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2023-06-05张小光
张小光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指出,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因此,要认真研究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价值意蕴、路径方法,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党史,在学思悟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的青春实践中担当使命、砥砺前行。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系统学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系统学习中共党史,大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党史观,坚定“四个自信”,树立远大理想,锤炼思想品格,更好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学习党史是培养正确党史观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大众文化传播的多种形式,不断向青年大学生渗透西方价值观,试图以“片段式真实材料”歪曲党的历史,否定共产党领导的合法性,否定社会主义的正确性。摆脱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纠正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需要强化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要求强化历史认知,深入推动、广泛树立正确党史观。党史观是人们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认知的根本方法和根本观点,包括对党的历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认识与评价[1]。把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充分挖掘丰富的党史素材,用鲜活的历史事件、伟大的历史成就,厘清历史脉络,帮助大学生培养历史情怀,形成历史认同,提高辨识能力,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影响。
(二)学习党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政课是培根铸魂的关键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生力军,心有所信,方能远行。通过党史教育教学,将党的奋斗历程、伟大成就、成功经验、崇高精神呈现给学生,滋养他们的精神世界,使其“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勇担使命责任,满怀信心地向前进。理想信念不仅是一种观念或信仰,还是一种伟大的实践。这个伟大的实践既包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听党话,跟党走,坚决践行党的主张,也包括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遇事不退缩,遇挫不动摇,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百年党史中,为了追求理想信念,许多伟人先烈、英雄模范不怕困难,英勇斗争,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也能够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三)学习党史是塑造思想品格的必然要求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伟大斗争史”[2]。在“由弱变强”“昔简今巨”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总能在重要关头校准发展航向,夺取胜利。勇于自我革命所体现的思想上的高度自省、行动上的高度自觉,既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青年大学生必须学习和养成的思想品格。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这一生长发育最快、决定结实多少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一方面要引来党史知识的源头活水,涵养机体;另一方面也要培养优秀的思想品格,增强抵抗病害的能力。面对人生的选择、成长的烦恼、挫折的考验、失败的打击,青年大学生可以借鉴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智慧,勇于纠错,革新提高,完善自我,走出困境,走向成熟。学习党史,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超越自我的奋斗历程,可以激发青年大学生追求卓越的热情,塑造先进的思想品格,正视自己的不足,提升自身的能力,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四)学习党史是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发展脉络和实践经验,蕴含着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顺应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能够为思政课提供历史依据、理论线索和精神给养。增加思政课的厚重感、亲和力、针对性,是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选择
党史内容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需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和接入口,共同发挥铸魂育人的功能,有效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一)把党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激发青春力量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承载着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要让青年大学生了解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责任使命,历史和现实都要讲,物质和精神都要讲。一要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深入挖掘具有历史穿透力的教育资源,发挥党史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引领作用,帮助青年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锤炼道德品质,提高法治素养。二要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五四运动以来青年大学生在不同时代呈现的历史担当、时代风采,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深入思考“青春之问”,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创造精彩人生。三要结合教材内容,将党史内容恰当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讲义、课件,围绕人生价值、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法治素养等方面,打造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的红色思政课堂。四要用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激励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开拓进取,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精彩人生。
(二)把党史教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坚定“四个自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大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掌握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党史教育融入“概论”课,一要把“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和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3]。二要把“概论”课析理与党史叙事深度融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按照“论从史来”“史中有论”的逻辑思路,围绕教材内容,把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成果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讲清楚,引导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党史观。三要讲好党的故事,将生动鲜活的党史素材有机融入“概论”课的知识要点,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四个自信”,弘扬优良传统。
(三)把党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提升“四个正确认识”
“形势与政策”课以提升“四个正确认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涵盖全面从严治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港澳台工作、国际形势与政策等四大类专题。分析形势、解读政策,皆离不开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和历史经验的思考。在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时,要引导大学生知古鉴今,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深刻理解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在讲授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时,要把国际视野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在“古今中外”的比较中,洞察世界潮流,深刻认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在讲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时,要紧紧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性原则,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导向,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路,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
三、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方式方法
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真懂、真信、力行,方式方法非常重要。要按照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思政课的具体要求,设计好教学方案、利用好课堂阵地、拓展好实践教学。
(一)用心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既是思政课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党史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逻辑前提。教师要具有知史爱党的政治情怀和理论素养,熟谙教材内容和学情,设计好教案。
首先,教师要系统学习党史,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视野要广、思维要新”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党史学习,通过大量阅读党史文献、党史著作等,拓宽历史视野、丰富党史知识、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家国情怀,做到对党史真懂真信、对党史资源心中有数。
其次,教师要钻研教材,寻找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思路和路径。“概论”课要从党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的艰难探索、取得的宝贵经验,阐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和本质特征,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要在阐明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上下功夫,结合教材知识点,引导学生从精神谱系中汲取养分、增长智慧,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树立远大志向,担当复兴大任,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形势与政策”课要坚持在第一时间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并引导学生思考理论、政策的历史性缘起,把理论性和政治性结合起来,提升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的认同。
最后,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针对不同学情设计、优化教育教学方案。当前,高职院校没有开设“近现代史纲要”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知识相对薄弱的状况。为此,教师要在课前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如指定阅读材料、发布党史知识学习任务等。此外,教师还要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学识情况,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他们自觉把党史学习和思政课学习结合起来,提高理论素养、政治觉悟和实践能力。
(二)倾情打造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用好课程教学这一主渠道,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方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探究式学习情境。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讲好党史故事,让学生感受党史魅力、伟人风采,萌发主动学习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的教学理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和教学知识点,开展问题导向的案例分析,以事寓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深入思考,自主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可以利用云课堂、学习通等在线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思考的主体。运用云课堂发布形式多样的党史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线看,反复学;运用云课堂设置讨论的问题、议题,鼓励学生认真思考,交流讨论,纠正谬误,凝聚共识,深化对党史知识、党的理论、国家制度的理解。
(三)积极拓展实践教学
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4]。为此,要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形式,强化党史教育和思政课教育的效果。
首先,用好网络平台,延展学习空间。利用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党史知识、英雄故事、先进事迹、理论文章等,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党史。用好“学习强国”“人民网公开课”等学习平台,让学生及时了解主流观点和权威解读,防止错误思想的渗透和历史虚无主义的侵害。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借助VR设备,访问网上历史博物馆、线上纪念馆等,让历史“活”起来,带动学生学思感悟,共鸣共情。
其次,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这些红色资源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艰难历程、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从而倍加珍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精神。
最后,用好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精心策划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学党史、悟哲理、增信心。也要充分利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烈士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组织祭扫烈士陵墓、瞻仰革命遗迹等活动,缅怀先烈、致敬英雄,追忆党史、鉴往知来,珍爱和平、立志报国。