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2023-06-07李荣红

天津教育·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生活化数学知识

李荣红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发展为人民服務的高质量教育事业,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进行知识储备,并打下个人能力基础。初中生在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其学习情况由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所决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入生活化素材和资源,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辅助学生从学习困境中摆脱出来,以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开展数学知识教学工作,能大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鉴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这一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中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将从笔者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站在教育新背景下,从初中数学教师的角度探究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与各位初中数学教师就“生活化”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交流。

一、立足数学教材,挖掘生活素材

数学起源于古代,一直都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以理论性、实践性和生活性为主要特征,是为学生生活服务的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在学生能力提升和有序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如,学生在生活购物中需要用到数学运算知识。针对数学学科生活化和为生活服务的特征,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据,挖掘其中与生活相关联的生活素材,将知识植入生活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关联在一起。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正数与负数”教学课堂中,教师借助引言部分的夏新同学收支表格,挖掘该表格中夏新同学通过卖废品攒零花钱和支出数据所代表的生活意义,引导学生回想在生活中购物的场景,让学生能站在夏新同学的立场上,明确收入即增加,支出则减少这一概念,并解决正数与负数的概念问题。表格中,在8日夏新同学支出了4.5元,则记录为减掉4.5元,在原有的8.5元的基础上,减掉4.5元之后,夏新同学还剩下4元。在12日,夏新同学因需求花费了5.2元,当天的结余为“-1.2”。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数与数的运算之后,发现夏新支出的金额大于实际金额,并联系自己的购物经历,逐渐明确“负数”这一数学概念。教师将教材与学生生活购物经历进行关联之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购物经历,对材料产生更深程度的认知。教师引用教材提供的各类案例,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经验与数学概念的系统化的认知。

教材中夏新同学的案例,不仅在数学知识教学中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还在德育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夏新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捡拾废品,通过卖废品增加自己的“小金库”,不仅保护了环境,降低资源浪费率,还能不断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教师可在教学的同时,渗透德育工作,号召学生将家中购物获得的纸箱子积攒起来,从自身做起,提高纸箱子的利用率,或将其卖给废品回收站,强化学生的回收利用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工作;同时,还能在生活中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以生活经历为载体,强化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与知识学习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记账本,记录在生活中的支出,并计算结余,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记账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则将数学能力植入学生的生活中,能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数学教师在后期教学过程中,查看学生的记账本,给予学生知识方面的指导,以记账本为线索,串联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发生活资源

数学学科之所以在各阶段的课程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与语文学科的教学地位不相上下,主要因为数学知识是指导学生生活的理论依据,生活中拥有大量的数学知识。生活是数学的生活,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数学。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基于与数学知识相关联的生活资源,以丰富的课堂形式和内容为目的,开发数学教学资源。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不等式”中,教师基于学生对“等式”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开展“不等式”教学工作,讲解“不等式”的概念,可以将学生作为教学资源,合理开发学生身高、体重等方面的资源,将其作为“不等式”教学的生活资源。教师首先组织学生与同桌之间比较身高,将身高较高的学生归为一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选出班级内最高的学生。学生在比较身高的过程中,因各自的身高数值不同,才具备可以比较的条件,不同身高的学生在比较身高之时,即为“不等式”的实际呈现。学生在身高比较的过程中,能以身高为比较单位,理解不等式的含义:“两个数字或式子之间不存在相等关系,而存在可以进行比较的大小关系”。在“不等式的运算”教学环节,教师假设某一位学生的体重与另一位已知体重学生的体重之和大于教师的体重,要求学生求出未知体重学生的体重范围为何。学生将未知体重学生的体重设置为X,已知教师的体重为80kg,另一位同学的体重为43kg,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不等式“X+43>80”,经过运算学生得出另一位学生的体重范围为“X大于37”,则该位学生的体重大于37kg。

学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生活的参与者,在适当的情况下,数学教师可将学生这一生活化资源和素材引入课堂教学环节,将与学生相关的各类素材转化为教学资源,构建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推进知识教学顺利开展。

三、创建生活情境,降低教学难度

情境教学模式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纯理论性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得到了重点关注和应用。教学情境在纯理论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和教学难度。初中数学教师在认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从知识和教学需求出发,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课堂构建为一个生活场景。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环节,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时,仍旧面临着学习困境。教师根据课堂提供的情境,结合学生在校参加的校篮球赛的经历,在课堂中将教材提供的篮球赛情境立体化。假设班级为篮球赛的现场,班级篮球场与其他班级的篮球队共进行了10场篮球对决,一共获得16分,每获得一场优胜则加2分,获得一场负局则加1分。教师以电子白板展示篮球赛现场的图片,并将已知条件罗列在电子屏幕上,同时播放啦啦队的加油声,营造具有一定真实性的篮球赛现场环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思考数学问题,并根据已知条件,假设优胜局为x,负局为y,列出方程组“x+y=10;2x+y=16”,在运算中求出未知数的实际数值,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获得方程组的解。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级学校纷纷在校内组织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体育赛事情境,能将学生的参赛经历融入课堂情境中,借助音频、视频和图片的形式,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跟随教师的步伐,理解与学习数学知识。

