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临墨堂 墨见素养
——武汉市洪山区赋能书法教育的核心素养小记

2023-06-06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晏晋芳

中国篆刻 2023年5期
关键词:笔意临池临帖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晏晋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符号的书法和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的交集,就是小学书法教育,在学校中开展书法教育,是实现书法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011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2013 年教育部进一步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2014 年教育部审核通过了相应的书法教材。2018 年9 月教育部关于书法纳入中高考评价体系政策的落实,作为相对冷门的书法在近年来异军突起。2022 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每个学段的学生都制定了汉字书写、毛笔书体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在教学时间上明确要求,书法在三至六年级语文中,每周安排1 个课时。同时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每个学段的学生都制定了书法、篆刻或中国画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国家教育部门循序渐进,从大政方针出台,到具体内容和教材的规定,逐步细化、逐次深入,推动书法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但当前小学书法教育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如书法师资力量普遍薄弱,书法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整体有待提高,有的老师擅长讲授但不能提笔范写,有的老师自身擅长书写,但理论知识匮乏……书法教师的师资建设已成为制约书法教育发展的瓶颈。

近两年来,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利用区域化大教研推动校本化小教研,利用团队化研究提升学科指导有效性,探索多元化研训方式助教师专业成长。

书法教研员晏晋芳老师引领武汉市洪山区近50所学校书法专职兼职骨干教师,以《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3 年1 月18 日发布)为依据,以“构建均衡教育,共建特色教育,创建品牌教育”为方向,以项目“我把诗词写给你看”为抓手,探索书法教育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聚力“四临墨堂”,赋能师生核心素养。

一条主线 四临墨堂

围绕“我把诗词写给你看”的这一项目,展开四临墨堂系列活动,分别为临帖习字,每周一辑;临池习诗,每日一拾;临作义诊,每夜一诊;临墨拍客,每天一更。四临墨堂为一条主线,再加四扇翅膀,一主四翼。“四翼”指的是日研墨、周打卡、月讲座、年竞技(课堂教学赛课、论文案例评比、一年一度师生书法展)等师生的日常研修。

(一)临帖习字 每周一辑

临摹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哪个阶段的书法学习都需要从临摹入手,这是书法学习最有效的切入点,是通往书法艺术之路的捷径。沈尹默先生说:“临帖可以从帖中吸取前人的经验,容易得到他们用笔和结构绳墨规矩,便于入门踏稳脚步。”[1]沈宗骞论画说:“若初学时,则必欲求其绝相似,而几可以乱真者为贵。盖古人见法处、用意处及极用意而若不经意处,都于临摹时可一一得之于腕下。”[2]

从2019 年3 月起,“临帖习字 每周一辑”主题活动正式启动,它是全区书法大众老师们的每周必修课,是规定动作。大家日研墨,提笔临帖。在汉碑晋帖中,与古人对话,在疾徐顿挫中,感受线质的奇妙。修炼内功,功在平时。

第一步,选帖。遵循三原则:一,取法乎上,选帖中经典;二,性之所近,据个人喜好;三,版本择优,彰显其神韵。如楷书类褚遂良《大字阳符经》《雁塔圣教序》,隶书类《张迁碑》《曹全碑》,行书类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颜真卿《祭侄稿》、米芾《蜀素帖》,草书类皇象《急就章》、孙过庭《书谱》,篆书类《散氏盘》《峄山碑》,等等。

第二步,临习。每天保证练写时间一小时左右。循序渐进分三步,首先读帖,观其笔法、字法、章法,会其神采。其次摹帖,或仿影或描红或双勾或描摹。然后临帖,从对临,到背临,到意临。大家选定一个帖本练习,初学书法,当先求平正,以专一为尚。在尚未掌握其运笔、笔画结构规律之前绝不换帖。否则,朝秦暮楚,终至一无所成。

第三步,展示。自评互评,调整提升,循环往复。每到周六,各位老师就要在墨舞洪山QQ 群在线填写《临帖习字每周一辑》作业完成情况统计表,并挑选本周习字最满意的一次作业,拍照打卡发到墨舞洪山QQ 群,供老师们互相欣赏品鉴,导师点评,指出问题,各自明确下周临习的小目标,是攻克某一个字法,还是掌握一种笔法,等等。每周值日的老师还要将群里老师们的作业图片收集整理制作美篇发布推送,记录大家习书路上的进阶之路,让成长看得见。美篇《临帖习字》,每周推出一辑,截至2023 年1 月28 日已积累146 辑。

