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3-06-07张蔚

文理导航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张蔚

【摘  要】在新一轮教育教学优化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优化教学机制和模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学生后续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视为导向,制定出完善的教学计划,着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解题能力。本文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意义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对策

数学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扎实记忆基础数学公式,还需要学生能够灵活地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就为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着手,借助高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减少或消除学习环节出现的阻力,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环节,力求实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意义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其自身的兴趣点、性格、认知能力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堂教育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师指导学生建立系统性学习模式的重要路径,想要保障学生在课堂学习环节获取更多的知识,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基础,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同时,善于探究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期间,应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为导向和目标,在“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全面完善和优化教学体系,力求推动教育教学革新工作进程。

(二)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以往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数学书面成绩,导致整体教学工作出现片面性、单一性的弊端,不仅不符合多元化教学要求,还与学生自身发展相违背。在此前提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于大局观的角度上,从多个角度上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加强教学管理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教师在落实教学改革工作之前,应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多个方面,只有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保障教学工作有的放矢,加强学生课堂体验。现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借助多样、高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架构,一方面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实现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教育目标。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定位教学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系统接触、学习知识的关键路径,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能够促进教学工作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的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范围更加广泛,包含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多个维度。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之前,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明确核心素养对自身后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结合实际学情,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例如:教师讲解《位置与方向》一课时,应优先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引导学生了解和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辨认生活實际中的方向和方位,并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而后,再结合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目的,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对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可利用顺口溜、儿歌等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当学生记住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后,持续引导学生:“东西两个方向相对,南北两个方向相对”,当学生明确认识这四个方位后,教师就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比如,教师可鼓励学生画出自己的房间示意图,明确房间中窗户、门窗的朝向,再鼓励班级学生相互展示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课堂学习环节的目标,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丰富自身知识架构,进而增强学生在学习数学环节的习得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

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技能。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时,应学会从教学整体的角度出发,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实现健康、全面的成长与发展。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一步步思考、探究的基础和原动力,学生思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讲解《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可为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情境:“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25筐,下午卖出14筐,还剩12筐,运来多少筐?”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复杂,却需要学生认真阅读题干并进行思考,经过对学生分析思路的了解,班级学生的推理过程相对多样,且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所在,进而逐渐形成主动思考数学问题的意识与习惯。由此可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巩固。

此外,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强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实现高效解决数学问题。比如:“一份水果礼盒的价格是58.9元,小红想买4份一样的礼盒,需要花费多少钱?”在这一问题中,教师可针对“58.9”和“4”这两个数字,引导学生建立单价、数量、总价的模型,让学生了解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意识。

(三)组织实践活动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应结合学生这一成长规律和特点,制定出带有趣味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践环节的运用,以此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提升。

例如:讲解《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应基于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提出以下问题,如:“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有什么特点?这几个面有什么关系?它们可以分成几组?”而后,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出一个长为10cm,宽为6cm,高为8cm的长方体,并求出制作这样一个长方体所用纸板的面积。这一环节可以让课堂教学环节的趣味性更强,激发学生观察、操作的欲望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便于为后续教师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通过对实践环节的观察,学生计算纸板面积时运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第一组学生直接算出整体纸板的面积,再减去废弃纸板的面积;第二组学生列出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再将其一一相加;第三组学生先算出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的面积,而后通过底面积乘以2,侧面积乘以4,再将两个结果相加,最终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当学生发现其他小组与自己小组算法不一样时,会不自觉地分析其他小组的算法,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促进其探究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意识和能力,还能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而且学生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远不如学生动手实践得到的经验印象深刻。特别是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往的题海战术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成长需要,因此,教師应在教学环节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注重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力求真正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图形的运动》一课为例,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两个重要的知识点,相对来说,平移的学习难度较小,学生很容易理解平移的原则、概念,并掌握其解题技巧,但旋转的难度较大,特别是遇到复杂图形时,部分学生会表现出无从下手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讲解“旋转”时,可直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找出图形旋转前后的特点和规律。比如,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四个一模一样的图形,或是让学生自己制作出四个一模一样的图形,以其中一个图形为基础,将其余三个图形分别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90°、180°、360°,学生找出其中规律后,再引导其尝试找出顺时针与逆时针旋转的不同之处,进而总结出图形旋转变化的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四)联系实际生活

实际生活与数学学科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学生学习数学的本质在于将教师传递出的理论知识进行内化后,运用于日常生活场景当中,完成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吸收理论知识的过程,更是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的过程。教师可积极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件等,丰富教学内容、形式,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对学生后续学习、成长,发挥出重要的促进作用。

比如,教师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导入新课。如:“从前有一户人家,是妈妈带着三个孩子生活,这三个孩子非常喜欢吃饼,有一天,妈妈做了3张同样大小的饼,想要分给三个孩子。妈妈将第一张饼平均分成2份,给了妹妹1份;二哥看到后说1份吃不饱,想要2份,于是,妈妈将第二张饼平均分成4份,给了二哥2份;最后,大哥说我要比妹妹和二弟吃的还要多,我想要4份,于是,妈妈又把第三张饼平均分成8份,拿了4份给大哥。”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自然地将学生代入教学情境,而教师提出的:“妈妈分配的是否公平?”则直接带出新课内容。

又如:讲解《折线统计图》一课时,可将“一个月内的天气变化信息”作为绘制统计图的基础数据。教师为学生收集当月30天的天气情况,以统计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而后,提出问题:“从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若是用条形统计图绘制这些信息,你会怎样设计统计图呢?”“这一个月内有很多下雨的天气,怎样根据统计图知道哪天下雨,需要带伞呢?”这些问题可以逐级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愿意自主尝试画出符合要求的统计图。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工作后,数学教师不用急于检查正确与否,而是开展新知识的讲解,当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所了解后,教师鼓励学生针对刚才绘制的统计图进行完善和修改。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的错误,还能结合新知识对错误之处进行改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优先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积极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再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制定出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案,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思想等方面的提升,使其后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庞雪.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7):12-13.

[2]陈忠华.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2(6):70-71.

[3]罗雪贵.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J].科学咨询,2022(3):193-195.

[4]苏永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J].甘肃教育,2021(5):170-171.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