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核心问题 分层设计教学活动

2023-06-07林赛云

天津教育·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分层核心探究

林赛云

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核心问题贯穿始终,通过科学分组、设计分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数学任务解决核心问题,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分析了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特点与教学原则,提出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教师紧扣核心问题,分层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益参考。

一、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特点

(一)形散神聚,环环相扣

分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围绕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活动。核心问题是一堂数学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课堂的重点。分层教学中看似零散的活动实际都紧扣核心问题,促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逐步深入探究数学知识,有效建构知识体系。紧扣核心问题分层设计教学活动使数学课堂教学开放有序,教学内容呈结构性,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活动中将知识点串联成线,再合成面,最后构成一个整体。以“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在变化中找不变”,提出问题:“将一袋苹果平均分给四位同学,每位同学分得几分之几?”随着苹果的数量由8个到12个再到4个,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果为四分之一。这一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发现不论苹果有多少个,只要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将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1/4,由此学生清楚地理解分母代表平分的份数,分子代表其中的多少。其次,组织学生“在不变中探寻变化”,基于第一次活动,教师要求各个小组计算8个苹果、12个苹果、4个苹果的1/4各是多少,进而要求学生思考分子与分母表示什么。最后,引导各小组“在变化中找不变”,要求小组按要求将8个苹果平均分为4份、将12个苹果平均分为3份、将4个苹果平均分为2份,各自计算每份是苹果的几分之几,使学生再次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二)引发话题,互动交流

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堂,必然是师生互动良好的课堂。课堂中,教师应紧扣核心问题与学生互动,对其进行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思维,掌握方法。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以往的问答模式进行创新,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小学生往往因为害怕回答错误、缺乏自信而放弃在课堂中表达自我的权利,不利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且会大大降低其在数学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紧扣核心问题开展分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首先要确保话题的选择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围绕话题提出难度适宜和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知识分析问题,促进思维发展。分层教学强调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如学生出现的失误、提出的疑问等,将有价值的问题转化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此外,教师应注意语言的运用,多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增强其学习自信。例如“你思考问题很全面,大家应该向你学习。”“你回答得非常不错,如果再说明……就更棒了。”

(三)层层递进,深度学习

紧扣核心问题开展分层教学不是完全依照教学设计来进行,更不是靠教师直接灌输。核心问题引领教学,强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对话、思考、合作、探究中进行深度学习,通过观察、归纳、分析、概括掌握知识。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为例,为促进学生对话与探究中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用什么方法解决?可能的方法中(只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只把被除数转化为整数;被除数和除数都转化为整数),哪种才是通用方法?二是如何灵活选用方法进行实际运用?三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能用什么方法解决?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紧紧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能够合作解决问题,并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算理算法,提升数学思维。为了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使核心问题落地生根,教师还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基于问题提出、质疑、探讨等开展思辨活动,从而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促使其发展高阶思维。

二、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識,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使其从多维度思考问题,摆脱思维定式。以“鸡兔同笼”问题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算出答案并不是主要目的,关键是面对同一类型的问题时,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问题。课堂上可以先让各小组进行讨论,而后提出解题方法。教师不能急于否认错误的想法,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提出的方法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便能意识到方法不正确,进而转换思路。当学生没有思路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关于求未知数有哪些解题方法,引导其联系方程知识解题。当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如何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来计算鸡与兔的数量。比如,兔子有四只脚,鸡有两只脚,鸡和兔子同时抬起两只脚,剩下的脚就是兔子的,便可以计算出兔子的数量,而后再计算出鸡的数量。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为简单,为了帮助其更好地思考,可以运用动画进行演示,启发其思维的同时提高解题效率。

(二)探究性原则

自主探究不仅可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机会,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但是以往课堂中关于分层教学的探究活动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流于形式、活动时间过短、学生参与体验差等问题。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强化学习体验。活动前,教师明确自主探究的学习要求,提炼核心问题,确保探究紧紧围绕核心问题展开。以“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为例,开展探究活动前,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通过微课视频初步建立公顷、平方千米的空间观念。自学结束后,教师组织小组进行内部交流,对自己明白的内容和不懂的问题进行汇总,由小组代表汇报。“探究1公顷有多大”的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自身的角色定位,不能过度干预小组活动,要做好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当学生遇到难题时为其提供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建议,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总结与分析,引导其反思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总结活动经验。此外,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必须合理把控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探究,避免小组还没有完成任务,教师就停止活动的情况出现。由此可见,遵循探究性原则开展数学活动需要做到活动要求明确、活动主体分明、活动时间充足,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探究的作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

