识深思环节,全面提高学习效率;第二,保证学生持续、有效地学习。教师在把握好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结合学科知识进行有目的地引导,扩大有效学习空间,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阅读与品味语言知识内涵,生成语用意识,获得综合发展;第三,“深度学习”一定程度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理解基础知识内涵,还能自主探寻语言文字背后关于文化、历史、情感、道德方面的知识,切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实现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策略分析

(一)角色转变——坚定生本原则,培养自学习惯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以生为本”成为各学科教师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语文教师在展开以读写为主的教学时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实践表达的机会,让其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参与各项活动,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正式教学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师生之间角色的转变,在各个教学环节加入简单提问,一方面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愿意主动思考、探索与辩证,从而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积极学习、高效实践。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一课教学为例,教师以实际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一说到秋天,你首先想到什么?学生回答落叶、冷风、丰收、菊花、月饼等,在激烈的讨论中自然活跃课堂气氛,基于此正式进入课文教学。教师继续设计系列问题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作者为什么要用到“怀念”一词?为什么在秋天怀念?“我”的性格如何?故事中的母亲是如何对待儿子的?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本阅读,能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很多细节,也愿意投入真实情感,感受母爱的博大与宽厚,体会到作者作为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忏悔与自责。教师利用问题将阅读讲解串联,保证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培养其自学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发展做好铺垫。

(二)理念优化——重视教学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展开教学,需要对传统的教学计划进行优化与创新,对各项课程活动做好顶层设计,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也要充分利用好课内教学时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而“深度学习”强调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过程设计中教师应重视动机激发、自主引导、新旧联合认知等,用这样的方式维持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保证其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投入学习,在原始的记忆、理解、应用层面上进一步发展分析、评价与创造能力,不再机械地记忆孤立信息,能真正提取所学知识并灵活应用,在不同情境中解决问题。

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重视用提问将各个部分串联,课程导入环节利用提问导入主题,激活学生探究欲望。用提问扩大教学范围,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既能理解知识内涵,也能实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学总结环节用提问将新旧知识串联,帮助学生在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优化知识结构,最终得到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备课期间可以用以下问题将整堂课串联。

1.如何正确理解标题中的“假如”二字?全文泛读,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想要借助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从两个字中体会作者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2.基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提出了哪些叮嘱?此问题将学习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其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重点观念进行总结,为后续详细解读做铺垫。

3.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你”是在指哪些人?此問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悟,此时可以结合作者创作该诗的时代背景,加深主题感悟。

4.怎样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这一名句?此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来释放情感,在明确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这一观念的前提下愿意勇敢面对,并学会忍耐和等待。

5.生活中一次令你伤心的往事是什么?当时的心情如何?最终如何度过这件事的?经历之后产生什么感悟?让学生真正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抒发主观情感,在相互分享体验、感受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对作者提出的观念产生更深刻的解读,在自由交际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6.你喜欢这首诗吗?请说出理由。

用提问的方式串联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能把握住思考、参与实践的机会,同时在氛围的渲染下,即便是习惯被动接受、羞于自主表达的学生也能转换学习态度,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三)改进方法——优化教学环节,增加问题留白

转变教学方式是素质教育改革时期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学方法的差异会营造出不同的课堂氛围,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是常规方法,阻碍了学生的知识生成与发展,因此形式的改革对学生综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优化过程中教师应淡化单向、双向交流方式,支持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在集体讨论、合作探究中突破课程难点,让知识渗透更具实效,无形中促进初中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为实现多向互动目标,教师需要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转折点,基于课程内容设置留白问题,让学生不再表层记忆而是深层探究,在与教师、同学建立合作关系的前提下畅所欲言,及时传递所思所想,在无形中为他人提供了探索思路,最终于享受学习探究过程中得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一课为例,教师提出观点:文中反复出现“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的观点,如第一段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要赞美白杨树!”、第四段中“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八段中“白杨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通过这样的集中展示,学生自然会思考问题:为什么作者反复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为什么又对其直接赞美?产生疑问后学生会主动阅读文章,并逐渐被文章有感染力的语句触动,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明确文章抒情线索,为后续对其细化分析奠定基础。而后教师根据课文末段中对楠木的描写展示楠木与白杨树的对比图片,以此设计教学留白,学生在对比观察中分析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对比?对比的结果反映了什么思想?等,从而陷入更深层的思考,透过白杨树和楠木的本质联想到人的精神品格,尝试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和白杨树一样的“不平凡”的人。

