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皮肤病临床运用举隅
2023-06-06贺爱平朱菊英尹梅丹永新县皮肤病防治所江西永新343400
★ 贺爱平 朱菊英 尹梅丹(永新县皮肤病防治所 江西 永新 343400)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第262 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其药物组成及煎服法为:“麻黄(去节)二两,连轺(连翘根是也)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个,赤小豆一升,大枣(擘)十二枚,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切)二两,甘草(炙)二两。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其中麻黄、生姜发汗解表;生姜、大枣、炙甘草健胃增液顾护胃气;生梓白皮、连翘根、赤小豆清热利湿;炙甘草缓急,调和诸药。表实无汗之证,热不得外越,合湿瘀在里,而呈太阳阳明并病,郁久则出现身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1]。现代临床连翘根直接用连翘,梓白皮用桑白皮代替。笔者依据此方解表散邪、清热除湿的作用机理,在临床中以本方加减治疗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获得显著疗效。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1 荨麻疹
患者林某,男,9 岁,2021 年4 月6 日初诊。患者2 d 前感冒后全身皮肤出现红色片状斑疹及风团,皮损小的如黄豆、大的似核桃,眼睑、口唇等部位出现水肿,全身瘙痒剧烈。血常规示WBC 15.6×109/L,GRAN% 85%。临床诊断为急性荨麻疹,予地塞米松7.5 mg,头孢曲松钠2.0 g,复方甘草酸苷40 mg 静滴;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每天1 次,每次1 mL;酮替芬每次0.5 mg,每天2 次;外用川柏止痒洗液及糠酸莫米松乳膏。第2 天患者复诊,皮疹及瘙痒加重,打算继续药物静滴,但因双手肿胀找不到静脉而放弃,要求开中药。根据患者舌质淡红,苔白稍腻,脉浮缓,无汗出,微恶风等症状,治以解表散寒、清热利湿,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处方:麻黄6 g,赤小豆15 g,桑白皮12 g,杏仁6 g,炙甘草6 g,生姜3 片,红枣3 枚。每日1 剂,分3 次服,服药后盖被休息。2 剂后面部及双手背浮肿消退,未再起红斑和风团,时有轻微瘙痒,效不更方,继服3 剂后,诸证尽愈,后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荨麻疹是在过敏原或物理刺激下,导致皮肤或者黏膜的小血管迅速扩张且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皮肤出现局部水肿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瘙痒性风团[2-3]。急性荨麻疹起病急骤,患者短时间内全身皮肤出现大量风团,奇痒难忍,给患者造成极大的恐慌,如若治疗不当,还可造成症状反复迁延,导致慢性荨麻疹,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困扰。病理研究表明,所有类型的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均与肥大细胞脱颗粒效应和释放细胞因子有关[4]。
中医称其为瘾疹,认为本病是由于机体先天禀赋不耐,或平素体虚,卫表不固,风寒或风热之邪外袭,客于肌表,营卫失调而发病;或饮食不节,胃肠积热,复感外邪,郁于肌表而发;亦可因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血虚化燥生风,复感外邪而引起。验方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荆芥四物三色汤加减。使用活血药物治疗亦有较好疗效[5]。本例患者舌质淡红苔白,脉浮缓,无汗出,微恶风,为外受寒邪;眼睑、口唇、双手背出现水肿,苔白稍腻,皮疹色红为湿热内蕴。契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病机,方证对应,遂能迅速起效。急性荨麻疹或荨麻疹急性发作,风寒外袭、湿热内蕴证颇为常见,投用此方多获显效,故可作为治疗荨麻疹病的常用方剂。
2 湿疹
患者张某,男,55 岁,2021 年9 月2 日初诊。患者自述近1 个月躯干四肢反复起红斑、丘疹、水疱,瘙痒剧烈,每遇风寒加重。外院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具体诊断和治疗不详。到我所就诊,诊断为湿疹,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每天3 次,每次2 粒;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每天1 次,每次1 mL;酮替芬1 mg,每晚1 次,每次1 mg;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及莫匹罗星软膏。1 周后复诊患者自觉效果不明显,要求中药治疗。现:患者头面、躯干、四肢泛发红斑丘疹,对称分布,部分皮损糜烂、渗液、结痂,舌质淡红,苔白腻,稍黄,脉弦滑,治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处方:麻黄9 g,连翘10 g,赤小豆30 g,桑白皮15 g,杏仁12 g,炙甘草6 g,薏苡仁30 g,白鲜皮30 g,木通10 g,红枣4 个,生姜3 片。3 剂,每日1 剂,分3 次服。药服3 剂后,渗出明显减轻,鳞屑丘疹红斑减少,再服3 剂后皮损症状基本消失,效不更方,剂量稍作调整,续服7 剂以巩固疗效。后随访痊愈。
