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里马与伯乐

2023-06-06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千里马伯乐才华

文题速递

《马说》中,韩愈借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时代虽在变迁,但经典依旧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朝气蓬勃、思维敏捷的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呢?

请以“千里马与伯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津

话题作文必须研读材料,弄清楚材料所传达的要点内容及核心思想。从整个材料看,该话题需要我们从时代发展及个人成长的角度推陈出新,对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产生新的解读和思考。

以下三种入题角度可供同学们参考:

1.无需“伯乐”,“千里马”也能发挥潜能。

此处的“千里马”寓意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体制的健全、平台的完善,“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一观点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由此看来,我们生于最好的时代,无需伯乐,“千里马”靠自身的才华、自信、勇气、勤奋、坚持等优秀品质就可以抓住机会,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新社会,新方向,新发展,真正的“千里马”靠自己的眼界、思维和格局,也完全有能力搭建起一个又好又大的平台,以展现自我才华,贡献自身力量,实现人生价值。古今中外,因自身才华或出众品行而被重用的人物事例举不胜举,大家在结合古今典型事例时,也可围绕自身的成长经历与感受适当展开。

2.“伯乐”能够慧眼识英才。

“伯乐”可以理解为知人善用的管理者、领导者,也可以理解为善于看到他人闪光点,并愿意为其提供帮助和机会的普通人。今天的社会,需要高精尖的人才,需要能独当一面的人才,更需要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聚拢人才的“伯乐”。当然,既为“伯乐”,他的身上一定也具备某些值得我们欣赏和敬佩的品质,如有眼光、有担当、有志向等。因此,我们可以以“千里马”的视角观察世界,也可以选择做一名有智慧的“伯乐”,去发现更多“千里马”。

3.“千里马”和“伯乐”相互成就。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要不断赶超,才不会被时代的洪流淹没。在奋勇向前的道路上,“相互成就”“互利共赢”何尝不是一种捷径?“千里马”也好,“伯乐”也罢,首先要尽全力做好自己,若彼此能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共同“取暖”,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极大的好处。

要想写好这篇作文,一定要注意阐明观点,凸显主旨,尽量让语言精练而有深度。要尽可能打破常规,寻找新思路、新角度,同时,应尽量引用新颖典型的素材,避免烂俗。

作品展示

主动寻找心中的“伯乐”

◎文杨博

伯乐相马的典故人尽皆知,人们都希望能遇到赏识自己的人。一代大师韩愈也是这样,他终生都在等待一位能看到自己才华并重用自己的伯乐,但终以失望告终,蹉跎了一生。难道我们都要像韩愈一样,在不断的等待、不断的期待和不断的失望中度过一生吗?不!我们应该主动寻找心中的“伯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与特长,但是起初,大家都是尚未被赏识的“千里马”,而“马”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伯乐”,实现人生价值。然而,并不是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出来就是伯乐,遇到伯乐往往需要一些运气,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伯乐”,“伯乐”不仅是能赏识他人才华的人,有时候也可以是一种理想、信念。

《马说》中有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见,马是要用一生去寻找伯乐的,而有些马运气不佳,遇到的皆是“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食马者”,幼年天资过人的方仲永不就是因为父亲的无知而最终只能做一个平凡人吗?还有些马在寻找伯乐的过程中半途而废,结果彻底沦落为不被人看好的驽马。没错,在寻找伯乐的途中难免会遇到坎坷和挫折,但正是这些挫折磨砺了马的意志,使它不断完善自己,向千里马的标准靠拢。

既然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千里马,那为什么没有人人都取得成功呢?因為寻找伯乐需要努力,需要毅力,需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决心,如此方能找到伯乐。

种子埋在土里不见天日,却一直储蓄能量,等待破土而出的时刻;千里马在寻找伯乐的途中不断经受磨砺,不断提升自我,最终绽放光彩,赢得赏识。

既然在现实中难以遇到伯乐,那就去寻找心中的“伯乐”,寻找自己的目标吧!

【陕西西安市交大韩城学校】

●点评

作文借古论今,以史明智。小作者以巧妙的角度切入话题,然后另辟蹊径,总述应主动寻找心中的“伯乐”这一中心论点;又引出心中的理想也可以是自己的“伯乐”这一观点;紧接着阐述理想就是一盏明灯,它可以照亮自己的未来,指引自己成长。全文思路流畅,衔接紧密,一气呵成。

真“千里马”何惧无“伯乐”

◎梁思诚

斗转星移,时代更迭。清代龚自珍借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现了他对人才的强烈渴望,只有越来越多“千里马”被发现并得以重用,国家才有望。可见,人才乃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

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他的时代,他怀才不遇。但在今天这个发展空间更广阔的时代,我想说:“真‘千里马何惧无‘伯乐!”

曾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因受萧何赏识,终辅佐刘邦完成统一大业;熟读兵书的赵括亦被赵王重用,但最终却致使赵国于长平之战中大败。谁知其中原委?难道只因赵括“纸上谈兵”这一行为吗?非也!谋事需“伯乐”,成事需“千里马”,归根结底,还是赵括算不得真正的“千里马”。

纸折的花儿骗不了蜜蜂,能驰骋千里的才是千里马,虚假终归掩盖不了真实。真正的人才,必然要有内涵、有修养、有真才实学,有大谋略、大智慧。所以,真正的“千里马”会不断地对自己提出要求,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而不是追求表面的“艳丽”或一时的“风光”。

仰知天文、俯察地理、通晓奇门遁甲的诸葛亮,虽隐居隆中草堂,却早已名声在外,这才有了后来刘玄德“三顾茅庐”,虚心向他请教,请他一起商讨“兴复汉室”之伟业的故事。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自己足够优秀到不可替代,“伯乐”的存在也就只是“锦上添花”了。

唐代诗人虞世南在《蝉》一诗中写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的品格让人欣赏,诗人的人格魅力也让我们不由赞叹。一生游山玩水,以交友为乐的“诗仙”李白,用脚步丈量青山的高度,用双眼欣赏碧水荡起的波澜,用灵魂歌唱自然的浪漫。被“赐金放还”又如何?“蜀道难”又怎样?虞世南也好,李太白也罢,他们都凭着自信与豁达,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道风景。

写意何须笔,风景自成诗。那些懂得坚持自我的人,必然能活出自我、实现自我。当然,遇到“伯乐”,拥有更广阔的平台,使得物能尽其用,人能尽其才,那也很好;但若没有,也不必妄自菲薄,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定不负使命,用知识武装头脑,争当真“千里马”,不惧无“伯乐”!

【陕西西安市交大韩城学校】

●点评

本文观点清晰,思路明确,通过多次引用古人事例,道出所持观点:真“千里马”何惧无“伯乐”。作文强调了“千里马”自身的优越性,其中不少语句值得大家深思,比如“写意何须笔,风景自成诗”一句,就以文学性语言呼应了论点。小作者的议论文功底比较成熟,值得大家学习。

猜你喜欢

千里马伯乐才华
WILD RIDE TO XANADU
解析21年新高考Ⅰ卷第19题的六个视角
我攒了一年的才华,都用在了年终总结上
千里马无须伯乐证明
伯乐之子按图索骥
挑剔的千里马
伯乐传道
爱跳的“千里马”
拼才华的古代花美男
残忍”的才华*——五篇小说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