(三)迁移性原则

新课标明确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小学生,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与发展性,小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有效发展适应社会所必需的数学素养,获得不同层次的提升。机械性的训练容易使学生思维僵化,不懂得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问题驱动学生探究,给予其充足的探究时间来解决问题,构建新知,从而促进知识迁移。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为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知识,讲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相关内容时,运用皓骏动态数学软件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移动屏幕中的“点”以及连接点来绘制长方形,而后通过观察动态的图形变化分析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整个数学实验过程经历了假设猜测、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而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的应用使学生能够亲历实验过程,增强了学习体验,并且以直观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整体探究过程是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实践效果来看,核心问题引领下的数学分层教学应遵循迁移性原则,通过知识迁移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新知的同时重构知识,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

三、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一)学习主体分层,科学划分小组

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分层合理。首先,教师结合日常观察及检测,按照性格、智商水平、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划分为A、B、C三层,分别对应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在实际教学中,中等生较为容易被忽略,后进生需要教师投入较多的精力进行督促指导。其次,将学生分为三層开展教学,容易增加教学难度,因此可以考虑在分层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将A层与B层合并成大A层,C层学生则变为B层,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精力的分散,另一方面可以推动B、C层学生向更高层次进步。最后,科学划分数学小组。小组划分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按照性格、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组织能力等多种因素将学生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小组,保证各个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实现有效沟通、良好协作,高效完成任务。均衡分配各个层次的成员,能够发挥同伴的促进作用,促使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与激励下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科学划分小组能够避免数学探究活动中出现任务完成差距较大的情况,从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精心解读教材,明确核心问题

如何紧扣核心问题,分层设计教学活动的另一关键点在于核心问题的提炼。教师作为教学设计的主导者,应深入解读教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分析教材中的信息,挖掘其蕴含的教育元素,为提炼核心问题提供参考。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分析教材时主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本课真正想要学生学习的是什么?二是如何让学生认识研究曲线的基本方法?如何渗透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结合新课标来看,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转化思想、度量思想、空间观念以及推理意识。在学习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直线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对圆形成了初步认识,因此,“圆的认识”教学应抓住“圆心”“半径”“一中同长”三个核心。围绕核心内容,教师可以进一步开展学情分析,从实际出发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后续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分层目标做好充分准备。

(三)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分层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设计与实施具有重要影响,紧扣核心问题,分层设计教学活动的前提是设计分层目标。设计分层目标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情三方面因素。立足课标分析核心问题,利于对问题进行细化,确保教学目标设计全面渗透素养。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对教材的把握利于教师掌握教学重难点,确保分层教学活动设计紧紧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设计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最近发展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圆的周长”教学为例,本课核心问题是“如何计算圆的周长”,这一问题涉及测量、推理、转化、计算等多个方面,结合课前的课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以及学情分析,教师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分层目标:初级目标为知道圆的周长公式,会简单运用;中级目标为通过操作推理得出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比为一定定值,即圆周率;高级目标为习得此类问题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技巧。分层目标的设计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方向,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四)优化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教学

分层教学强调兼顾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与发展,课堂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进而促进教学目标达成,使学生在解决核心问题的同时发展核心素养。仍以“圆的周长”教学为例,导入环节引领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周长,通过动画软件展示圆滚动的视频,并提供飞盘、硬币等平面为圆形的物体,让学生感知圆的周长。而后提出问题“你能够准确计算出圆的周长吗?有什么好的办法?”动画视频的播放以及实际触摸能够给予学生启发,使其提出测量圆滚动一周的路线的长度、用绳子围绕圆一圈进行测量等方法。由此便可开展探究活动“测量圆的周长”,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数学软件进行实验,还可以为各个小组发放测量工具供其进行绕线测量。经过观察和实验,学生掌握简单的测量方法,教师进而提问“你能发现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规律吗?”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再次观察、猜测、验证,最终掌握圆周率以及圆的周长计算方法。整个过程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到探究中,习得不同程度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学习品质等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紧扣核心问题,分层设计教学活动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较为简单,但是实践起来难度较大,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要把握核心问题教学、分层教学的要点之外,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完善紧扣核心问题的分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分层核心探究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有趣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