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产理论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启示
2023-06-07邹海兰
邹海兰
[摘 要]生命生产理论属于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論——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其中人类自身的生产包括生产自己的生命和生产他人的生命。通过对马克思的生命生产理论进行分析,能够指出当代大学生生命观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马克思的生命生产理论指导大学生科学认识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当下的社会现象入手,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生命生产理论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生命生产理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关于生命的思索是一个永恒话题,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哲学家一直在探索生命从哪里来、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虽然没有明确系统地对生命进行论述,但在其著作中提到过生命生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提及生命。在当今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发展趋势的社会中,物质文明得到极大的提升,但精神文明却相对落后,许多人过分注重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导致漠视他人生命的事情时有发生。大学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基地,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但是近年来高校时有发生漠视自己或他人生命的事件,对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应该科学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 马克思的生命生产理论
两种生产理论首先是由马克思提出的,但最终是恩格斯对其进行了完整的阐述。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到“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1]。两种生产理论主要是指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二者统一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之中。生活资料的生产首先是人类维持生命个体存在基本前提,即通过劳动创造出满足自身基本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其次是在满足生存的需要后而产生其他新的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生产,这种生产不仅生产他人的生命,而且还创造了新的观念、新的语言、新的交往方式,从而使人作为一个全面的、现实的人存在。
生命生产理论即人类自身的生产,主要包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生产自己的生命,即具有劳动能力的生命个体通过对物质产品的消费来使自身的体力和智力得以恢复,从而维持个体生命的生存;另一方面是指生产他人的生命,即通过生育创造他人的生命,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2]。在这里不能将生产他人的生命理解为纯粹的繁殖,实际上生产他人的生命不仅是生产个体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使人作为一个现实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再生产出来,从而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下去。生产自己的生命和生产他人的生命两者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相依存的。只有自己生命的生产得以维持,才能生产出他人的生命;而他人生命的生产又是自己生命生产的前提,否则自己的生命又从何而来呢?
目前学术界探究马克思的生命生产理论,着重从生产自己的生命这个视角进行研究,指出劳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但在生产他人的生命方面研究较少,比较零散,不够系统。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显,需要进一步探究生产他人生命(即繁衍)的必要性。
1.1 生产他人生命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
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发表了《人类动机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他把人的需求由低级向高级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其中生理需求包括身体对食物、温暖、性等方面的要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强大的动力。与之相应,人类的繁殖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但是,少数人对繁殖的理解存在着两种走向极端的趋势,一方面,过度关注后代的延续,导致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忽视后代的延续,不利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不婚主义”的流行和“丁克家庭”的大量涌现。大学生不可能永远待在大学校园这个象牙塔中,总有踏入社会的时候,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成立家庭,养育子女,因此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生育观,正确对待生命。
1.2 生产他人生命是人类延续的需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繁衍生殖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延续,社会是人的集合,也是人们相互关系的集合,人类的活动主要指劳动创造了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具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生产工具、交往方式、语言等,人类创造的这些东西使人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切都有赖于现实的人——通过人类繁殖出来的有生命的人。因此,作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应该尊重生命,切不可漠视他人生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3 生产他人生命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为争取生存和繁衍子孙后代而斗争的历史。我国是一个老年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人口老龄化使我国的劳动人口比重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劳动年龄人口是劳动力来源的主要基地,它在总体人口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次,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影响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后,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离退休人员增多,社会保障体系负担沉重,将影响扩大再生产。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其目的主要是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资源消耗的压力,使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在21世纪初,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是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劳动力人口短缺,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现阶段我国已经全面放开三孩政策,对于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将有重大意义。
2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中存在的问题
2.1 對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学习,认识不深
当代大学生自小学阶段就开设了生理课,中学阶段开始学习生物课程,对动物、植物和人的产生以及其结构有了初步认识,基本上了解了人类的进化历程,明确了人类个体生命从何而来、如何产生。但是目前高校许多大学生对生命的特征和终结认识不清,缺乏系统学习。个体生命具有不可重复性、有限性和特殊性,部分大学生对此认识不深,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差,轻视自己的生命和不尊重他人生命的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个别事件造成了严重且恶劣的社会影响。
