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习作教学中学生愉悦感形成的策略

2023-06-07姚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

姚莉

[摘 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习作情境、制造习作话题,并巧用“扶放进阶”的习作训练模式,从“扶”到“半扶”,再到“放”,循序渐进、阶梯递进,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方法引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得到深刻的活动体验和独立实践的机会,获得写作成功的愉悦感,还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关键词]作文教学;儿童心理需求;习作愉悦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7-0091-03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想当然地认为,教给学生写作方法的作文课就是最好的作文课。其实不然。在笔者看来,只有让学生从习作中获得成功感与愉悦感,并能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作文课,才是最好的作文课。做出这一判断是有原因的,有大量的教育教学研究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还需要情感的参与。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當中有积极的情感支撑,那这样的学习才是完整的。古人常说“文章千古事”,也有人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些经典的背后都蕴含着一个重要原理,那就是作文本质上还是一个情感参与的过程。只有有了足够的情感参与,这样所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可能成为好的文章,甚至成为经典。当然,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写出经典,但是让学生在作文过程当中有足够的情感参与,并从中获得愉悦感,却是非常必要的。这关系到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与理解,关系到能否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夯实写作的基础。

大量的教学经验也表明,对小学生的作文来说,情感的作用往往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因为良好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写作动机,从而为写作过程提供科学的保障。所谓良好的情感,重要的体现之一就是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在习作训练中获得愉悦感、满足感呢?这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分析学生写作时表现出来的心理,还需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和行为。只有对这些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才能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并且体会到作文的成就感。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获得愉悦感与满足感,挑战是必然存在的,但只要教师愿意去想、去做,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巧用习作话题,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所选的写作话题,要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毫不相干,要么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致使学生很难进入写作状态,且容易引发学生对作文课的抵触、畏惧心理。实际上,很多时候小学生之所以恐惧作文,就是因为是被要求写的,再加上写作话题与他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并不密切,这更是逼着学生去进行所谓的构思。这样的作文教学带来的最大缺点,就是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出现“假大空”现象。这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来说,有着非常负面的影响。笔者曾经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这样的作文状态当中,都有一种被折磨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不可能让学生有愉悦感的。因此,要想改变这样的作文教学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贴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或设计习作话题,从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入手,以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这样既能让学生尽快进入习作状态,又能满足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

如果抛开写作不谈,观察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小学生乃至于小学阶段以前的儿童,他们在生活当中是非常善于表达的,而且表达动机是非常强烈的。那么,为什么到了写作的时候,学生就写不出来了呢?说到底,还是写作的要求与学生的心理需求之间存在着一些障碍。因此,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化解这一障碍,打通学生的经验与写作之间的通道,而最好的打通办法就是利用习作话题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当学生在生活当中积累的经验,在作文课堂上能够表达出来时,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让他们进一步产生愉悦感。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以下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情境。

【话题情境1】 语文(或数学、英语)试卷发下来了,当看到试卷右上角鲜红的70分(或65分、58分……)时,“我”的心情就像六月的天气,一下子阴沉下来……

【话题情境2】今天早上,“我”把语文家庭作业本落在家里了。“我”跟组长解释说语文作业确实做完了,只是早上匆忙中落下了,可组长不相信,把“我”的名字上报给语文老师。老师严厉地批评了“我”,“我”想申辩,可老师却不想听……

【话题情境3】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我”获得了五年级组的第一名。老师不仅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我”,还把“我”参加演讲比赛的视频分享到家长微信群。此时,“我”觉得既激动又……

上面这些话题并不是随意选择的,仔细比较研究就可以发现,这些其实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考试失利、被同学(或老师)误解、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后……学生面对这些情况,心情或沮丧,或失落,或兴奋……设计此类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一是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可以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二是可以给学生倾诉心声的平台,让学生及时释放负面情绪;三是教师可以借机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为学生排忧解难。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教师进行习作指导,更有利于教师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一旦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那他们的写作动机就有可能被激发。有了写作动机之后,学生就会想方设法用自己最喜欢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就有可能出现一篇篇优美的作文。

二、巧用情感迁移,诱发学生表达愿望

任何一个人的情感都会发生迁移,如果在作文的过程当中,能够让学生的情感发生迁移,那就可以借助这个迁移去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兴趣盎然之时巧用情感迁移,引导学生把积极的情感融入语言表达之中,让学生心随情移、情动而词发,诱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如可以巧借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集音、画、文于一体的习作情境,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丰富想象,诱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愿望,让学生心随眼动、情随耳动、笔随心动。

