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

2023-06-07平丽娟

文理导航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减个性化政策

平丽娟

【摘  要】个性化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展教学活动,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而言,个性化教学属于一种自主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学习节奏上逐步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开展个性化教学,需要注意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性化教学作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逐步养成个性化学习良好习惯。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开展,需要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需重视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奠定个性化教学基础;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遵循个性化教学原则;尊重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为个性化教学明确方向。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上述内容进行细致分析,综合考虑,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将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顺利开展,从而助力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

一、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

每一名学生都有其独特个性,这也就代表班级学生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教师教授同样的知识,但因学生的差异性因素存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都有较大区别。为此,从任意一次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出,基础扎实的学生,其考试成绩较为稳定,并且优异;而基础一般的学生,其考试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教师需从实际考虑,对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考察,以便于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节奏的学习计划,逐步找到个性化学习方法,在有效的方法指导下,逐步夯实基础知识,完善数学知识架构,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例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除法》中“搭一搭”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次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借助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特点,教师从简单的“摆木棒”活动开始,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手中的小木棒摆一摆,引导学生先从简单开始,比如先用4根小木棒摆一个正方形,了解到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木棒,接着,用8根小木棒可以摆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随着学生动手摆出的正方形越来越多,学生对小木棒摆正方形有了更深入的认知。此时,教师要求学生将所有木棒收起来,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有16根小木棒,可以拼成多少個一模一样的正方形?是否有剩余?”教师的问题具有可操作性,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已经可以通过开始的摆小木棒活动了解到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木棒,那么16根小木棒则可以摆成4个一模一样的正方形。而基础一般的学生,则可以动手操作,将16根小木棒进行实践操作,最终也会得到可以摆成4个一模一样正方形的答案。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若减掉一根小木棒,只有15根,会拼成几个正方形,还会剩下几根呢?”因有前一次的实践经验,无论是基础较好还是一般的学生,都能快速回答,并说出正确答案。此个性化教学方法,就是从学生的不同需求出发,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而以实践性练习开展教学活动,助力不同理解程度的学生都能顺利学习并理解“除法”的意义。

二、营造轻松民主课堂氛围,奠定个性化教学基础

数学虽然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较强的学科,但其同样具有独特的学科魅力。在“双减”政策下,在倡导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教学思想引领下,教师需要重视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为个性化教学奠定良好基础。每一名学生都有其独特个性,数学知识同样有其独特个性,要将二者进行碰撞,将会获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当学生身心放松时,其思维将处于放松状态,可以随时被激发,若教师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时,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那么学生将更容易与教师产生互动共鸣,会听懂教师所讲的每一道习题,明确每一个数学概念,最终将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并理解掌握,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例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苹果》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经历分苹果的过程,带领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此时,为提高学生对本次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教师可以借助故事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进而在班级中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每一名学生都主动投入到故事情境中,探究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笑笑家里要来客人了,妈妈将已经洗好的18个苹果交给笑笑,并告知其将苹果放在盘子中,每盘放6个苹果,要怎么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分享,并进行实际操作:学生用笔将书本上的苹果每6个圈一起,一共画了三个圈,分成了三份。学生将“分一分”的结果告知教师,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分一分的过程以及想法。此时,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补充,强调“平均分”,使得学生对除法的意义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在学生完成“分一分”练习后,教师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因有前期铺垫,学生将会更容易理解教师将要讲授的知识点。

三、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将以往的统一教学方案进行优化,需依据班级中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特点,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平移》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需明确本次的教学目标,进而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旅游区常见的电缆车,生活中常见的抽屉,以及操场上国旗升起的视频,等等。将这些情境向学生展示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些图片、视频中的可移动的物品,它在做什么运动,是旋转还是平移?”此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平移。”这时,本次课堂教学内容被有效导入,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个由多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同时在网格中的任意位置画出一个小红旗,并提出数学问题:“将小红旗向左平移3格,绘制出移动后的小红旗。”学生动手操作后,得出不一样的结果。教师要求学生与同桌或周围其他学生的绘制结果进行比较,一名学生发现问题:“小红旗移动的方向不同,虽然都是移动了3格,但因方向不同,最后两个小红旗的位置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性。”这时,教师鼓励学生与同桌组成学习小组,由同桌提出移动要求,学生完成移动操作,看一下是否最终的移动结果相同。在此学习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并进行实践操作,会对“平移”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四、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遵循个性化教学原则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发展规律,一个班级中有多少名学生,就有多少个发展规律,若按照不同的思维发展规律,制定教学计划,这是不现实的,同时也是不可取的。但数学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遵循个性化教学原则,以一个恰当的教学切入点,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逐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进而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逐步理解并掌握本堂课所讲授知识点。为此,教师需做好灵活应变准备,考虑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故,进而及时将教学节奏进行调整,将教学目标进行修改,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更适合的学习任务。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除法中“分桃子”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片,图片内容是:有6筐桃子,每筐有10个桃子,余下还有8个桃子,要将这些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可以分到几个,如何分?学生看到问题后,进行思考,并与同桌讨论。此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棒代替桃子分分看。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除法知识进行分步计算,先算60÷2=30,再算8÷2=4,最后得出30+4=34;此时,教师表扬学生回答正确,接着将两位数除法算式方法讲解给学生,当学生明确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思后,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又来了一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下几个?”一部分学生先用已经熟练的计算方法完成计算:60÷3=20,再算8÷3=2……2,最后得出结果20+2……2=22(个)……2(个);另一部分学生使用刚刚学习的竖式计算方法:68÷3=22(个)……2(个)。虽然两种方法不同,但得出结果相同。教师再一次带领学生将竖式计算方法进行复习,使班级所有学生对本次“分桃子”练习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多位数除法展开教学奠定扎实基础。

五、尊重学生学习方法选择,为个性化教学指明方向

班级中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一部分学生喜欢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讨论,一部分学生认真听讲,也听懂教师所讲内容,但却不愿意参与互动。喜欢互动讨论的学生,其性格外向,更喜欢集体学习;不愿意参与互动的学生,其性格较为内向,更喜欢独自思考研究问题。教師需要明确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不强求所有学生都在课堂上积极互动,但要借助教学机会,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发挥所长,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学习位置,形成集体荣誉感。在“双减”政策下,一直强调减负增效,但同时也强调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将个性化在集体学习中得以展现,发挥作用,互为促进式学习进步。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开展时,教师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设计徽标。本次作业目标是鼓励学生收集和欣赏各类徽标,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经过徽标设计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审美意识,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间关系,更融洽同学间关系。这时,教师鼓励各个小组自主合作完成设计任务。此时,学生会按照自己的擅长优势,参与设计活动中。善于沟通交流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织学生如何进行合作设计,善于观察分析的学生,主动负责调查和收集徽标,接着小组内所有学生参考收集的徽标,进行徽标设计。并将所有设计思想进行交流,让善于观察的学生进行对比,最终集合小组成员智慧,设计出富有美感,又兼具轴对称图形特点的徽标。此时,小组成员都将通过此次活动有不一样的收获。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其制定科学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深挖学生学习潜力,助力学生发现数学魅力,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最终以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数学学科成绩。

【参考文献】

[1]郑雪影.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1(24):41-42.

[2]范小红.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探索[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5):17.

猜你喜欢

双减个性化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