四、组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实践活动可以是在课堂中进行的游戏,也可以是走出课堂的实践类活动,二者都能以新的形式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激发、维系并逐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正数与负数”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联系生活经验讲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之后,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分别设置两组游戏。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横向的直线,并在直线的中间标注数字“0”,其他位置不标注数字。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走到讲台上,说出一个数字,倒计时三秒,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在直线上选择一个位置,标注该数字的位置。在游戏的过程中,由于一开始标注游戏的难度较小,只需要区分该数为正数还是负数即可,教师应该先让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参与游戏,随着游戏难度的增加,选择的学生能力也随之提高,在游戏中为每一位学生安排合适的游戏位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游戏的乐趣,从而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其次,教师可让学生扮演正数与负数,当教师说出的数字在负数的范畴中,则扮演负数的学生站起来;当教师说出的数字为正数时,则扮演正数的学生站起来;当教师说出数字“0”,学生无需站起来。学生在参与第二种游戏时,能亲身参与其中,并将课堂的氛围推向高潮,是在初中低年级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游戏形式。

再如,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教学设备、借助教学道具,创设“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根据商品的价格、总价和总件数求出每一类商品的购买数量。教师假设在期末,班主任要将班费用于购买奖品,并将采购任务交给班长和学习委员。已知半学期期末班费的结余为100元,班长和学习委员将全部班费都用于购买奖品:笔和笔记本,共购买笔和笔记本36件,已知一支笔2元,一个笔记本的单价为3.75元,则班长和学习委员共购买了多少支笔,多少个笔记本?数学教师基于班级管理实际以及购物情境,在课堂中创设“购物”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尤其是班长和学习委员探索问题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将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带入课堂情境中,引导该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情境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已知条件,将未知条件假设为未知数x/y,能列出方程组“2x+3.75y=100;x+y=36”,并通过解方程组求出班长和学习委员共购买了20支笔、16个笔记本。教师以教学情境为载体,将数学知识、学生都融入情境中,以生活化情境,开展生活化教学,在“生活”中教学,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五、分层设计作业,布置生活习题

通过对每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可知,每个班级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设置均等化的课后作业,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无法得到能力上的拔高,不能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即学困生,尤其是数学学科的偏科生而言,则无法完成数学作业,不仅得不到能力方面的锻炼,甚至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和消极心理,影响该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故而,初中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分层设计数学作业,以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科学习能力,并对数学学科产生延续性学习兴趣。

以九年级下册“三视图”为例,教师在结束课堂授课之后,利用课堂的最终五分钟,进行课堂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利用课间时间批阅课堂小测,并为学生打分,对学生的小测成绩进行登记,将小测成绩为85~100分的学生分为A组,60~85分的学生分为B组,60分以下的学生分为C组。教师针对不同的组別,布置难度不同的三视图作业,为A组的学生布置复杂图形的三视图作业,为B组学生布置常规类图形的三视图作业,为C组学生布置规则图形的三视图作业。在A组中,还有部分同学的学习能力相对较高,教师可以设置拔高类作业,让这类学生在完成常规作业的基础上,观察身边的物体,并选择一个较为复杂的物体画出它的三视图。生活中的物体多有规则图形组成,既是非规则图形,也是由一个个规则图形共同组成。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素材,例如,字典、规则建筑、雕塑等,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物体,学习“三视图”的知识和提高绘制能力。

六、改进评价模式,多主体评价模式

以九年级下册“投影”为例,该章节的知识主要是“三视图”的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物体,具备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用教室中的投影仪,将物体放置在讲台之上,让物体的影子投射在白幕上,教师不断改变物体的角度,白幕上物体的影子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也是不同的,从而树立多角度、全面看待物体和问题的意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并邀请同教研组内的教师评价教学课堂;同时,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现代通信等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沟通关系,就学生在“投影”学习状况、认识事物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沟通和综合评价,从学校、班级和生活三个环节,对数学教学和学生做出全方位的评价,以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七、结语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生活素材和生活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的有效手段。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存在的生活化素材,开发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以生活化课堂情境为载体,将知识、学生和教师关联在一起,构建形式多样化、内容多样化的初中数学课堂,发挥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学课堂‘生活化与‘数学味的融合探究”(项目编号:GS[2020]GHB445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