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整合探究

2023-06-07郑丰

文理导航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高效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郑丰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应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如何准确理解、全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灵活运用于化学教学,是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有力保证。文章从一线教师的视角,探析了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路径,提出:现代教育技术要与化学课堂教学、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教学评价、化学课后作业进行有效整合。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学化学;高效教学;整合路径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这是早期人们对老师们的一贯印象,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三尺台上,粉笔、黑板加教鞭就是老师们上课用到的全部家当了。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教育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教学手段也日新月异。从早先的幻灯片投影技术、录像影音技术到现在的触控平板电脑、数字化手持技术、VR的3D仿真技术和互联网在线课程等先进的高科技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中,教育思想和方法上都必须跟上节奏,赶得上潮流。为此,我国教育部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全民教育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方针政策,并以此为核心制定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思想。为更好地落实该项政策,加速实现目标,国家教育部就实施中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从1.0升级到2.0,以确保更多的老师能更快、更全面地掌握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让更多地区的孩子们能更好地享受更先进的教学资源。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口述笔写为主,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3D模拟、游戏互动等形式把一些晦涩的、陌生的、抽象化的情境或知识点具体化、趣味化,使之易懂、好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然教育之道,攻心为上,学生乐学、好学才能学得好。现代化教育理念指出,课堂教学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备好课应先备好学生,因此,教师在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程整合时应该多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思考,兼顾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和吸收能力,力求让学生对每一堂课的知识点能最大化地有效吸收。而自从国家教育部开展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来,笔者在多次的校内外公开观摩课、听评课中,发现并总结了部分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步入的误区,列举如下:

误区一:错误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辅助教学的含义,多媒体投影几乎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板书,让黑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此外,个别老师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误解成了课本再现或教案呈现,使得课堂教学出现对着幻灯片照本宣科的情况。

误区二:过分追求课件精美而弄巧成拙。笔者发现一些年轻教师喜欢用花哨的图片底色做课件背景,有的甚至还会在每一页幻灯片空白处加上各种不同的趣味小动画博眼球。然而事实却是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容易被动画彩图吸引,而忽略了课件本身的精髓;同时花哨的背景经常会挡住课件字体内容,覆盖字体颜色而影响阅读,并且也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视觉疲劳。

误区三:过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于课堂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有些老师为突出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对同一个知识点多次使用希沃系统自带的游戏软件于教学中,表面看似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实则大大降低了课容量。还有一些老师在课堂中使用情境视频、微课等,但用时过长,

甚至大半节课都用来观看本该在课后观看的影音

文件。

须知一切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老师们应该学会适时适当采用最佳手段进行教学,而不能陷入为了使用技术手段而使用的误区,否则过犹不及。下面列举一节笔者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课堂融合比较巧妙的观摩课“同分异构体”:首先,老师先播放2分钟左右的短视频介绍同分异构体特征;接下来通过在多媒体投影下旋转CH2Cl2的球棍模型来证明和是同种物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立体型和平面书写的区别;课中让学生动手利用球棍模型拼出C5H12的球棍模型,并用手机拍照上传学生拼制的模型到电脑屏幕让其他學生品评,接着请学生上台板演,利用希沃教学辅助系统自带的动画功能在C5碳骨架移动—Cl拼出C5H11Cl所有的同分异构体;最后通过学生平板抢答的形式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整节课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与学生互动性强,充分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效果很好,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并且该老师的课件中主要以白色为背景,每一页的幻灯片的字数不超过两行,展示的重点一目了然,整体给人以简洁大方的好印象。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自远古时期火的使用到烧陶、冶金、炼丹等就开始应用,但直至19世纪才被确立为一门学科,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得早却发现得晚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既有趣又抽象的学科,它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再现其奇妙之处,但它研究的又是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晦涩难懂令人咋舌。同时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让我们又爱又恨,它对人类的贡献不言而喻,但当大家提及化学实验时,不少人想到的是危险、有毒、臭味、腐蚀、爆炸等词汇,这也同样给了部分不喜欢上实验课的化学老师一个好“借口”,当然他们其实更多的是担心实验操作过程太耗时会降低课容量,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填塞”。因此,一些教师则采取以看实验视频代替动手操作方式讲授实验课,并美其名曰: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实验课的融合。因此,正确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师必备的一项技能。

首先,课内实验活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细致感受科学的魅力。目前中学化学教材所列的实验虽经甄选,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果能适时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加以改进,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例如,课堂演示实验常常只是前排同学的福利,后面的学生由于地理位置看不清实验过程导致只能望而兴叹,出现现象靠想象的局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借助高清投影或录像回播则能让学生多次地、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整体的和重点环节的现象,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再如,数据往往是对实验结果最有力的证明,教材所列的一些实验其现象稍纵即逝,难以形成感官认知,此时如果能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或传感器等一些现代技术手段让实验结果数字化,则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更多的定量感知,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化学的魅力。

其次,实验复习课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传统的实验复习课中一节课常会复习多组已学实验,甚至进行一些知识点拓展,而为了提高复习效率一般老师不会再去花时间准备和组装相关的实验器材,取而代之的是以口述或挂图形式让学生回顾,这样由于传递速度慢,学生的接受程度不高而常使得课容量变小。如果能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帮助学生梳理实验知识,既能增强复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在高三实验复习课中进行能力拓展,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碳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学生可以通过希沃教学系统自带的化学仪器图库中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选取适当的仪器并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实验,同时让他们口述仪器内盛装的试剂或药品及其用途、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等。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评价的有效整合

化学教学评价是指以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测评,并予以价值判断的过程。客观全面的教学评价能让化学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依据,促进了教师成长,同时对学生的主动发展具有直接的催化作用。

传统的教学评价多以教师为中心,习惯以学生成績为衡量标准,过分注重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而忽略素养形成,存在评价标准片面、评价内容狭窄、评价方法单一和评价观念陈旧等缺点。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评价内容不局限于终点式评价,更应看重过程性评价,如学生课堂互动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小组协作能力等;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即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既有横向评价又有纵向评价,这样才能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又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导致了评价手段、工具的发展多样化,从早期的耗时费力的纸质评价档案到现代的电子档案袋,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教师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捷终端快速地随时随地查看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情况,为“教、学、评”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

四、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课后作业的有效整合

现阶段我国对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还是通过班级授课制来实现,其优点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有利于统一教育管理和教学检查,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缺点在于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特别是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教师无论用何种方法教学,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这就导致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中,会使一部分学生出现“七分饱”的现象,即优生对课堂所学总是意犹未尽,而差生对老师所教常常一知半解。针对该普遍存在的现象,正所谓“课堂吃不饱,课后去提高”,因此,有效的课后提升方式来巩固课堂所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适当的课后练习来巩固课堂所学是课外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传统的课后练习多以中等层面的学生为参照,以纸质作业形式统一布置给全班同学。这种做法并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同时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特别是基础薄弱且又性格内向不爱问的学生会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普及,依托各种智能系统、APP等开发出来的智慧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课后作业形式,出现了“无纸化”“智能题库”的高效课外提升模式。而作为一线教师,适时掌握几种适合的应用程序将助力我们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在新课改中、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和在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在作为学生知识的引路人的同时也应当成为先进技术、工具的高级使用者,使化学教育更上一层,让化学发展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耿道来.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灵魂[N].人民日报,2016-02-01

[2]郑义.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1(8):67-71.

[3]顾翠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化学课堂实验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14(3):48.

[4]蒲政治.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教学评价[J].软件导刊,2011,10(9):171-173.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高效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在新闻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