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

2023-06-07潘虎平

天津教育·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学模式

潘虎平

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获得了众多教师的认可与青睐,更是各个学科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具有高度开放性、适应性、协调性、融合性等特点,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更能深化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借鉴,启发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思维,点燃了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有效性。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要加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坚定信念,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化精神理念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出发,探讨其内在教学优势,分析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究出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组织策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合作学习的运用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开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之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开始逐渐萌芽,喜欢追求更加新颖、更加独特的内容与事物,而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开展互动学习。与此同时,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加开放、更加活跃的活动空间。初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习更多的时事政治,需要掌握更加复杂的法律法规,更要灵活地开展实践运用,如若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不能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具体而言,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具有不可比拟的教学价值,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人,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将课本知识输送到学生的头脑中,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拉开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知识变得更加无趣、枯燥,更弱化了师生之间必要的知识沟通与思想交流,甚至还出现部分学生扰乱课堂的消极现象。合作学习的应用符合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与标准,充分符合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在合作学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更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态度观点、情感变化等,加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纽带作用,教师适时加入学生的讨论,有利于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尊重学生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展开讨论与思考,有利于改善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活力与求知欲,有利于改变消极、沉闷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阅读的学习效率与质量。统一式的教学策略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差异性与独特性,道德与法治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没有得到良好的关注,教师按预设的、统一化的学习策略推进教学,致使基础薄弱的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合作学习可以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特征,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独特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与共性的良好发展,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标。

(三)深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走进教学课堂,具有深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在新课改教育政策的实施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素养与人格品德。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贯穿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深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优化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政治知识也只是浅尝辄止,没有具体探究道德与法治知识下的法治思维与民族精神,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只能浅尝辄止。教师科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深刻性、探究性与有效性。

(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科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科认知。道德与法治阐述了关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发展历史,记录了中国的政治领导、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发展、民生安康等重大实践,具有极大的教化作用。初中生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国家未来的发展与进步中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我国政治变迁的认知,更能引导学生形成坚定政治信念、不断进取、敢于创新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政治交流与思想互动,推动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施教能力,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人格观念。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根据相关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现阶段大部分政治教师在运用互动教学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开展思路具有局限性

许多教师没有深入掌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与运用方法,缺乏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也缺乏必要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心理发展的波动时期,喜欢追求新颖而独特的事物。但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心理缺乏科学的认知,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仍采取单一陈旧的互动形式。例如,许多教师忽略了“互联网+教育”这一关键的教学形式,并未将多媒体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开展教学互动。同时,没有形成整体性与宏观性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融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在倡导多学科互动的教育发展背景下,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形式进行有效融合,才能充分展现其内在的教学价值与效用。但部分教师对这样的教学思路缺乏科学的认知,导致了互动教学的片面化,无法真正发挥其内在的教学价值与效用。

(二)合作学习过程过于形式化

形式化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干扰与影响,许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過于注重自身的领导权威,同时也更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例如,面对即将中考的学生,教师会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效果与应试能力,对学生创新思维与政治意识缺乏有效的培育与引导。例如,教师在开展时事政治的解读教学时,会根据考试指挥棒来调节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制定出所谓的标准化、模式化的道德与法治答题思路,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也更关注学生是否在探讨有关考试的问题,对开放性的时政讨论缺乏有效引导,不仅限制了学生思政课学习范围,更违背了国家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

(三)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已有了相应的实践基础,是大部分教师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但许多教师忽略了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中的参与度。课堂效率与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满足学生的学习期待,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成效。在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这一重要的教学因素被严重忽视,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环节,没有兼顧学生的参与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与活跃性没有得到提高,以至于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全面的兼顾与发挥,学生的学习情感更没有得到激发与培育,学生的消极学习心理越加明显,以至于课堂教学效率不断降低。

三、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

(一)精心设计课前引入,为小组合作学习做铺垫

课堂的预设与导入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首要步骤,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具体而言,教师要开展好课堂教学的细节,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实效性,就要增强课堂导入的预热性与引发性,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入,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情绪,促进课堂教学形成积极的学习生态。

例如,在开展“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用故事教学法以及启发式教学法,开展有效性的课前导入。教师可以运用讲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述网络给人们带来的积极变化,同时网络也助长了部分网络黑势力,让部分无辜的人遭受网络暴力或诈骗。随后,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一张关于网络利弊对比的漫画图,让学生根据漫画内容在小组间进行讨论,谈谈如何避免漫画中的不良情况,而作为一名中学生又应该如何合理使用网络,以此来激发班级学生的探讨活力。最后,教师借着学生的探讨热情点明本节课堂的主题——“网络生活新空间”,这样有利于为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保持积极性与活跃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延伸小组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的高效运用,不但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更能深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合作学习。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的教育教学资源在网络上得以高效、无偿搜索与使用,许多著名的新闻媒体、政治学家,都会通过官方微博、知乎、百度、公众号等各种形式向公众宣传最近的时政大事,一般情况下还配有较为深刻的政治理论见解,这为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探究与研讨资源,拓宽了课本理论知识,增强了政治合作学习的深入性,丰富了学生的政治学习认知,开拓了学生的政治认知远见。

例如,教师在开展“建设美好祖国”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上搜取关于中国共产党以及新中国成立时的历史影像,并以时间为线索整合近百年来中国发生的历史大事件,分析不同阶段取得的新成绩与新目标,展现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在学生对祖国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8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预设一个祖国未来发展目标,以及自己应该为这一目标做出怎样的贡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意识。

(三)关注合作学习过程,教师及时开展科学点拨

由于心智年龄的增长和学习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逐渐走向新的层次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独特的认知水平,对同样的政治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不能采用“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的对与错,这种局限式的教学必定会削弱学生的辩证思维。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合作的学习动态和学习过程,发掘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与发散,在必要的时刻给予科学有效的点拨,确保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发挥合作学习的具体优势,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内在的储备。

例如,在开展“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学时,学生对国家安全观的认识会局限在课本的基本释义,没有透过解释的表面去探知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应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可以通过播放海、陆、空作战演练,以及经济贸易风险防范、生态环境保护等,加深学生对国家整体安全观的认知。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和发散,并提出深入思考性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国家安全观为什么重要,它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做出哪些相应的努力呢?”通过设计这种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进行综合讨论,对国家安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

(四)科学实施任务驱动,增强合作学习的深入性

以任务作为学习主要的驱动力量,可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性,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要目标与方向,从而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体成果。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任务驱动模式的科学实施,引导学生开展具有目标性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深入探究、乐于分享、积极思辨的良好学习方法。

例如,在开展“做守法的公民”的教学时,教师应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时教学重点。将具体的知识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合作学习任务,让小组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学习目标,增强对知识学习的理解与把握,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自主性。例如,教师在开展知识讲解之前,设定出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先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研究与学习。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任务:“公民有哪些权利与义务?在法律面前公民应该怎样做好自己?如何有效预防犯罪?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等,随即让小组学生开展研究与探讨,以此来实现以任务促进学习的目标。

四、结语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取了与传统教学的不同教学方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这是我国教学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新兴教研成果不断涌现的结果。初中是学生接触系统性政治知识的第一阶段,更是培养学生正确政治观念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把握新课改的要求下应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激发学生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形成完善与健康的人格。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教学优势,综合其他学科的文化知识,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塑造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完善人格的新型人才,推动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与变革。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