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研究

2023-06-05巫富明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赛融通职业技能

巫富明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近年来,随着“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理念的兴起,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当前“三教”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融证入课、融赛入课、岗课衔接,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岗课赛证”融通是高职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

(一)“岗课赛证”融通丰富了高职院校“双师”内涵

“岗课赛证”融通对高职院校师资团队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转变思想,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具备“岗课赛证”融通能力和“双师”素质的教师。首先,教师要努力提升岗位技能,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贴近产业发展实际,不断更新自身的技术技能和知识。其次,教师要不断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积极开展课程教学创新,提升课程质量。再次,教师要积极参加职业技能证书相关培训,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最后,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团队提供指导,将比赛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做到以赛促教。“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有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成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二)“岗课赛证”融通重塑了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形态

在“岗课赛证”融通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形态既不同于以往的单一课堂讲授,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产教融合育人,而是在校企合作育人的基础上增加了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证书两项新元素。与传统的“岗课融合”“课证融通”“赛课融合”等课程体系相比,基于“岗课赛证”四项基本要素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能够突破四项要素不同生成逻辑、目标价值所带来的瓶颈,厘清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科学化的教学模式[1]。

(三)“岗课赛证”融通充实了高职院校专业教材内容

专业课程教材是专业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在“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教学人员与教学内容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必须进行专业教材改革。教材编写的主体不再只是高职院校的教师,还要增加企业人员和社会专业人士,引入企业岗位要求、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竞赛等内容。“岗课赛证”融通增强了高职院校专业教材的时效性,有效破解了教材编写人员单一化、教材内容偏理论等问题,提升了教材的质量。

二、“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一)以培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落脚点

当前,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以及信息的高度综合成为显著的时代特征。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育的主要方向。在“三教”改革引领下,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改革要以培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落脚点[2]。首先,培育具有复合型知识的技术技能人才。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要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形成以本学科专业知识为中心、与该专业相关联的知识为辅助的知识群。其次,培育具备复合思维的技术技能人才。复合知识是复合思维的基础,而复合思维则是复合能力的重要支撑。复合思维能够帮助人们跨领域、跨时空、跨系统解决现实问题。最后,培育具备复合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的核心特征是具备复合能力,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备专业综合能力,即综合应用学科知识和其他关联知识来认知事物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具备职业综合能力,如领导能力、交流能力、写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

(二)坚持“人人皆可成才”的价值取向

自学界倡导“岗课赛证”融通理念以来,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岗课赛证”融通应当秉承何种价值取向存在不同意见。有的高职院校倾向于“证”,其课程内容向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内容倾斜,过度追求考证通过率[3];有的院校倾向于“赛”,聚焦于各类职业大赛,随意增减与职业大赛相关的学习内容,热衷于解读比赛规则和套路,关注点局限于少数学生,鼓励他们获得更高层次的奖项,并将参赛结果与学生的成绩和就业推荐挂钩。以上做法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相脱节,也与“岗课赛证”融通的初衷相违背。高职院校应重新确定“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回归于“人人皆可成才”的改革定位,给予学生平等的成才机会。此外,高职院校要秉承人本原则,全力保障学生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舞台,深入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最终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目标。

(三)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工作重心

在“岗课赛证”中,“岗”作为本源,是“课”“赛”“证”的逻辑起点。“课”“赛”“证”缘“岗”而设、随“岗”改变。“课”作为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育的基本单元,是将“岗”的需求及标准转化为学习者应具备的能力素养的关键要素。因此,课程建设是“岗课赛证”融通工作的核心。为了保证“课”“岗”之间的顺利融通,形成动态调整的专业课程建设机制,还需要通过“赛”“证”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进行调适。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改革,要求形成“课随岗动”的专业课程体系,促进课程目标、内容、模式等协同推进,扎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具有多重性特点,这就决定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因此,“岗”“课”“赛”“证”之间并非一一对应,而是具有交叉的关系,岗位群与专业群交叉对应多张证书和多项赛事。只有将“岗”“证”“赛”的要求有机融入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才能增强专业课程的活力,有效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

