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统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2023-06-07王文成
王文成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断健全,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企业的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经济上得到更大的发展,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统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并就如何通过加强统计工作提高企业的长期发展水平展开叙述,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产统计;统计数据;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在新形势下,要想提升企业目前的发展水平,就必须全面地理解统计工作,并充分利用统计自身的分析功能改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但目前的企业统计工作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企业相关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其进行优化,以适应企业在新形势下的高质量发展。
1 统计工作的特征
统计工作的基本特征包含四个方面,即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体系化。其中规范化指的是整齐、规范、有序;科学化指的是有科学、有理性的解释;制度化指的是有制度的约束;体系化指的是标准的统一。统计基础工作包括三个方面:统计队伍(机构和人员)建设、统计业务建设、统计现代化建设。要想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首先要有一支专业的队伍,由该队伍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完成统计工作的主体,也就是业务的建设。要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统计目标,就要加强统计的基本工作,把统计队伍建设、业务建设、现代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联系在一起,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换言之,就是为了提升统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和效率,在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取得全面成果的基础上,对从上到下进行的整个统计基本工作的内容和流程进行的一种统一的规范,并将其标准化,以此来指导和检验统计工作的实践。
2 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是影响其整体价值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把经营至上、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一致的原则考虑进去。一方面,要掌握资金周转、投入产出、人力资源等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个现代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使其具有描述、评价、分析、监督和预测等基本职能。这样才能充分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
2.1 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指标
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分为三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在分析企业现金流量财务状况时,主要有以下五个指标。一是通过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来反映企业目前的经营策略;二是通过现金流量的趨势分析来反映企业营运状况的变动趋势;三是通过现金流量比率分析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强弱;四是通过现金周转率的分析对企业资金周转能力进行深刻认识与评估;五是通过盈利现金比率分析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1]。
2.2 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
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主要有产品产值指标、产品收入指标、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增加值等。通过对上述各项指标的综合应用,可以更精确地反映出某一特定时期企业的生产质量、品种结构和市场营销的质量。同时,要让企业建立起全面的成本管理观念,克服短期行为,增强风险意识,把企业利益与管理者绩效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管理者与企业的共同目标。
2.3 反映企业工作效率与成本控制的指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单位劳动产出效率的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单位在某一段时间的经营投入和生产中所产生的价值。在生产经营中,物料、劳动、设备磨损严重是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有必要了解企业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各类耗材,进行最优配置,减少运营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3 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统计工作作用
3.1 运用统计数据能反映企业生产和运营状况
统计工作中的统计数据能够反映出企业在某个时间点的发展状况或者一定时期内的动态特征;它不仅能反映企业的发展速度,还能体现企业的效益与效率;它不仅能反映企业的许多数量特性,还能反映出企业的某些品质特点。它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和运营的各个方面。从现状来看,可以反映出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的情况;从速度上来看,主要体现了生产(含产值)的发展和增长,在效益和效率上,主要体现了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在量上,能反映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投入和产出等各个方面;从质量上可以体现产品质量、设施质量、维修质量等;与同一家企业的同类产品和提供类似服务的企业的状况等,都是依靠统计资料来进行的。
3.2 运用统计方法能及时解决生产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在企业的生产和运营中,各个生产运行的数据之间都有一些关联,比如产量和质量、产量和成本、质量和材料的单耗、成本和单耗等,通过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来检验和监控产品质量,并及时地发现和改正各种生产运行数据中的错误。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让企业对各部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找到各种可能对生产运行造成影响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达到节省成本和消耗、减少生产运行的费用。
3.3 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
统计数据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反映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情况。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一是运用特定的资料进行专题分析,例如,对生产进度进行分析,比较报告期内的各种指标和计划指标,发现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加以解决,并与同行业的情况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对策。二是运用多种信息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财务指标与产值、产量、销售、盈亏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造成企业生产经营下降的原因,并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3.4 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微观个体,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整体运作。在目前的制度下,为了确保整体的经济发展,政府还需要通过一些宏观调控手段来引导和调整经济运行。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统计数据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统计数据的收集分析可以及时准确地将企业的经营状况提供给国家的宏观经济主管部门,通过对企业的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能够准确地把握国民经济的总体影响,准确地判断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正确、合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措施,推动国民经济协调、有序地发展。
4 目前我国企业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4.1 统计工作当前的发展状况
