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减负增效途径的实践研究
2023-06-06高雅莉王慧婷王伟娜王曼花刘璇赵亚辉
高雅莉 王慧婷 王伟娜 王曼花 刘璇 赵亚辉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其目的是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双减”政策颁布后,一线语文教师如何落实提质增效?通过在我校进行“双减”实践研究,学校语文组从课堂教学入手,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质量提升上合理优化配置作业,为每位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帮助教师实现自我成长和团队共同成长,让减负增效真正落到实处。
一、研究背景
简单来讲,“双减”政策的推行是我国教育体系建设在确保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健康发展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减负工作上升到了中央层面,教育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这对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以及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改革,要“減”之有效则需提高质量。教师基于课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单元作业,同时兼顾学科融合,为学生设计了分层作业,让学情不同的学生均能通过作业提高知识水平。从内容质量、完成时长两方面推进课后服务作业设计的优化。
第一层为基础作业。语文教研组将基础知识、重难点梳理成自主设计的“香山作业本”,用于教师帮助基础薄弱学生巩固知识。
第二层为拓展式命题作业单。作业设计项目组立足课标,注重素养立意及真实情境创设,比如语文组以“扫健康码、做核酸”等大情境设计多样化题目,教师根据学生分层作业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地辅导,学优生完成拔高类作业,学困生夯实基础,牢固掌握课内知识。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第三层为实践性作业,即学习与生活结合。每个班级都有一块农耕园,当天作业完成后,师生可到农耕园打理本班田地,还可观察校园、制作美食,或者到美术空间、科技长廊放松,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以及教育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开展研究工作,努力使研究贴近生活,真实提出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合理的研究方案准确汇报研究结果。
1. 调查研究法 通过考察了解客观情况,直接获取有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研究方式,对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方法进行有计划、周密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语文课堂现状的看法,找准问题所在,以便“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展开课题研究。
2. 个案研究法 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全过程的研究方法。
3. 观察法 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专注同一个年级不同班级的语文课,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教研等方式,分析现阶段语文课堂的不足和提升方向。
4. 行动研究法 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以郑州市惠济区教研室的“学为中心”课堂理念为基础,结合我校语文课堂具体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切片式分析课堂,为一线语文教师指点迷津。
5. 教育经验总结法 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我校语文组积极阅读语文名师课堂随笔,比如窦桂梅、薛法根、于永正、肖培东、朱煜、韩素静等,教研时观摩名师课堂,复盘名师课堂亮点。同时,我校校长刘红有三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经常为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大大提高了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6. 案例研究法 对学校个别班级的语文课堂进行调查、观察、分析,搜集素材资料。
四、研究过程
我校通过分阶段调研语文学科相关数据,结合语文课堂、教师、作业、评价四方面因素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对语文学科减负增效有效途径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加强有效措施的创新,摸索出通过优化教育结构,创新育人方式,找寻减负增效的有效策略,探索助推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式。
1. 四季古诗校本课程 四季古诗校本课程以节气为线索,从立春开始,跨越四季,到大寒结束。学生们从不知道什么是节气,到随口吟诵出节气诗词,润物于无声处听惊雷,无色处见繁花。每个节气以诗词开启生命的黎明。学生们与古人对话、与植物对话、与土地对话,感受四季轮回,体验农历节气,感知传统文化,体会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之美,穿越千年而熠熠生辉。节气来临之前,语文教师会在班级讲解节气由来、节气习俗、节气活动以及节气古诗,学生则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节气活动。节气当天,学生穿汉服、背古诗、走闻香路,通过情景化活动,让学生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跟着课文学写作 课文是最好的范文。我们都说得语文者得天下,而语文最主要的部分就是习作。现阶段,学生写作文“无米下锅”,而语文教师“为了教作文而教作文”,两者呈对立状态。我校结合语文习作困惑,多次开展“跟着课本教作文”专题讲座,融合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集体智慧,梳理出了精品课件和可操作的习作教学教案。从课文中寻找写作训练点,到小练笔与大作文相结合写作模式,再到“我的作文我来读”学生分析作文优缺点,再到优秀作文推荐到校报、外媒平台发表,最后形成写作新秀、写作达人、小作家循序渐进的评价体系。
3. 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节气与农耕”课程追寻着二十四节气的节拍开启。每个班级拥有一块农耕园,分为中草药、农作物、蔬菜三个种植主题,学生自主管理。“节气与农耕”课程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部分设计,主要流程为:各班级植物种植—平时的浇水、除草等养护—收获—储藏。随着四季的变化规律,学生跟随古人劳动经验和现代科学农耕知识,实现生产性劳动的要求。同时,传统工艺的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均涵盖在此课程中。在劳动中,学生学会了观察,语文教师提供好词好句,激励学生将所思所想形成文字。此外,为激发学生想写、乐写的兴趣,我校积极开展香山嗨购节、香山嗨影节、香山音乐会、香山运动会等活动,由学生参与从策划到举办的全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策划能力、沟通能力,还能积累写作素材。
4. 作业设计创新更走心 为改变学生对作业的“排斥”态度,我校在作业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更走心,比如:和你眼前的美景合张影,并写一首小诗;用树叶、谷物创作心中的英雄,向艰苦奋斗默默无闻的英雄致敬;鼻子一酸的感觉是什么;跟爸爸妈妈互换身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等等。为了让作业变得有趣,还邀请学生参与作业设计,通过“抽盲盒”的形式决定作业。学生乐在其中,高兴地说:“作业不是做的而是‘玩的。”
5. 翻转线上课堂,深耕高效课堂 每节课不得超过20分钟,语文备课组依托“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学在郑州”等网络平台,依据学情、课标先个人备再集体备,认真梳理单元知识框架,为提高课堂实效打基础。面对居家学习的学生,语文组集思广益,研究线上教学特点,玩转网络用语,精心准备课件,采用原班人马上课模式,知学情,知学生,知内容,让温情弥漫每一节课。
五、研究成效
“双减”政策颁布一年多来,我校在“双减”下的工作定位更清晰,更准确。学校始终把工作重心放于校内,把校内提质的核心发力于课内。尤其是语文教研组专注研磨课堂,致力于把握课堂方向,拓宽课堂的宽度,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课堂的减负增效。学校教导处带领语文教研组,围绕“润香”课堂,打造课堂新样态,走出了具有香山文化特色的教学之路。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第二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全国‘家校共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