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志益

2023-06-06朱志益

中国篆刻 2023年5期
关键词:字法学书硬笔

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 一等奖作品

(局部)

坚守本真 且行且思——我学书法的经历及一点心得

朱志益

我自幼与书法结缘。祖父是位老中医,颇好笔翰,外号“大先生”。儿时的我经常爬上桌子看祖父挥毫。祖父发现我对书法表现出特有的兴趣,就用红墨水写了些范字让我描红,经常和我说:字乃人之衣冠,写笔好字是读书人的本分。可以说,祖父是我学书生涯的启蒙人。

硬笔书 自作词一首

上学后有位专职教书法的陆修忠老师,招我为入室弟子,在他的严教下,我开始了欧颜柳赵等碑帖的临摹。陆老师精通楷法,帮助我打下了不错的基础。那个年代没有补习班和兴趣班,一到寒暑假,我基本上都在老师家度过。老师家里不仅书香味足,藏书满屋,各种书法类报刊应有尽有,还有象棋、围棋、乒乓球等娱乐活动场地,屋旁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我经常去玩水捕鱼,学书之余非常充实。陆老师经常拿“怀素笔冢”“张芝学书池水尽墨”等名人故事来鼓励我。

小学初中阶段最期待的是参加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生书法现场赛,连续五次拿到最高奖,这让我备受鼓舞。那些年,我的作品也屡屡在全国、省少儿比赛中获奖,也渐渐有了些名气,还被吸收为浙江省青少年艺术团书法团团员。

加入省艺术团后,面授、函授,学习的机会增加,开拓了我的视野。每逢暑假,艺术团邀请省内的名家为我们集中面授。他们在各自领域都颇有成就,但都非常重视基本功训练。通过面授、沙龙等活动,我遇到来自全省各地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大家各自擅长的不同书体也不断启发着我。从那时开始接触行书,我从《集王圣教序》入手,导师吴寅从笔法、结字、节奏、章法、理论等方面进行了较细致的讲解,使我对行书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到楷书与行书写法的不同、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区别。

硬笔书 临米芾《葛君德忱帖》

进入高中后我与书法接触的时间减少了,只是心中保留着那份热爱。在北京上大学期间,我学的不是书法专业,缺少创作场所,却经常参观书法展,到图书馆收集资料、聆听名家讲座,以另一种形式增加了我对书法的理解。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虽然职业、岗位经历多次调整,但儿时播下的种子却再次发芽,我重新读碑识帖,寻师开导,广聆教诲,略悟其道。楷、行、篆、隶、草、篆刻均有涉猎。然所学较杂,专精不足,虽偶有收获,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近年确定将行草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坚持读帖、临帖与创作相结合,深入学习二王、米芾一路书风。2022 年起,毛笔、硬笔双管齐下,“软硬”兼施,学习书法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收获了点滴学书法的经验,总结如下几点与书友们分享:

一是要深入传统,寻道修法。经典法帖多为历史筛选留下的书法范本,记录着前人用笔、结体、布局(章法)等法则和艺术思想以及艺术表达的成功经验。只有通过对它的心追手摹,坚持在严谨的法度中磨炼,才有可能找到书法艺术的真谛和奥秘。纵观历代大家,必定是经历长期的历练,乃至毕生的探索和积累,如米芾耗30 余年功夫学古,摹拓对临而成为集古出新的巨匠。

二是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孙过庭《书谱》)“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米芾《海岳名言》)天天使用毛笔工具的古人尚不敢懈怠,何况我们呢?书法实践必须强调足够的量,也就是要下够功夫,学习书法是件苦差事,没有吃苦精神,没有耐久的恒心,是不会有成绩的。古人有日课三千之说,持之以恒,做好日课是提升自身艺术水准的必由之路。当然,找个经验丰富的老师指点也很重要,借鉴过来人成功的方法和经验,能让你事半功倍,少走许多弯路。

三是要把握重点,各个击破。书法技法大体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几个方面。有人认为,笔法是核心,字法是基础,墨法是灵魂,章法是战略。而四者之间又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康有为《广艺舟双揖》)对于笔法,古人都赋予了极高的评价和极大的重视,因为它是书写的关键。字法是指点画与点画之间,按照一定规律组合搭配的方法。在书法艺术中,一个字的好坏是与疏密、顾盼、粗细、斜正、穿插等布白有关,个别的点画写得再好,如果离开了整体结构,也无法成就字体之美。明代赵宦光《寒山帚谈》说:“能结构不能用笔,犹得成体,若但知用笔,不知结构,全不成形。”墨是中国特有的产品,它的颜色可以千年不变,干后见水不散,是构成书法非常重要的一环。书法艺术向来重视用墨技巧,用墨的优劣关系到作品的神采。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章法主要是协调整篇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通篇血脉畅顺,气韵生动。否则即使单一字体的体势再优美,倘若互相不关联,终成败笔。所以没有恰当的章法布局,就无法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可以说,技法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工程,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能,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四是要积极投展,促进提升。古人云:“笔墨当随时代。”当代展览不可回避的是展厅效应和观赏性。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可以尝试参加各类权威展赛。投展参赛是检验作品和阶段学习成果的好办法。通过投展参赛,定位自身实力,了解高手风范,找到差距,不断提升自己的眼界和实力。

五是要由艺臻道,融会贯通。何绍基说:“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成一家。”学好传统最终的目的是要转化和活用。这种“转化”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非刻意而为之。苏轼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功夫在字外,除了书法技艺的锤炼,内在的精神素养也要提高。生活中的各种磨砺也是奠定书风审美的重要元素,从生活和精神中双面“洗礼”,蜕变出精彩的个人面貌。刘熙载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习字调心性,学书铸人格,只写字不读书到不了高度;如果书写技术不过关,纵然满腹经纶,永远是门外汉。

多年的笔歌墨舞,不仅给生活增添了乐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品位和艺术修养。书道本无极,岂能半停歇?

一方斗室、一桌、一纸、一笔、一砚,且行且思,愿与大家共勉。

毛笔书 欲临东至联

硬笔书 浙东唐诗之路诗十首

毛笔临 褚遂良《阴符经》

毛笔书 杜牧诗一首

毛笔书 谢灵运诗一首

毛笔书 张岱《湖心亭看雪》

猜你喜欢

字法学书硬笔
学书杂述一则
硬笔小作
“无法之法”
唐代书法家学的传习内容
学书感悟
我的学书
我的学书之路
“三字法”求解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
硬笔楷书3500字
硬笔楷书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