企业统计工作在生产和管理中的作用十分显著,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对统计工作的关注不够,同时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导致企业的统计工作效率不能得到充分的提升。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现代化建设,企业的统计工作必须把企业的发展定位为工作中心,把市场环境作为发展的主要依据,以适应目前的生产和管理需求。然而,在目前的企业统计工作中,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难以实现动态的调节,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统计数据的获取不够全面,就无法对目前的生产和运营状况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监控,公司的持续发展将受到制约。同时,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不能按照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统计管理模式[2]。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指数还不完善,各部门之间的统计工作衔接不充分,难以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影响到公司的持续发展。
4.2 需要改进的统计分析质量
目前的统计分析质量还不能达到有关的标准和要求,许多企业对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不能按照现有的生产活动来有效地把握生产规律,導致亏损。同时,传统的统计工作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此基础上,由于其数据的覆盖面较窄、精度较低,对数据的分析与预测结果的影响较大。举例来说,向国家局报送的统计资料仅有工业产值、工业销售产值、新产品产值、出口交货值等,这些都是企业生产统计中的一小部分,数据比较笼统,不能用于对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3]。同时,由于缺乏真正的市场信息,导致产品的滞销,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我国传统的统计工作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市场经济的各项指标,各部门间的统计数据不能相互交流,不能分享信息,不能反映出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许多企业在进行统计时,往往只注重生产、产值的统计,而忽略了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中的损失,不能知道工厂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也就不能提高生产效率。
5 生产和运营中企业统计的特定运用
5.1 应加强对统计的分析
统计分析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统计分析模型,为今后统计工作的科学性提供指导。在统计分析中,必须掌握数据的质量,并依据市场的发展情况作出科学的决策,以引导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在实践中,要注重市场信息的采集,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精准分析,总结出企业在运行中的某些规律,快速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调整,从而推动公司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统计和分析工作中,建立统计资料的数据库。为了提高统计分析的工作效率,必须要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健全的信息存储与分析体系,以便对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和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2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统计分析
第一,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优化。对于企业财务工作中所涉及的海量信息资料,要进行统一的处理和科学的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可以使企业的财务数据处理工作更加简单、统一,从而更好地解决传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使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科学运用统计学方法,逐步推动现有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并通过对企业和市场的科学分析,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逐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第二,加强对企业的金融监管。为了有效地优化资本结构和资产比率,企业必须运用统计方法进行财务分析。企业在进行资本结构优化时,应保证自身具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能力,以保证其日常运作的灵活性。在这段时间内,运用统计方法对市场波动、贷款难度等进行预测,从而确定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规模。同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对发生的应收帐款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保证应收帐款的按时收回。应当杜绝长期拖欠的帐款转化成呆帐的情况,避免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5.3 企业流程分析与阶段分析控制的统计分析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无法预测的状况,因此企业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相应的对策。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利用统计工具将其与以往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更准确地把握市场的需要,达到发展的目的,而且可以利用统计分析的手段,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跟踪和分析,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加精确[4]。统计分析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对企业的全部数据进行分类处理,而且可以通过各种数据的综合计算比较和分析各种指标提高企业的信息质量。因此,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对数据进行分析。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分析一直贯穿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方法和工具。特别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根据统计数据,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的收益。所以,要充分利用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作用,使其迅速、健康地发展。
5.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统计分析
在企业经营中,人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为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把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作为首要任务。在人事管理现代化过程中,统计分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可以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员工的一般情况进行询问。随着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涉及的信息内容日益丰富,对其保密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统计方法,既能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又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统计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与企业的计划编制、对标挖潜、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经营决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工作能够帮助建立和完善统计数据库,积极搜集、分析数据,为企业经营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更具效率。
参考文献
[1]贾建海.论建筑业统计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J]. 房地产刊,2022(16):140-142.
[2]曹资湘. 生产统计工作在供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分析与应用[J]. 中国科技投资,2020(12):40-41.
[3]陈林.对统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初探[J]. 环球市场,2019(22):38-39.
[4]张宁,徐斐.企业统计工作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1(1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