(四)以深化校企双元融合育人为主攻方向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改革,凸显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两个方向的任务:“课”与“赛”属于学历教育,凸显了传统学校的育人功能;“岗”与“证”是行业企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凸显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色。“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改革,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发挥育人功能,整合双方的教育资源,形成双元融合的育人模式。因此,深化校企双元融合育人是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主攻方向。首先,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通过命运共同体打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将知识教育、生产实践、职业素养提升、技能提升、技术研发以及社会服务融为一体,为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环境。其次,持续深化校企双元育人。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改革、师资团队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利于高职院校实现“岗课赛证”融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此外,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能够产生“溢出效应”,惠及合作企业和社会单位的员工,为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充分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

三、“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改革路径

(一)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分层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

“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改革核心在于课程体系改革。高职院校要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课程体系重构。第一,构建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划分专业技术方向,按照技术方向进行课程体系设计[4]。课程体系依照底层共享、中层独立、高层互选的原则,将专业素质作为课程体系的根本,将专业技术能力作为课程体系的主干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跨界融合能力。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从相关岗位对于人才的要求和证书考核的标准出发,以企业具体岗位的工作场景和工作项目为载体,实现三个对接,即教学标准对接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内容对接证书考核内容。第二,通过实施课程置换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岗课赛证”融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学习内容更加丰富。除了与学历证书相关的内容,还包括考取其他证书需要学习的课程以及与职业技能大赛相关的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应秉承“部分对接、补差强化”的原则实施课程体系改革,组织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对相关岗位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以及职业技能大赛内容进行解构,明确课程体系的建构内容,在课时允许的前提下,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提升素养。

(二)把握教材建设的核心要素,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新形态教材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教材。“岗课赛证”融通不是四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将岗位技能、职业技能证书标准、职业技能竞赛以及课程教材建设有机融通。因此,开发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把握为社会培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教育教学打好基础的逻辑起点,彰显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其次,在上述理念指导下进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开发。一是分析行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应的职业要求,准确把握技能描述与岗位描述的一致性,全面了解岗位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原理,培育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二是对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系统分析与行业需求对接的技能与知识要求,使能力要求与标准能够高度匹配,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三是对照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设计,将竞赛技能与日常技能训练相结合,培育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岗课赛证”各要素之间相互融通,共同促进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再次,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遵循“岗课赛证”融合理念,构建基于人本理念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并明确教材编写的具体流程。最后,明确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开发主体,保证教材开发质量。在国家级、省级层面组建专业的教材开发团队,由多元化主体共同开发具有标杆作用的国家级、省级教材。在学校层面,组建由校内教师、企业专家和社会专业人士组成的开发团队,合作开发新形态教材。

(三)打造“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课堂,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积极打造“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课堂,应重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果。第一,任务驱动法。所有的课堂活动围绕任务主线开展,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以探索问题的方式获取知识,具体环节包括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分组研讨、答疑、课堂小结、教师点评等。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发挥引导和协助学生的作用,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课堂学习中完成任务,提升素养。任务驱动法能够利用较少的课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与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第二,项目式教学法,即通过实施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具体步骤包括明确任务及分工、搜集信息、制定项目计划、进行决策、实施、过程审查、结果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够整合平时学习的碎片化知识,充分指导实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引赛场入课堂。教师可将大赛的标准与规范引入日常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将比赛作为衡量学生专业技能、检验教学活动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实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

(四)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构建集教学、实践、考证、比赛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

为了提高“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的效果,高职院校应积极利用在线资源和平台,打造集教学、实践、考证、比赛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通过资源库获取相关资源,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具体而言,一是通过资源库了解职业相关信息,做好职业规划,为日后顺利步入心仪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二是通过资源库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真题和解析,提高考证通过率,增加就业竞争力;三是通过资源库观看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视频,充分了解大赛规则和相关要求,有效提高比赛成绩。

(五)加强课程师资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更好地推进“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具体而言,可以有计划地采取“引、聘、派、下、带”模式,增强师资力量。首先,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不断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队伍发展模式。其次,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入校,通过专家授课和开设讲座等方式,将企业的先进技术、经验引进课堂。再次,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学习,开拓视野,提高学科知识水平。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开展长期或短期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积累实践经验。最后,承担同一门专业课的教师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鼓励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猜你喜欢

课赛融通职业技能
“岗课赛证”融通在职业本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