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对策
2023-06-05刘丹丹
刘丹丹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运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互联网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互联网+课程思政’打破了原有课堂的时空局限,让传统课堂从封闭转向开放,提供名师在线课程、线上学习资料库等共享资源,不但可以汇聚大量优质师资和优质课程,而且能够创造新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弥合地区、校际差异带来的教育鸿沟。”[1]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大学英语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价值观,通过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中心议题
“互联网+”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相互融合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对课程的改进与重构,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不能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简单地将课程内容“迁移”至互联网,而应构建新的价值引导范式,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具有价值引领作用的教学模式,无论是知识领域的引领还是价值观方面的引导。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互联网+”与课程思政更加强调课程的多维性,课程价值的构建从传统的单一维度走向智能化的多元维度。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理念与价值观的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都应与思政教育同行,并需要运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科学、有效地融入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讲好中国故事’,不是政治口号,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立德树人、服务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的引领。”[2]教师应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在培养学生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
英语教师不应直接“引入”国外文化,而应对国外文化进行有效甄别,充分发挥思想过滤器的作用,通过“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更应该丰富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将思政教育有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给高校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应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教师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反思,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创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料库,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法,运用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慕课、微课等网络思政课程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教学有效融合的结果,体现了思政教育的时代性。“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还应兼具信息技术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需要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搭建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高校应加强信息管理与引导,并对教学资源进行过滤与优化。
(二)推动课程评价创新,推进教学改革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思政教学更加便利。高校不仅要从课程设计和课程信息化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还应积极推动课程教学评价创新。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应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既能正确认识自己,也能对大学英语思政教学内容与“互联网+”技术之间的融合给予客观的评价。
“互联网+”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教师应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推动课程评价创新。一方面,搭建教学平台。“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平台、软件、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确保评价信息的准确性。平台应提供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情况等多元化的内容。教学平台要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时长、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标准要客观公正。师生互评平台应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让教师能够获得有效的反馈,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简言之,“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让师生之间能够有效互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不仅要包含对学生笔试成绩等的评价,也应将课程思政效果纳入考核范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考核。另一方面,优化评价内容、评价模式。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选择固定时间进行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效果、课程作业、课程反馈等。这种教学评价很难让教师找出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与学生共享教学资源,在线进行教学沟通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进行线上教学互动,学生的参与度、在线讨论数、信息浏览量等情况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师可以基于这些数据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思政素养,弘扬主流文化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越来越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需求,也注重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师生之间的交互体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保证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与思政课程不同,大学英语课程是隐性(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通过语言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功能[4]。教师在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时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也可以适当引入优秀的外国文化。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要求,选择优秀的英美小说和诗歌供学生学习和欣赏。“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弘扬主流文化,在引入外来思想文化时,必须把好关。教师对所教授的内容必须深入理解。“思政元素通常内嵌于教学输入材料中,也可能隐含在练习活动中。”[5]教师应运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计划地将本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程教学,帮助大学生在了解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好地学习本土文化,发挥大学英语教学的思政教育功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开阔大学生的国际视野[6]。教师应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结 语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是一种新的探索,不仅能够丰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还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中国元素,用英文传递中国文化,鼓励开展中外文明对话,传递中国好声音,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而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增强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既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深化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