(二)临池习诗 每日一拾

“临池”这个典故源于晋卫恒的《四体书势》。曾巩的《墨池记》有言:“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表示刻苦学习。

“诗言志”,“书为心”,书者的书写的是心绪情怀,诗者歌咏的是人性本真,同属审美范畴。当经典的诗词歌赋邂逅书法的造型艺术,书法作品会更具文学内涵,富于表现力,而诗文内容会彰显其生命力与活力,一写永流传。

“临池习诗,每日一拾”书法创作活动开始于2020 年4 月3 日,每日推出精选诗词歌赋美文内容。具备一定书写技能的骨干老师每天共书一首诗,伴书韵、品诗意、书墨情,篆隶楷行百花齐放。如果说“临帖习字,每周一辑”是大众书法老师们规定的动作,那么“临池习诗,每日一拾”就是书法高阶骨干老师们的自选动作了。

临写是入帖阶段,创作是出帖阶段。前者以法度、功力取胜,后者以立意、个性为主。老师们在临池习诗以及进行创作前布局谋篇,心有全貌。从文字内容的取舍,到款式的选择,书体、结构、布白、款识印章等都用心酝酿……创作过程中努力实现意到笔到、笔随意行、笔随情牵。正如孙过庭所言,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也是我们“临池习诗,每日一拾”书法骨干老师们的努力方向。

每天早上7 点,墨舞洪山微信群里,负责布置作业的老师会准点发布当天的创作内容,从周一到周日依次为《诗经》《楚辞》《论语》《菜根谭》、唐诗宋词元曲、《习近平用典》……作业布置后,微信群里愿意创作的老师们就会利用全天的闲暇时间提笔创作完成这幅作品,在当天22 点前将作品拍照,利用小程序装裱好图片发至微信群里打卡。再由值班志愿者搜集整理老师们的作品图片,编辑推文发布在洪芽芽微信公众号上。

从2020 年4 月3 日至今,我们全年无休!截至2023 年1 月28 日已推出1028 期。1028 期的推文意味着书法老师们1028 天的坚持,1028 期的积淀。王镇远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中说道:“书法是具体的造型艺术,通过点画的组合而构成千变万化的图像,表现出人们对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整齐与错落、疏散与紧密等种种形态美学的认识;它又是抽象的表意艺术,仅凭着线条的流动而展现作者的情感心绪和品格修养。它是实用的,每个文明社会的诚愿都依靠它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它又是超实用的,历来论书者往往强调书家淡泊无为的心态和超乎名利的品格。”[3]

诗意的感悟、文学修养的提升丰富了书者的情感,使得书法创作时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不再是单调、孤立、直白的书写,这种状态下的书法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诗言志”,“书为心”,相得益彰,彼此涵养!临池习诗,每日一拾,有效助力教师素养的修炼。

(三)临作义诊 每夜一诊

为了更快更好地增强教师们的书写技能、审美能力,提升审美情趣,2021年3月起,“临作义诊,每夜一诊”活动上线了,那么谁来诊?诊什么?怎么诊?首先谁来诊?导师引领,同伴互助,共生共长。“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得。”我们组建了一支书法导师团队,六位书法导师来自全区的书法“名”师,也是“明”师,他们精于术,明于道,善于教,是我们的书法种子老师。基于对书法教育教学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认同与归属感等,大家集结成一个导师学习共同体,并主动带领其他教师成长,以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需求为基本导向,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他们来自我区不同学校,是书之佼佼者。他们分别是:英格中学一分校的汪仕斌老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书法教育学会会员;金鹤园学校的吴浩老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武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唐从义老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永安小学的余鹏程老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武珞路小学的万东林老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青菱小学的刘亚庭老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

其次诊什么?诊老师们的书法教学和书法临习之路的痛症。活动开展前期,通过问卷调研访谈观察,了解老师们书法教学中临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梳理出核心问题和普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导师们再结合自己所长选定一家一帖,制定出有针对性又彰显自己风格的辅导微课程。内容包括书法理论知识、古代书法名家介绍、历代经典碑帖鉴赏、身边老师们的临创作业点评、例字的示范书写、临习作业布置等等。深入浅出,准确把握讲授内容的系统性、连续性、层次性以及针对性。

