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

2023-06-05郑春雨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育人思政

郑春雨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开放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5)

健全的人格是时代新人的基本特质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人格教育的重要载体。课程思政为人格教育提供了方法论和路径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时代新人培育要求的实践逻辑。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一)总目标

紧紧抓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所有授课教师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切实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含理论课和实践课)与思想政治课程有机融合、同向同行,协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分目标

基于教学过程诸要素,落实“三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加强课程内容建设,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什么”的问题;二是完善教法介体建设,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怎么教”的问题;三是强化教师主体建设,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得好”的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及思政育人目标体系

(一)建设原则

1.价值取向上,坚持积极发展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应结合时代特征提取思政元素,把握课程思政的价值取向[1],要立足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职业成长需求,“坚持类型教育特征原则”[2],注重大学生潜能开发、人格发展,培育职业精神,培养职业道德,以区别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侧重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和问题矫治的模式。

2.教育对象上,突出学生主体性原则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课程思政应该是基于精确的学情分析的课程双主体对话活动。”[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应尊重教育受众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应用及教学载体选择方面,均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巧妙设计内容,灵活应用方法,科学选择载体,做到既能在能力目标维度教会学生处理心理问题,又能在育人目标维度实现价值引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将课程思政的实践要义落实到位。

3.教育过程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课程思政内容上要无缝衔接,坚持目标导向。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设计课程思政的总依据,通过教学内容的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提高思政元素供给质量、盘活内容存量、增强内容力量。二是课程思政形式上重在严谨贴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思政坚持术道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的方式方法上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三是课程思政成效上妙在锦上添花,坚持产出导向。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应全面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育人的资源和力量,于无声处实现知行合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构建“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思政育人目标体系

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充分提炼其蕴含的价值基因”[4],体现为专业服务的内在价值。课程思政建设中,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设计课程思政的总依据,对“课程思政”的精辟内涵进行具体的文本解读和实践细化。结合不同专业大类的特点,确定普适性课程思政元素和核心课程思政元素,有针对性地融入课程设计,“建立专业思政要求与专业课程的支撑矩阵”[5],助力学生德智并进,推进教学德业融合。基于专业大类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及育人目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心理健康教育落实课程思政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课程内容建设,推进思政铸魂掷地有声,解决课程思政“教什么”的问题

要基于课程教学大纲,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课程思政内容上注重内涵,挖掘特色,将育人、育心、育才有机结合。“全程性”和“全方位”的“时空闭环”会极大地提升课程育人的实效性[6]。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上,课程育人要融入教学全过程,坚守课程思政建设初衷,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愿景。

1.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强调顺势而为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立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在课堂上借助灵活的教学手段进行无声的德育渗透,内容设计强调德育元素的有机结合、巧妙融入,坚决杜绝生搬硬套,避免喧宾夺主。要根据课程育人目标选择素材,形成课程思政元素清单,一个元素可以发散到多个知识点,避免重复,保证系统性,突出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职教特色;要精细采集,依照价值性、时代性、受用性、动态性兼顾的原则采集思政素材;要精准改造,采用凝练、合并、重构、可视化等方法对思政素材进行预处理;要建立思政素材库,保证内容导向正确和映射点准确。

2.课程思政融入课后练习,全程推进立德树人

坚持全程育人,在课后练习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实现课堂知识的迁移、习得能力的拓展和价值引领的持续渗透。如《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章节的课后任务:请总结个人在挫折面前的习惯处理方式,从积极行为反应的角度加以完善。该课后练习在知识层面的作用在于推动学生进一步理解挫折的特点及其对个体的影响;在能力层面的意义在于提升个体应对挫折的的能力,尤其是运用积极心理防御机制的能力;在思政教育层面的意义则在于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乐观自信的积极心态。

3.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评价,体现评价标准的人文性、多元性

完善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教学评价范畴,坚守思政底线,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显性成绩与隐性素养相结合,充分反映学生心理成长情况。如理论课《人格完善》章节的课后作业——“用20个排比句形容自己:‘我是一个的人’”,作业评价时侧重课程思政效果考核,即重点考核“心理我”和“社会我”的内容,考查学生自我悦纳及社会责任意识等思政内容。再如《恋爱心理》章节的课后作业——“写给未来恋爱中自己的一封信”,作业评价时侧重课程思政效果考核,即重点考查学生的道德修养、核心价值观、诚信、责任等思政内容。

(二)推动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思政塑心润物无声,解决课程思政“怎么教”的问题

1.促进同向同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建设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既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传承,又要勇担“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教师充分利用教室环境、师生关系等,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有效落实“三全育人”和“课程育人”。

2.贴合高职学生认知水平,保证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显形”

研究表明,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参与度成正比[7]。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尤其要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加强思政内容的呈现方法、融入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强调路径、对策与“三全育人”体系同向同行。

“点石成金”创亮点:通过成语故事解析、史料分析、科学理论阐释等,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知德共栖。

联系时事抢节点: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时事热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阐释,使学生在透彻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公民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典型案例抓重点:挖掘人物事迹,分析典型案例,使其中蕴含的重点思政教育元素贴近学生所思,能解决学生所惑、满足学生所求。

“资源整合”克难点:整合文字、图片、微视频等不同形式的思政教育元素,使理论阐释更到位、内涵理解更透彻,诸要素合力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3.契合高职学生心理特点,促进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发声”

教师要研究高职学生的心理接受机制、话语体系及注意力特点,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沟通模式,改进语言表达方式,提升课程吸引力;要优化授课风格,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叙事语言转化为生活叙事语言,将教师的“个体独白”转化为师生间的“主体对话”,切实提高课程育人实效。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思政育人众口同声,解决课程思政“教得好”的问题

1.基于优势,精准有效地挖掘德育元素

学校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主场域[8]。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必须借助教师的专业背景及课程本身的优势,增强教师的育德信心。

第一,教师具有专业背景优势,利于精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实践中,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具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贴近的专业背景,他们对“课程思政”内容具有敏感性,利于精准挖掘育人元素,通过思政“小切口”,解决德育“大问题”。一些教师还具有一线辅导员工作经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将育人职责转变为教学自觉,切实推动课程思政有效落实和精准实施。

第二,课程具有自身优势,有助于育心育德协同育人。从教学内容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与思政教育课程一致,内容与思政教育课程互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解决学生心理层面的认知与情绪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而思政教育则是解决大学生“三观”以及道德与法纪等思想层面的问题[9],两者同属于“大思政”体系,均是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从教学方法及形式看,心理健康课上教师经常采用的心理练习、课堂体验活动和团体行为训练等授课形式彰显了平等、合作、沟通等思政元素;当前一些院校选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则彰显了正向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产生自组织的整合效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提升能力,打造课程思政“样板房”

教师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主力军。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得好”,必须从提升理论研究能力和课程创生能力两方面入手,提高心理健康课程教师的育德能力,让“立德树人从‘任务’变为‘思想’、从‘文本’走入‘现实’”[10]。

第一,提高理论研究能力,在跨学科学习研究中激发灵感。心理健康课程教师一般具有哲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落实课程思政具有先天优势,难点在于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运行规律和话语体系,以“盐论”理念为指导,应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科思维”来处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供给能力。

第二,提高课程创生能力,在学思践悟中提高教学实效。一是课程思政内容的创生,坚持因时而进,在教学内容的学理性、时代性和价值引领上下功夫,做好资源储备。二是课程思政载体的创生,坚持因势而新,寓道于教、寓教于学,引发教法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共鸣。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教师之“德”育学生之美德,以教师之“风”孕学生之学风,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并产生叠加效应。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