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实施策略

2023-06-07殷巧娟

文理导航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数学教学

殷巧娟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量感的培养,借助生活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在量感的世界中探索,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实施策略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量感培养的意义,其次从建立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研究基本图形、分析量的概念、丰富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学习体验、关注量感可视化、提高量感培养效果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的策略,目的是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量感培养;实施策略

近年来,教育部门越来越强调新课改的重要性,严格要求了数学教学的指导工作。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介绍基本知识,还需要组织学生分析和领悟知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研究数学思维,量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学生在视觉和触觉的运用下感知量,特别是理解速度和大小,本质上量感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每一位教师都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开展量感指导教学活动。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的情况,部分教师可能淡化了量感的渗透作用,学生对于量感的认知不够深入,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数学量感。

一、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量感培养的意义

从深度学习出发,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量感是比较重要的,不仅可以确保学生深入掌握知识、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还可以加快教育教学的创新,具体如下。

(一)量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育教学中更多体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部分学生机械化学习数学知识。此种形式不利于学生知识迁移,单一分析量感的培养,教师没能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量感,学生出现了量感不足的情况。长度知识的教学,教师更多关注了单位换算,一些学生懂得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可是教师没有深入强调量的概念,学生没能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比如一些学生认为冰箱能够用10米来表述、书桌可以用10厘米来表述……学生不能深入地掌握量感内涵,出现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停留在表面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培养学生量感,学生可以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等运用在生活中,直观了解到桌子的长度、魔方的面积与铅笔盒的质量,和以往的教育模式进行对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量感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

新时期下,每一所学校的教师都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就是把学生的能力培养视作核心点开展教学活动。数学教学设计教学方案要十分强调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对学生进行量感指导,促进学生直观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存在,学生可以把知识迁移到解决问题中,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还能够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充分培养学生量感,学生可以在处理问题时及时运用所学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量感是可以加快教学创新的

教学改革是所有教师都比较关注的事情。改革是教育创新的代名词,换言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建设要建立在改革创新基础之上。一些小学生缺少对量感的感悟,那么若淡化了学生量感培养,即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不能产生深刻影响的。比如学生接触到面积的知识,只是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没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进行面积的描述,使得数学教学缺少灵魂和精髓。所以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量感培养,把量感培养当作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点,通过量感的培养培育优秀人才。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教师培养学生量感,主要是加强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利用量感的培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世界,了解世界的奥秘,由此小学生不需要运用测量工具,可以对某个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教师给学生构建良好情境,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利用学生常见的素材激发学生感知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地融合量感以及生活元素,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程度。对于“三角形的分类”相关知识点教学,教师鼓励学生提前准备学习工具,把自己准备的三角形和其他学生准备的学习工具互相对比,了解三角形的具体种类。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的物体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认为哪些物体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教师巧妙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学生深层次分析生活中的物品,进一步掌握了三角形的种类,促进学生量感的发展。

又如进行“观察与测量”相关知识点教学,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了解,需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挖掘学生量感学习的潜能。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班级想要采购新课桌,你们可以怎样表述课桌的长度?因为课桌是学生平时能够接触到的,也是学生能够直观看到的,通过这个问题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深入分析和研究解决问题思路,有的学生提出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有的学生提出四个文具盒是和课桌一样长的,有的学生提出五支钢笔是和课桌一样长的……教师组织学生判断最应该选取哪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量感。最后师生共同利用学习工具进行测量,通过尺子的测量过程强化了学生对长度的理解。

(二)研究基本图形,分析量的概念

数学教学活动的指导,量究竟是什么?教師要给学生介绍“万物皆可量”的含义,因为数学教材中包含大量的知识点,其中部分知识点是和量存在关系的,特别是长度知识、面积知识和质量知识。教师对学生进行量感培养,主要是加深学生对量的感知,教师要通过简单的图形,树立学生直观认知意识,让学生整体上掌握量的概念。对面积的知识点教学,教师提出数学问题: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如果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可以用小方格的形式代表,应该如何计算面积结果呢?学生首次接触到这个数学问题,可能由于知觉以及敏感性不强,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拼一拼,也就是以拼凑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图形的面积掌握,关联实际的数学公式计算面积结果,学生可以迎刃而解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量感的培养,可以潜移默化的渗透“以量解形”的思想,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培养学生量感。

(三)丰富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学习体验

数学教师培养学生量感,需要重視学生学习体验的升华,如果学生的学习经验不够丰富,是不能充分形成量感的。如果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可以在头脑中形成量的表象,加快学生量感的形成。教师要借助生活中的元素,加深学生对量感的了解,培养学生量感要融入真实的学习体验,教师应该深化学生体验,丰富教学活动,逐步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比如“千米”这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学生之前接触到米和厘米等单位,然而1千米的物体并不是学生能够经常观察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相关物体,鼓励学生动脑筋研究1千米的概念。教师设计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用走步的形式了解1千米的距离,学生可以初步形成表象,全方位记忆1千米的长度,促进学生量感的培养。

除此之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基本含义,懂得了测量的基本方法,教师要设定趣味性的实现内容,比如准备长度是6厘米的书签,不要直接指导学生用尺子测量,利用自己的量感加以评估,让学生开动脑筋分析书签的长度。学生纷纷对书签进行估算,最终教师给学生提供尺子,测量具体长度,学生能够了解自己估算过程中和实际长度的误差,深刻体会厘米的概念,增强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四)关注量感可视化,提高量感培养效果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构建数量关系的模型,这是促使量感可视化的基本路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量关系的挖掘,研究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带领学生认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围绕具体情况,一些教师并没有正确地了解数学关系模型,仅是组织学生分析数字的倍数关系以及数量关系,阻碍了学生量感的培养。教师要知道,学生量感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本质上是小学生对量感的感性认知。感性认知应涉及多次体验和实践,教师要通过量感可视化指导,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小学生能够认真积累和总结。计量单位是学生量感形成的主要媒介,涉及长度单位、时间单位以及面积单位,教师一方面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思维。如果学生已经接触到长度单位,了解了长度单位的转化关系,可是在匮乏量感支撑下,是不懂得将数学知识点应该如何运用在生活中的。因此,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观察和想象,学习知识点之后进行及时实践,促进学生抽象化思维转变为具象化思维,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以面积的知识点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教师在导入时可以准备好两片树叶,组织学生进行涂色,比一比哪一个学生优先完成学习任务。第一名同学很快完成了涂色任务,然而第二名同学说,这个涂色比赛是不公平的,因为自己的叶子比第一名同学的叶子大,引出了教学主题。接下来,教师趁机为学生介绍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经历量一量和比一比的时间,前者是加强学生对于生活中物体面积的掌握,后者是对比物体之间的面积,在学生互相分享与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落实了量感可视化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量感培养的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量感主要是个体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量的感知,对小学生进行量感培养是可以增强学生生活经验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师需要挖掘量感的本质,重点带领学生了解量感的精髓,逐步形成深刻的感性认知,促进学生量感的培养。教师要结合生活元素渗透量感这一个概念,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行量感实践,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探索量感和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可以直观化地体会到量感的存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个性化实验与探索中不间断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璘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量感习题编制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1(29):70-72.

[2]李星云.论小学生量感的认识及培养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4(5):147-150.

[3]杨在英.折纸中的小学数学数感培养——评《折纸与数学》[J].中国造纸,2020,39(7):113.

[4]梁培斌.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9(29):40-42.

[5]杨冬菊.学生量感培养的教学策略——以小学“计量单位”教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4):76-78.

[6]王秋雨.小学数学教学长度估测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8(11):18+20.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数学教学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