按:湿疹是较为常见的皮肤表层和真皮浅层发生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的很多研究指出异常的变态反应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瘙痒,皮损呈现多形性,可对称分布,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
中医称其为湿疮,病因复杂,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常因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7]。本例患者自述近1 个月躯干、四肢反复起红斑、丘疹、水疱,瘙痒剧烈,每遇风寒加重,为外有表邪,头面、躯干、四肢泛发红斑丘疹,部分皮损糜烂、渗液、结痂,舌质淡红,苔白腻,稍黄,脉弦滑,为内有湿热。病机为风寒外袭、湿热内蕴致肺失宣肃、皮毛郁滞发为湿疮,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外能祛风散寒,内能清利湿热,因渗出明显,加用薏苡仁、白鲜皮、木通等清热利湿之品,方药中病,故能取得满意疗效。
3 接触性皮炎
患者颜某,女,46 岁,2021 年4 月24 日初诊。2 d 前晚上外用面膜后面部出现红肿,灼热瘙痒,未予处理。第2 天面部肿胀加重,在家用冷水敷,外涂牙膏。今天起床后发现面部肿胀进一步加重,双眼肿胀不能睁开,瘙痒疼痛难以忍受,尿黄、短、少。现:面部肿胀性红斑,色鲜红,按之褪色,其上密集针头大小丘疹、丘疱疹,双眼肿胀不能睁开,舌淡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因患者有青霉素药物过敏史,要求中药治疗。中医辨证属毒邪外袭、肌肤蕴热之湿毒疡。治宜发汗解表兼利湿清热解毒。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处方:麻黄9 g,连翘12 g,赤小豆30 g,桑白皮15 g,杏仁12 g,地肤子15 g,薏苡仁30 g,野菊花15 g,红枣4 个,生姜3 片,炙甘草6 g。3 剂,每日1 剂,分3 次服,外用绿茶水冷敷,3 剂后水肿明显消退,皮肤干燥脱屑,剂量微作调整,继服4 剂后红斑水肿全部消退而痊愈停药。
按: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8]。接触性皮炎的中医病机为素体禀赋不耐、皮毛腠理不密,感受风、湿、热邪,久而酿毒,风湿、热毒诸邪与气血相搏结发为本病[9]。
本案患者乃机体禀赋不耐,接触面膜后毒邪侵入皮肤,郁而化热,面部出现肿胀性红斑,其上密集针头大小丘疹、丘疱疹,双眼肿胀不能睁开,舌淡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为湿邪入里化热而发病。虽然本例患者未出现恶寒等明显表证,但根据发病原因及《素问》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原则,治以发汗解表兼清热利湿解毒,给毒邪以出路。处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用利湿清热解毒之品如地肤子、薏苡仁、野菊花,契合病机,标本兼治,药证相合,得以治愈。
4 小结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麻黄汤去桂枝,防其辛温之性以助热,加大枣、生姜调和气血,加桑白皮、连翘、赤小豆以清热利湿,诸药合用以达表里双解兼清湿热之功。对于因湿热之邪所致的各种皮肤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外能发汗解表以散邪,内能清热利湿,给邪以出路,邪去则正安,气血调和、水道通畅,疾病自愈。
本方为经方,治疗太阳、阳明合病,既有太阳表未解、热不得外越之恶寒发热、无汗,又见阳明湿热蕴蒸之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之阳黄)、小便不利、心烦懊侬等。原为治疗黄疸之方,但后世医家亦将其用于其他的湿热蕴结性疾病。皮肤病大多伴有瘙痒的症状,其致病多由风、湿、热引起。发汗解表兼清热解毒利湿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与瘙痒的病机相吻合,依据病情变化加减可应对多种皮肤病。常见如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药疹、湿疹、病毒疹、大疱性皮病各类急性皮炎或慢性皮炎急性发作时。辨证以全身有恶寒、无汗,或有发热,舌红苔白黄腻,小便黄少,皮疹以浮肿、水疱、糜烂、渗出为改变,因瘙痒剧烈而心烦懊侬等表实里湿热见症者,宜以此方治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