例如,“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笔者以此为契机,引领学生开展“音画欣赏会”。课堂上,笔者先播放一段全国各地少年儿童欢度“六一”的视频,再播放一组欢快的歌曲MV,有《快乐的节日》《让我们荡起双桨》《共产儿童团歌》《春天在哪里》等。接下来,笔者没有按常理“出牌”,让学生写自己欢庆儿童节的感受,而是独辟蹊径,宣布本次习作练习的主题为《我最喜爱的童年歌曲》。学生先是面面相觑、颇感诧异,然后又变得高兴起来。笔者让学生分组交流他们喜欢哪些童年歌曲,介绍这些歌曲的来历和大意,他们都眉飞色舞地讲述自己小时候唱过的童谣和儿歌,并且很快就找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使得交流讨论的氛围愈发热烈。然后,笔者让每组选一名代表讲述自己喜欢的童年歌曲,并让其他学生仔细聆听,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刚才口头表达的话有条理地写下来,学生很快一挥而就,写得既快速又轻松。

上述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先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点燃学生的激情,再及时出示写作話题,把学生的愉悦情感及时转入习作训练中。这样不仅打破了传统习作教学的刻板流程,还带来了新颖的写作话题,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还为学生提供了表达的契机,于无形中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从而让写作文变成深受学生喜欢的乐事、趣事。当然,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不宜再过多地使用信息技术,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形。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那就有可能出现学生表面上热闹,但却无法进行深度写作的情况,这是在作文教学当中应当高度重视的。说到底,要让学生的情感发生迁移,并且诱发学生的表达愿望,首先要抓住的还是学生的情感。像上面的例子,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节日,让他们的情感能够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这个时候教师就有了更多把握学生情感的机会。这个机会一旦被把握,那么情感的迁移也就有可能发生,那么迁移后的情感就有可能变成写作的动力,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组织文字,写出一篇篇优美的作文。

三、巧用扶放进阶,搭建习作语言支架

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扶”的时间太长,而“放”的时间过短。要想提高小学生的独立作文能力,教师在作文课堂上要科学引导与合理扶放。“扶放进阶”教学模式就是引导学生学会独立作文的最佳桥梁与支架。

“扶放进阶”是指从教师示范指导走向学生独立实践的阶梯式发展、递进过程。“扶放进阶”习作训练模式,要求教师从“扶”到“半扶”,再到“放”,循序渐进、阶梯递进,既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方法引领,又让学生得到深刻的活动体验和独立实践的机会。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认知负荷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逐渐转移的过程,从而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写作知识、经验、技能,并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与习作实践的时间,让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式转变。

一般来说,“扶放进阶”习作训练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示范阶段(目标演示)

教师确定习作训练的目标,为学生指明习作训练的方向,并进行必要的示范或演示,如读写结合或以读促写、以说促写。

2.辅导阶段(差异推进)

教师通过提示、提问或提供思考线索,为学生搭建必要的习作语言支架,辅助学生进行表达推演,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上面列举的三种话题情境,教师先用话题为学生搭建初步的语言表达支架,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诱发学生的表达愿望,让学生把心里想说的话一吐为快;再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点拨,提供正确的语言表达支架,让学生用新的语言表达支架再次交流分享自己的心里话。这样一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3.协作阶段(协作互助)

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内容及拓展的程度,进行必要的教学调整,让学生开展合作交流与探究。如上面《我最喜爱的童年歌曲》的习作练习,在发言的学生交流表达后,教师让聆听的学生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表达的语言范式进行总结与点拨,指出一些典型语病并提出规范句式,力求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规范、更严谨。

4.表现阶段(独立实践)

让学生独立习作实践,教师关注学生的习作进展,确保学生达成对习作主题的深化提炼并形成个性化理解,让学生独立习作实践的阶段是学生的独立写作阶段,验证学生是否能把课堂所学的语言范式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与技能。在此阶段,教师不要打扰学生,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与创作的空间。在学生写作时,教师要巡视观察,看学生写的情况如何,以便在写后交流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样,利用“扶放进阶”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不仅降低了习作训练的难度,消除了学生的畏惧、抵触心理,还把写作方法巧妙地渗透在“扶放”过程中,让学生更易于吸收和内化,并从习作训练中获得成功感与愉悦感,使学生的作文水平获得显著提升。“扶放进阶”既是一种通俗的表达,也体现基本的学习规律。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作文能力得到提升,这本身就是一个进阶过程,其伴随着的是学生思维的进阶,同时也是作文水平的进阶。

综上所述,在小学作文教学当中,要想让学生获得愉悦感,教师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形成写作的内驱力,这应当是小学习作教学大的方向。明确了这个方向之后,再去优化教学的方法,就能够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心境之下进行写作,进而形成愉悦感。而一旦有了这样的习作教学样态,那么学生的写作过程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过程。

[ 参 考 文 献 ]

[1] 韦戴聪.浅谈愉快教学法在习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9(12):14.

[2] 杨德伦.小学作文教学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上)[J].小学教学参考,2007(25):32-34.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
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
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