2.2 认识到生命个体的现实存在,但对生命价值缺乏深刻认识
当代大学生对生命个体的存在有清醒的认识,但是认识还不够深刻,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模糊不清,知之甚少。生命是有限的,无法重复的,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不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没有充分利用大学提供的宝贵学习资源,反而是沉迷网络暴力游戏无法自拔,生活萎靡不振,缺乏锻炼,得过且过,蹉跎光阴。虽然现阶段价值取向逐渐走向多元化趋势,利益主体化,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也日益凸显,但是“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仍然是大学生应该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是我国今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流砥柱,必须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为社会服务,为人类进步做贡献。若是部分大学生认为生命的意义仅是简单地活着,任其发展下去形成一股社会风气,那么当代大学生则会发展成为“垮掉的一代”,其后果不堪设想,将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2.3 部分大学生漠视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
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珍贵,但是对待动物、植物的生命有所忽视。花、草、鸟、兽、虫、鱼就像人类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因此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并尊重它们的生命。然而一些大学生为了自身的需要或者寻求刺激,去伤害那些无辜的生命,社会影响十分恶劣。人类只有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一切生命,才能领悟生命的真谛。
3 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观教育
3.1 以马克思生命生产理论为武器,加强家庭教育,创造健康的生命成长环境,让大学生科学认识生命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形式的本质契机在于和他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断物料交换,而且这种物料交换一旦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这表明人类生命在最初起源上同其他生命没有区别,说明了人具有自然属性,但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乃是人类具有社会属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每个人从出生开始,便与周围的环境、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联系最为紧密的便是父母,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是孩子的支柱和依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更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来把我们养育成人。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联系之中,我们要对自己及他人的生命负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行举止、脾气秉性对孩子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首先,父母要加强家庭教育,要让大学生从小懂得生命的珍贵,创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使其健康成长。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生命是自己的,但也是父母恩赐的。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明白生命的可贵。其次,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不要给大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现在社会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思想甚嚣尘上,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上了大学,今后就能拥有体面的工作、丰厚的薪酬,这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近年来,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时找工作受挫,抗挫折能力不强,没有得到家人及时的理解关心,使大学生背负沉重的精神及心理包袱,选择轻生,给家人、朋友、老师带来很大的伤害。家长应该理性地认识、评估自己孩子的能力,形成正确合理的期望。最后,父母要提高觉悟,明白生命是平等的,切不可将其划分为三六九等。
3.2 以马克思生命生产理论为指导,加强高校对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对待生命。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教师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有针对性地研习经典著作,如马克思的生命生产理论,领悟其理论精髓,学以致用,从而教育学生,使学生科学认识生命,尊重他人生命。
第二,高校要健全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实现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咨询的高度融合。当今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竞争激烈,小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扭曲,需要寻找发泄的出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接触,若发现学生心理负担过大,应当及时进行疏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若觉得心理压力过大,可去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及时疏导。
第三,高校应当完善课程设置,开设生理健康课程,使大学生增强生命认知,养成正确的生命观。现代社会的性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在大学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而且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已经成年,但是对生理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发生性关系未及时采取避孕措施,近几年大学生人工流产率有所增高,这既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生命的不负责任。
3.3 社会加强生命生产理论宣传力度,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明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一方面,可以发挥社会媒体的作用。积极宣传各种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有意义的活动,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使大学生正确地看待社会、看待生命。另一方面,社区可以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如进行访谈、演讲或开讲座的方式将生命教育的工作与社会相融合,使大学生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尊重生命的同时大学生还应努力学习,服务社会。应积极鼓励高校大学生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激发生命情怀,进而培养健康的生命观。
4 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生命生产理论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启示有以下几点:一是人的生命具有不可重复性、有限性,大学生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其他一切生命;二是大学生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帮助下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健康,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三是大学生要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生命的价值是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因此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 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 人民出版社,2012.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