怎么诊?以任务驱动激发导师团队“种子”意识和服务意识。六位导师从周一到周六轮流值班,线上线下结合辅导书法大众老师们,采用语音、文字、小视频及面授等方式,讲授、范写、点评、比对……普通教师团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成若干书法社区学习小组。在导师们的引领下交流学习心得、临习碑帖、教学实践,探讨临帖策略。

导师团队主动引领全区书法教师共同发展,提升书写技能,涵养书品人品,启智养心,审美怡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丰富多彩的笔墨活动中,书法种子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倍增,并促进了全区书法专职、兼职教师群体成长。

展示内容 责任人 服务团队 上新 平台临帖习字 每周一辑 一师一帖 坚持是王道 徐艳标 每校每周轮值 每周 美篇临池习诗 每日一拾 一日一诗 集字创作 李雪莲胡 敏 志愿团队年值 每天洪孩子读写微信公众号临作义诊 每夜一诊 线上导师小课堂(导师小讲堂里的诗情笔意)墨舞洪山抖音号(短视频)课本里的诗情笔意佟 玲杜俊红 创作者团队 每天临墨拍客 每天一更(我把诗词写给你看)节日节气里的诗情笔意日常生活的诗情笔意

(四)临墨拍客 每天一更

临墨拍客指的是书写编辑制作发布《我把诗词写给你看》系列短视频的书法骨干教师团队。“墨舞洪山”抖音号于2021 年8 月正式上线,目前已累计推出500 多集《我把诗词写给你看》的短视频。分四个小专题:“语文课本里的诗情笔意”“节日节气里的诗情笔意”“日常生活里的诗情笔意”“导师讲堂里的诗情笔意”。这些短视频将互联网新媒体和诗词书写完美结合,展示了老师们丰富多彩的临墨生活,每天一更。

第一,“语文课本里的诗情笔意”专题短视频,书写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本的一百多首必背古诗词。主要由师生书写、朗诵配音、背景音乐渲染等组成,时长为2 分钟左右。以贺知章的《咏柳》视频为例。该视频包含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读诗写诗。师生同台盛装入境,学生高声诵读《咏柳》,教师用毛笔范写《咏柳》。第二板块,说书解字。教师以书法发展历史为据,一边书写,一边深入浅出地讲解重点字的笔画、结构要点,让枯燥的书法理论知识鲜活起来。第三板块,集雅赏美。抖音创作者剪辑录制与这首古诗相关的好玩、好看的书法文创作品,拓宽师生的视野,提升审美情趣。对于同一首古诗,我们并不是只用一种书体进行呈现,而是按周一楷书,周二至周五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的顺序依次呈现。

从师生书写、朗诵配音、背景音乐渲染到合成剪辑制作成片并发布,均由书法教师创作团队协同完成,原创原产!项目驱动,任务带动,老师每天积极能动不亦乐乎地投入到学习制作当中,学习已深入老师们的骨髓,成为一种行为自觉。

第二,节日节气里的诗情笔意。每遇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我们会推出专题系列,在轻缓抒情的背景音乐下,将节日节气诗句提笔书写、渊源习俗娓娓道来,唯美动感的应景画面让人沉醉其中。“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吟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诗圣杜甫的感怀。

第三,日常生活里的诗情笔意。万物皆可书,一个花篮、一张纸、一把伞、一堆瓜果、一些树叶花瓣……附上笔墨,经过折叠,成了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

第四,导师讲堂里的诗情笔意。导师们或评价老师们书写的古诗,或评价老师们临习的碑帖,“诗言志”,“书为心”,诗意的感悟、文学修养的提升丰富了书者的情感,师徒相得益彰,彼此涵养!

“我把诗词写给你看”玩转新媒体,真正让书法走进生活,让书法好看、好玩、好学。带动了一批批新人。

四临墨堂,墨见素养。武汉市洪山区书法教师聚力“四临墨堂”,探索书法教育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行稳致远,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笔意临池临帖
艺术档案
——书法家郑和新墨海游龙笔意键
欧来荣——“拟宋人笔意”作品四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池》
临池不辍的习书人——徐惠生
临池笔墨天然趣 抒臆胸怀自我情——书法家赵恒其人其事
浅谈我对硬笔书法临帖与出帖的理解
临帖创作解说词
我的临帖总结
缘圆椅的风骨,一挥而就笔意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