(四)生活引导——展示生活资料,鼓励深入思考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有较强的联系,生活中随处可发现语文知识存在的痕迹。所以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执着于对教材内容的解析,还要主动在生活与课程之间搭建桥梁,以一种更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展开教学,从根本上缓解学生的压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用生动的生活故事和形象的生活物品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并能基于批判、思辨等视角去解决问题、认知知识,在真正投入情感的深入思考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正式教学中教师基于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搜集生活资料,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一课,教师用动画视频《大雁》来导入教学,并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大雁吗?你们对大雁熟悉吗?大雁又是怎样飞行的呢?学生可以将实际生活经验与视频内容相结合,此时会有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其实在生活中没有见过真正的大雁,教师顺势提问: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大雁数量减少吗?在生活化交流与讨论中学生自然联想到当前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愿意跟随教师去解读教材内容,自主学习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

以生活为引导展开的语文阅读教学能从根本上激活学生的知识探究兴趣,学生以问题探究、生活发现为实际目标去进行文章解读,愿意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大胆地发表主观看法,习惯性活用思维,在自然状态下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助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实践应用——开展综合活动,实现个性发展

初中阶段学生知识累积量不断增多,对待学习会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渴望在自主分析、实践检验中获取新知识,从而产生成就感,对知识生成更浓厚的探索欲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机会,还应为其搭建更广阔的实践探究平台,以此为基础组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受束缚,锻炼其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学习能力,无形中得到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而实践活动的组织应该伴随开放式的问题设计,层层递进设置任务,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努力探究,从而逐渐理解语言文字背后蕴藏的思想情感,真正感知主题内涵,通过实践获得个人的综合发展。

以问题为基础的实践类活动种类丰富,可以是主题辩论、合作探索,也可以是表演分析、读后创作,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积极、自主状态下参与其中,自然获得综合素养的发展。

比如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后续“我”们一家和叔叔于勒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通过这样的方式组织读后续写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延续故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为学生增加限制因素,允许其尽情想象、大胆创编,可以用“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开头,也可以用“回到船上,大家都沉默不语,父亲将‘福音书撕个粉碎……”开头,或者用“自从遇见于勒叔叔后父亲再也不去栈桥上,就这样平静度过四年后……”开头。以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出后续,无论学生从哪个角度续写故事,教师都应给予其鼓励,并加入故事分析与讨论中,这样一来学生能快速解决问题,并得到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再如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教师可以基于“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观点展开小组讨论,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论点?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对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脊梁”进行分析,根据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找出历史中埋头苦干(司马迁)、拼命硬干(李时珍)、为民请命(戚继光)、舍身求法(谭嗣同)的人,并举出实例,在交流讨论中证明作者的论点,同时能联想到当今的生活,社会中依然存在大量不失掉自信力的人,再次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最终在实践讨论中尋找问题答案,实现综合能力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是初中时期的核心学科,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对象。教师在全新教育环境下应追求高质量课堂,改进与创新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再形式化地展开基础知识指导,而是基于对学生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了解来落实“深度学习”计划。积极整合课程内容、设计多元思考问题、组织实践活动,在真正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完成教学任务,给予学生更多思考、辩证、实践的机会,最终在“深度学习”中形成高阶思维,获得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白杨树深度学习初中语文
听故事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会唱歌的树
校园里的白杨树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