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喻说理法的妙用

2023-06-06辛洁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喻为喻义熊掌

辛洁

在议论文写作中,如何让读者明白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并接受这个观点往往是最难的。如何说理,方法众多,但要说到形象又容易让读者接受的方法,那就不得不提设喻说理法了。

设喻,又叫讽喻,是比喻修辞手法的一种扩大化用法,指在叙述一个故事的过程中,通过暗示和类比来说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张的一种富有幽默情趣且比较婉曲的语言表达方式。设喻说理可用于一段话,也可用于一篇文章,用一个故事来透露喻义,不用比喻词,喻义较含蓄,让读者去体会故事和现实事件在道理上的相似之处,有“意在言外”之感。讽喻使用起来非常灵活,既可以在行文中插叙,并且点明本意;又可以独立成章,将喻义贯串其中。运用设喻说理法时,一般都蕴含着讽谏、规劝、批评、诱导的意味。

如《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设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拥有义。孟子把“生”喻为“鱼”,把“义”喻为“熊掌”,他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这样设喻,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易懂,读者也更容易接受。

《马说》全篇设喻说理,通过托物寓意的写法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作者以千里马为喻,把伯乐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喻为未被发现的人才,并对世上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进行反复论证,最后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从而对封建统治者不能知人善任、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抒发了对封建社会中有能力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马说》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婉转地说明道理,构思精巧,形象生动,收到了说理深刻、论证有力的效果。

《邹忌讽齊王纳谏》中也运用了这种方法。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说理,以此来讽谏齐王。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第一层,先以自身经历设喻,指出当自己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个问题时,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也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进行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此前提到的处境相同。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统治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改正,才能使国家长盛”这一结论。这种劝谏方法,自然委婉,尽情尽理,故能收到良好的论证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设喻说理也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采用设喻说理法,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猜你喜欢

喻为喻义熊掌
成年人:鱼和熊掌我都要
冒死护友
认知语言学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词素构词及其意义
字词篇
既要环保,还要产量,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谈新形式下如何肥水
黄雅珍:“鱼”与“熊掌”可兼得
米可闯关(二)
中英动物隐喻差异之解析
英语果蔬名称喻义举隅
填数字,学古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